散朝之后,这些文臣回到家中,便进入了书房,各自寻找一些略有心得的书籍。
同朝为臣,大臣们可以说对各位同僚的文采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一些书籍,相互之间也经常交流品鉴。
若是晚了,被其他人抢了先,那留名的事情就与自己无缘了。
不少文臣甚至急忙派人寻找好友,邀请来一同翻译古籍,若是有一些孤本那再好不过。
当天,不少家丁快马加鞭的驶向各地。
武将对此倒是不怎么重视,毕竟大部分武将或许熟读兵书,对于古文的鉴赏那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东宫内,杨侗送走了一些前来寻求书籍的大臣,看着一片狼藉不由的露出了一丝无奈的笑容。
皇宫的藏书可能不是最多的,但也是名满天下,而且还有许多的孤本,自然被那些文臣惦记了。
散朝之后便聚集在东宫,直接开门见山的向杨侗借阅一些书籍。杨侗见此大手一挥,同意各位随意借阅,看完之后再送还回来便可。
反正放着也是放着,给各位找点事做,也能让自己清静清静。再说,若是不答应,还指不定这些大臣给自己找什么事,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各自挑选好书籍之后,文臣满意的离开了这里。
等到文臣前脚步刚刚离开,紧跟着又来了一帮武将。
武将来此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军校的建立。
这是这次出兵的时候杨宁和大力聊天的时候提起的,杨如意听到后觉得比较好奇,就仔细询问了一下。
听到大力的解释之后,杨如意觉得军校意义重大,大隋必须要有自己的军校,便给杨侗和靠山王写了封书信。
里面详细介绍了关于军校的构成、理念、管理、学习和作用等各个方面,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看到杨如意的来信,杨侗和靠山王杨林都对军校格外重视。
尤其是杨林,军校的建立对于军方来说意义重大,可以不断的为大隋培养军事人才。
而且,历朝历代皇帝对于手握军权的大将都免不了猜忌,军校可以很好的缓解双方的矛盾。
杨林有预感,一旦军校建立,这里或许就是自己最后的归宿。
杨林自己不知道如何建立军校,恨不得直奔汝阴郡,找诸葛大力问清楚,顺便称赞一下杨宁,提出了建立军校的构想。
好在让杨侗劝了下来,等到大军回朝再进行商议。
这次朝,本想询问的。可是看到大力几句话便将一帮文臣的心思拉到了别处,恨不得赶紧散朝,谁敢在本参奏,那就是耽误他们留名。
杨林见此,觉得还是暂且不在朝堂提起,毕竟得罪了这帮大臣,对于建立军校也不是什么好事,而且自己也没有清晰的计划,一切等自己弄清楚后再在朝堂提议。
等到散朝之后,杨林给各位武将使了个眼色。
看到杨宁的颜色,一帮武将直接把大力围了起来,先是恭贺了一番,然后隐晦的询问关于军校的事情。
大力看了看众人的架势,看样子不细说一下估计走不了了,便提议来东宫商议此事。
来到东宫之后,靠山王杨林问道“镇国公,不知能否详细说明一下关于军校的事情?”
听到杨林问出声后,所有人同时将目光转向大力。
大力神色不变,慢慢说道“军校,顾名思义,是专门为国家军队培养军人的院校。学生于军校中参加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军事训练,并受军事化管理。
现在的兵法传承一般都是父子家庭相传,面对群雄争霸的形势,军事人才大量缺乏,军校可以解决这方面的不足,而且以后也可以不断的输出人才,保证大隋的将士不会出现断层。
这里有一份《论军校的意义》和一份《大隋军校建设计划书》,各位可以看一下。”说着,便从怀里拿出了两份文件。
随着文件到了杨侗的手中,众人的目光转向了杨侗。
武将心里一阵奇痒难耐,可以不敢前抢夺,不断地搓着手。
杨侗接过文件之后,打开其中一份,将另一份递给了杨林。
看到两人聚精会神的查看,眼中不时地闪过一丝光芒,点头称赞,更是让其他武将不断地挠头。
一个多时辰之后,一帮武将才将两份文件看完。
李靖“好一个军校,镇国公果然大才。相信日后,大隋军校一定会名震天下。”
皇甫无逸“不错,老夫看的心潮澎湃,等老夫解甲之后,军校就是老夫的归隐之处。”
看到各位武将都赞同支持军校的建立,杨宁知道军校的事情成了。
至于文臣会不会阻拦,估计没有哪位敢得罪眼前的这帮人。
翻译古籍流传天下是文臣的盛事的话,军校的建立就是武将的盛事。
对于怎么建立,设置哪些专业科目,大力仔细的询问了一下各位的意见,毕竟对于这时代最熟悉的还是这些久经战场的老将。
军校自然少不了兵书,一众武将表示愿意贡献出家中的兵法战阵之书。
一直到夜色降临,大方向已经确立了下来,剩下的需要在实际建设中进行调整改变。
接下来需要拿到朝堂进行决议。
军校的建立可以说是板钉钉的事情了,相信也不会有哪个大臣不长眼得罪一帮武将。
杨林作为大隋军方第一人,等到朝会的时候就由杨林提起。
无论是威望还是实力,杨林都是最好的人选。
第三天,公主府来了一位客人。
杨林黑着眼眶,却又神采风扬的来到公主府。
靠山王杨林回去之后,心情激动之下便开始写奏章。
写完之后,对比着大力的计划书一看,总感觉有些条理不清拿不出手,只好改了又改,几次之后还是觉得有些不太满意,只好向大力请教。
不到一个时辰之后,看着大力重新将杨林的奏章整理书写了一番之后,杨林看了看手中的两份奏章,真是货比货得扔。
字体暂且不说,单看奏章的内容,一目了然,结构清晰严谨。
杨林“多谢镇国公相助,老夫常年行军打仗,一般的奏章的话随便写写便可以,这次事关重大,老夫实在是力有不及。”
大力“再美的奏章也只是表面,实际的操作还要多多依靠王爷才能完成。”
接着,几人又闲聊了几句之后,杨林便离开了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