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 学阀宋之问的手法(1 / 1)斩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冯小宝对此毫不意外,文人之间抢项目,抢署名权,这不是常规操作吗?为此什么招数都干得出来,眼前宋之问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冯小宝说的不是“宋之问杀外甥抢诗”那个传闻。那事儿稍微一琢磨,就会发现疑点很多。被杀的人有名有姓,又是正经读书人,他死了,凶手会一点事儿没有?大唐能黑暗到这份上吗?

但,就这么一个荒诞的传闻,就能被人传的到处都是,铁板钉钉,以至于后世的人一提起宋之问,就说他杀外甥抢诗。

这里面的味道,琢磨琢磨,就很奇怪了,显然是有人在有计划地黑他吧!其动机,多半也和武后一朝,权贵阶层内部的惨烈斗争分不开。

当然,冯小宝也不会把宋之问看成小白兔,这家伙搞起事情来也确实很没下限。比方说,此时让他看到了梵文拼音韵书的大名利,这家伙已经把持不住了,眼红也很正常。

相比之下,骆宾王倒是很真心诚意,虽然眼睛也红了,不过是感伤:“寺主大师,我平生自命神童,可也记得童年开蒙之时,诸般苦楚。”

这话一说,骆宾王就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说起来,骆宾王并不是纯粹的寒门子弟,父亲也是个小官。但在初唐四杰里面,骆宾王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穷钓丝了。

王勃,太原王氏;卢照邻,范阳卢氏;杨炯,弘农杨氏。

一个个都是高门大姓啊!哪像骆宾王,《氏族志》翻烂了,都翻不出一个骆字来。

所以骆宾王能有这名声,那真是实打实,靠才华拼出来的。相对的,他也是更希望教育能普及的人。

而眼前,这即将编成的梵文拼音韵书,眼见就是让寒门子弟读书的金光大道!

他很矛盾啊,如果不是阵营不同,他都想投身进去,把这本书尽快编出来,惠及天下寒门子弟。

可是,天意弄人,真正搞出这韵书来的人,居然是冯小宝!武后的男宠!

这让骆宾王情何以堪?他怎么能投靠冯小宝?要知道他几年之所以仕途不畅,就是因为看不惯武后专权,上书斥骂,才被贬去当了几年的临海丞。

要不是武后,以骆宾王的文名和资历,何至于混到快六十了,才这点小官?哪怕是这次进京,虽然有大将军程务挺的举荐,但骆宾王也知道,武后当朝,权势比当年更盛,他要想弄个合适的官,难度说不定更大。

难不成,到老了,还要转投自己的对头旗下?还是跟随一个男宠?

死都不干!

骆宾王越想越憋屈,这话也说不下去了,韵书虽好,与他无缘啊!

除了他之外,其余众人,也是各怀心思,这茶哪里还喝得下去?冯小宝正好,乐得清静,把茶会草草结束,大家各回各家。

宋之问眼巴巴地看着冯小宝,期盼能留下,商量一下这韵书的署名权?其实他本来也未必有这么急吼吼的,可问题是,前面占了位子的人,是一个兰陵萧氏子弟啊!

身为武后的嫡系,北门学士之一,武后在高端文化圈子里的天然代言人之一,宋之问,去抢一个兰陵萧氏子弟的资源,这还不是天经地义吗?

再说了,你冯小宝大师,身为武后的男宠,大家不是一条战壕里的吗?你有韵书这种好事,当然应该便宜我,不应该带着那个兰陵萧氏子弟玩,对吧!

总之,宋之问越想越觉得靠谱。

萧嵩貌似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他一声不吭就站起来走人了。

“萧先生且慢!”

萧嵩骤然转头,看向冯小宝。他的手在微微颤抖,但仪容风度依旧无可挑剔。

宋之问眉头皱起,随即舒展。他想,大概寺主大师是想给萧嵩一个退路?毕竟,出家人慈悲为怀,对吧!

反正,宋之问对自己是很有信心的,对他参与编纂的大云经疏,更有信心。

果然,冯小宝叫住萧嵩,并没有给他什么承诺:“这部韵书,才初见规模,尚有许多功夫要做,必须倚重萧施主。来日方长,好好做!”

萧嵩平静下来,嘴角勾起几分倔强,无声地点头,退了下去。

等到方丈静室中只剩下宋之问了,宋之问觉得自己也稳了,笑着对冯小宝:“寺主大师!在下近些日子,一直忙于编纂大云经疏,却不知寺主大师做得好大事。倘若能赞襄其中,不胜荣幸之至。”

冯小宝点了点头,宋之问心都要跳出来了,这千古少有的大名利,马上就要落到我手上了?

哪知道冯小宝却道:“大云经疏,关系重大,太后再三叮咛,出不得半点差错。宋学士,可能分心?若是分心,可能承受?”

宋之问一下子被问住了。

大云经疏有多重要?他也不是不懂啊,这关系到,武后能不能顺理成章地更进一步。

如今武后是太后了,还是大权独揽,把皇帝都架空的那种。更进一步,就会开辟千古未有的局面,成就中国第一个女皇帝!

这等大事,要是谁敢扯她的后腿,那后果……宋之问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惹不起惹不起!

不过,宋之问也有自己的筹码:“寺主大师,那大云经疏,在下也知道事关重大,不敢稍有懈怠。不过,这事情,多则半年,少则三月,就能完成了。到时候,那梵文拼音韵书,应该还没有编成吧?”

他凑近一点:“寺主大师!要做成这件事,也少不得召集饱学儒士,毕竟,这其中还有很多文字训诂考据的工作,大师精通佛法,可未必有空,去做这老雕虫。”

见冯小宝似乎有些意动,宋之问连忙加码:“我若能赞襄韵书编著的事业,我保证,将来一定大为宣扬,寺主大师对儒学的巨大贡献!将来朝堂之上,大师也能有一席之地!封侯挂印,也不在话下!”

这是不是吹牛?还真不是。毕竟韵书这东西,只要有儒士,有钱,都能编得出来。冯小宝把这条路子指明了,剩下的水磨工夫,慢慢做起来就可以。

而宋之问身为北门学士,如果他再召集一批人,帮着冯小宝鼓吹,那这韵书的名头,才能名正言顺,落在冯小宝的头上。

这里面,也暗含着威胁。以冯小宝的僧人身份,假如他受到士林的抵制,这韵书八成就很难推广开,一番功夫搞不好尽付流水。

冯小宝不管怎么看,都只有一种选择吧?

宋之问很自信,这是属于学阀加官僚的自信。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