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4章 后宫(1 / 1)梅苑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兴宫,明兴殿侧殿。

太监杨力轻轻掀开厚重的四君子门帘,只见新皇明帝正端坐在御书桌面前,专心地看着一卷书。

所谓四君子门帘,是帘子上绣着梅兰菊竹四种。明帝极其喜欢它们,帘子上,门楣上,御书房的书柜上,很多地方都有它们的图案。

大概是图以明志吧

新皇张德弘继位以后,对姑姑永泰公主还算仁慈,并没有将她杀害,也没有将她软禁,只是捋了她的国子监祭酒的职位而已,连公主府都没动她的。

但是,却向公主要了一个人。

杨力。

“他可是当初助母皇除水鹤的人,也就是助张隆昌n的人,难道皇侄你便没有一丁点儿的顾虑?”永泰公主提醒道。

明帝听得明白,永泰公主还是习惯性地称呼自己为“皇侄”。也就是说,她内心深处,并不认可自己这个新皇帝。不过是“顺应天下民心”而已。

看得出来,虽然张德弘没有捋夺永泰的性命,但公主对他并不感恩戴德。

在她看来,张隆昌走了,连同他的子嗣全都死的死,逃的逃,剩下一个长宁吓得瑟瑟发抖,根本无心争夺帝位。

永泰公主以为,这一次,帝位该是她的了。或者至少,按辈份顺序也该是张德弘的父亲张隆贤的。

可是,她在和张德弘合力对付林淑媛的时候,只一心防范着张隆贤,却忽视了张德弘的实力,让张德弘钻了空子。

将林淑媛关起来的时候,文武百官竟然众口一辞拥戴张德弘即位。

胜王败寇。

所幸的是,张德弘不算毒辣,并没有因为巩固自己的帝位而大开杀戮。夺位不成,能保得性命,已是大幸。

他是想做个仁君,以掩盖他夺位的勾当。

永泰当然明白,之所以众官群起拥戴他,并不是百官认为他是最当之无愧的新帝人选,而是他暗中做了手脚,笼络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官员,而这些官员在关键时刻,便成了他的说客。

但不管你如何仁慈,也不至于要一个帮助过前敌的奴才跟在自己身边吧?

万一杨力暗中与张隆昌的子嗣勾结,岂不是在自己身边埋了一份危险?

“我正是看中他在除水鹤时的那几分机灵劲儿。能为主子如此不顾性命者,定是有胆有义之人。还请姑姑不吝赐爱,将此人赏给侄子。”

杨力自水鹤死后,先是藏在韦府。永泰公主得知此人,随口要了过来。要来后,见他不过是一个半大的小子,并没有重用,不过是让他做些跑腿传信的闲差。根本谈不上喜欢。

“既然皇侄喜欢,再舍不得,我也是要给的。”

皇帝都亲自开口要人了,能不给吗?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有的时候,喜好和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也只得放弃喜好。明哲保身的道理,她从开口说话的时候,便已然懂得。

世人只道公主身份尊贵,想要什么便有什么。其实哪有那么容易。吴明聪她那样喜欢,他却不吭一声便走了。

有人说他葬身火海了,有人说他畏罪潜逃了。

永泰公主明白,吴明聪是走了。

着火的是紫英宫,就算起火当晚吴明聪身在太乐府,他也不可能亲自去救火。身份显赫的附马爷,会身边不带一个人,投身火海去救她的侄女张果儿?以她对他的了解,哪怕是火就在他面前烧起来,他也不会动一下眼皮子。很多时候,他就像是一个出世的仙人。

仙人,是冷漠的意思。

在别人看来,他用自己的美色攀附她。其实只有她知道,他并不屑于攀附她。床闱之间,冷暖自知。

畏罪潜逃便更不可能了。他无心仕途强权,又如何会引罪上身?况且,若真的有罪了,还有她顶着呢。

然而,他却一声不吭,便去了

为何而去?去了何处?她一概不知。

“启禀皇上,张大人来了。”杨力恭敬地禀道。他声音不大不既不突扰了皇上的雅兴,又不至于皇上听不清楚。

在宫里做奴才,这些是起码的眼色。在皇帝身边办事,极有可能飞黄腾达,可有时候,一个眼神也可能葬送了性命。

一切,都要看皇上心情。

“宣进来。”明帝眼皮都没动一下,盯着书卷吩咐道。

杨力应了声是,便出去了。

在外面候着的张兼张大人得令,忙躬身一路小碎步进来。

这位张大人,并无所长,无非是凭了祖传家荫,靠一块大齐祖皇赐的“翰墨书香”的牌子,世袭着爵位。

由于世代戴爵,家族根基深厚,他在官场上也混得顺风顺水,虽身无重职肥差,只是在礼部任了个闲差,却也清闲安逸。

正因为职位清闲,几次宫变,他都没有遭遇变故。

他平日里并不常在官衙里,只是有事了,才来敷衍一番。平日时,他大多在家中拈花养鸟,舞文弄墨,与成群的妻妾玩耍。

传闻,他家中藏着美妻娇妾无数。

如此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竟然得到新皇上的青睐,亲自召见,且只召见他一人。

“下官张兼拜见皇上。”张兼恭敬地行礼。

“张爱卿,请坐。”明帝放下手中的书卷。

杨力心中一颤。

按常规,通常是一品大臣元老,才有资格在皇上面前坐着说话。品级低了,哪怕是七老十,也得站着,且时常是一站便是两三个时辰。

张兼不过是三品世爵,一进来,皇上便赐坐。

“不知皇上召见微臣,有何吩咐?”张兼半个屁股搁在皇上下首的椅子上危坐后,又欠身问道。

明帝抬了抬下巴,朗朗开口道:“我大齐自开国以来,便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十一御妻的说法。”

原来,是说后宫的事

后宫的事,不是应该和皇后娘娘商量么?再怎么,也该和辅首大臣商量啊,如何却叫我来

后宫的事,看起来不是政事,可是与前朝盘根错节,往往比政事还紧要。

切记不可轻易参言后宫之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