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汉帝国发动大规模西征的数年之后,除了留下镇守西洲的军队之外,共有三万将士追随元召回长安。他们没有乘坐大汉的战船走海路,而是一路征尘,穿越瀚海黄沙,走的是贯穿西域的那条黄金通道。
“元公,为什么要忍受路途遥远之苦,走这条路呢?”
一直跟在元召身后的太史令司马迁有些疑惑。在西洲的三年时间里,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那里的大部分疆域。不知不觉,风霜染白了鬓发,略显憔悴的脸上却更增添了许多坚毅之色。时至今日,这位大汉帝国最出色史书记载者的内心世界,已经跃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他不禁深深的感叹,为自己能够把握住这样的一个机会而庆幸不已。
自从踏出西洲区域之后,元召就好像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所有他身边的人都有所察觉,只是他自己不说,却没有人敢于直言相问。司马迁虽然也和其他人一样想了解元召的所思所想,但总觉得这其中也许没有那么简单。所以直到进入西域境界之后,他才忍不住相问。
大军行止,非止一日。离开西洲的时候刚刚春意阑珊,走到这里,却已经是夏末的季节了。辽阔西域吹来的风中,终于驱散了酷热,已经带着丝丝的清凉,令人感觉到精神一振。听到前军斥候来报,距离酒泉郡已经不足二百里的时候,元召一面命令安营扎寨停下休息,一面回答司马迁的问题。
“太史公,实不相瞒,我选择走黄金通道,过西域,进玉门关,是有原因的。”
司马迁一面从马车上搬下自己还未写完的一摞册子,一面又有些大惑不解的问道。
“既然要回长安,走海路比走陆上通道起码要节省一半儿的时间。却不知道元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有人已经在玉门关等候很久了。我必须要来相见。”
元召的语气中有略微的停顿,如果足够细心,可以敏感的发觉其中深藏的伤感。司马迁就是一个观察力敏锐无比的人,他立刻就察觉出了这其中的不同寻常。不由得心中暗自吃了一惊。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能够令元召萌生如此感触的人,必定是极为重要的人物。
“元公难道是?”
元召重重的点了点头。司马迁出于慎重没有说出口的那个名字,已经随着他牵挂了万里行程。如今即将见面,他并不能确定等待他的是什么。纵然是看遍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也能够释然生命的无常。可当真正来到他的眼前,避免不了的时候,心底深处埋藏的悲伤,随着彼此之间距离的一步步拉近,就越发浓烈起来。
司马迁心中惊骇莫名。难道坐镇玉门关的大将军卫青身体状况真的已经糟糕到如此地步了吗?他虽然不敢相信,但从元召的神色中,却嗅觉到了不祥的预感。早在几年之前,他随着终军从玉门关经过,去往西洲的时候,就知道卫青因为旧伤复发而健康欠佳。却怎么也没想到,已经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
“元公既然不日就到玉门关了,想必以你的手段,可以保证大将军无恙吧?”
司马迁以不确定的语气悄悄又问了一句。卫青与元召,被称为大汉帝国的“双璧”,这两根擎天玉柱如果真的不幸折损其一,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将是一场巨大的损失。
然而,素来认为眼前这个人无所不能的司马迁,却看到他苦笑着摇了摇头。似乎是自言自语,又似乎是说给他听。
“天意如此想要逆天改命,何其难也!”
司马迁默然低头,没有再问。他铺开一本册子,想要在上面写下什么时,手却有些颤抖得握不住笔,思绪杂乱,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没有人知道他此刻的想法,恐怕就连近在咫尺的元召,也不可能知道这位俯瞰大地仰观星辰的伟大史学家头脑中的风暴。
司马迁看着登上高处观望东面方向的元召,心情复杂。巨大的太阳即将落下西山,满天的火烧云像是燃烧的火焰。而那个身影在这样壮丽的景色映衬下,本身就像是散发着光芒的日月。
“他的光芒太盛了!也许,这就是上苍的安排吧。这样的光芒,可以成就一个古往今来从来没有过的伟大帝国,更可以创造一个难以想象的辉煌盛世。这是天下苍生和万民的福祉但与此同时,这样的光芒,却注定会让许多东西黯然失色,甚至因此而夭亡比如无数的权力富贵,同时代的佼佼者还有人间帝王!这到底是谁的幸运?又是谁的不幸呢?”
而此时此刻的元召,却没有注意到有人正在他的背后长久的注视。迎面感受到秋风的意味,他心头的沉重感,驱散了即将回到大汉的那一丝喜悦。
从几年之前,他就已经知道卫青的身体状况并不怎么好。不知不觉,蓦然回首,两个人从相识到现在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元召从那个孑然一身的孩子成长为今天名震天下的一代权臣。而卫青,也已经从那个普通的建章宫侍卫,变成了如今的长平侯、大将军。只是,与此同时,正进入一生中最好年纪的元召才忽然意识到,原来卫青已经不再年轻了。五十多岁的年纪,对于许多在长安养尊处优的人来说,自然并不觉得老。但对于半生戎马一直战斗在帝国最前线的将军来说,就显得有些过于残酷了。
尤其是像卫青这样的人。他的自律和坚持,不允许自己出一点差错。万千军机,日日夜夜,许多重大的事从来都是亲力亲为,经常废寝忘食,生活习惯极为不规律,所以必然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
更何况,他常年转战在雁门关至玉门关这条大汉帝国最重要的西北防线上。朔风如刀,沙尘侵袭,就算是铁打的身体,也经受不住这样长年累月的消磨。
元召曾经数次亲自写信,叮嘱他注意保重身体。更是大量采集西洲珍贵药材,调配药物,派人送往玉门关大将军府。几年来从未间断过。
可是即便如此,卫青的身体状况还是每况愈下。即便是他为了不使元召分心,而在来往的书信中极力隐瞒自己的身体情况,但元召自然会有特殊的渠道知道一切详细。包括他的宿疾和新伤,以及他的坚韧和刚强
。
而元召更是比谁都明白。自己所一手主导的西征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辉煌无比的胜利,与卫青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这个从不炫耀自己功绩的人,就如同雄伟豪迈的祁连山一样,坐镇玉门关,巡视酒泉四郡,震慑整个西域,牢牢扼守住这条通往西方的咽喉要道。为在万里之外的西征军提供了一个安全无比的后背屏障。也正因为他的存在,元召才能够放心大胆的放开手脚,在西洲那片大陆上,尽情挥洒自己的豪情。
当太阳的余辉完全消失,暮色重新笼罩大地。已经伫立良久的元召,开始整理自己杂乱的思绪,如果不久之后见到卫青,两个人还有没有机会再一次喝酒论剑呢?他闭上眼睛,感受到鬓发被风吹的凌乱,心中竟然有说不出来的伤感和落寞。
有人悄悄走到他身边,看着慢慢升起的月亮,从身后抱住他,那熟悉的气息和低声轻语,似乎是这天地间唯一的安慰。
“舅舅他不会有事的召哥哥,你莫要担心太多了。”
元召握住那双手,感受到指尖的清凉,他在心底无声的叹了口气。云冰一直对他有无限的信心,在她的眼中,他无所不能,鬼神辟易。以前他能够数次救人于命悬一刻,让卫青安然无恙,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太难的事。
“冰儿,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要知道,这世间有些事,终究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
云冰略微愣了一下。她还从来没有听到过元召这样落寞的语气。情不自禁把头伏在他的背上,低低的“嗯”了一声。如果让她御剑杀敌,虽千万人阻挡也无所畏惧。可是如果是连元召也无能为力的事,她更是没有办法可想。
“那一年,是舅舅把我负在肩头,交到了你的身边。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他宽厚的肩膀,就是最安全的依靠后来虽然聚少离多,各自征战一方。但他对我的好,却永远难忘。召哥哥,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换回他的健康了吗?”
元召沉默片刻,终究是不忍心让她失望。他转过身,拥她入怀,揉了揉她的额头。
“我尽力而为!相信吉人自有天相,也许,可以延长他的寿命。”
得到元召承诺的云冰,心情一下子就放松起来。她相信她的召哥哥不会骗她,就像她已经把自己的余生托付给他一样,他绝不会辜负。
而在同样的暮色中,相隔几百里外,身在玉门关大将军府的卫青,也终于得知了元召即将到来的消息和他的确切位置。
夜凉似水,月光如银。坐在台阶上的卫青,抬头看着夜空中的月光和星辰,默默沉思了许久。随身的配剑横在膝间,却不寂寞了好几个春秋。这把春秋名剑“墨染”,已经跟随了他二十多年,饱饮敌人的鲜血,斩下无数颗头颅。纵横沙场,令对手闻风丧胆。
然而,时至今日,剑锋蒙尘,它却再也没有出鞘的机会。
“元哥儿,你终于来了唉!可是我却还没有想好,最后该和你说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