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天爵“死”后,李文忠又回到了朱元璋的亲卫队任副队长,但他与队长朱文正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在当时朱元璋的三个子侄辈人物中,朱文正和沐英的关系倒是很铁,但这两人与李文忠都合不来。
倒是朱元璋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外甥李文忠。由此也可以分析得出,当初郭天爵这事儿朱元璋是难脱干系。
朱元璋准备从亲卫队中挑选一部分人做班底,然后又各地招募的新兵中再挑选一些,组建一个队伍叫“拱卫队”,队长当然就是李文忠。
这“拱卫队”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监视应天城内这些降将的家眷,防止这些将领阵前倒戈。
原亲卫队继续保持不变,由朱文正继续任队长,沐英则提拔为副队长。
如此一来,李文忠也高兴,朱文正、沐英也高兴。
不得不提的是,这拱卫队。日后相继更名为“拱卫司”、“拱卫指挥使司”、“都尉司”。再后来又与亲卫队合并,更名为“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也就是说,这个“拱卫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锦衣卫的前身。李文忠虽然算不上是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但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锦衣卫指挥使的鼻祖。
当然,这都是后话。
听了李善长这话,我除了夸赞朱元璋与他考虑问题周详、有远见卓识,实在是再也找不出其他的恭维话了。
当晚,与李善长这番谈话真谈了近两个时辰。夜深了,李善长才打道回府。
当然,我也是亲自把他送出门外,直到他消失在我的视线之中,才回到霏儿那里去歇息。
我将与李善长谈话的内容大致给霏儿说了一遍。霏儿最感兴趣的还是扬州已被攻克,此番我们走水路由京杭大运河入元大都,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第二天,霏儿又少不得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思淑、兰儿、桃儿、杏儿等人。
既然走水路没什么问题了,目前最要紧的事情就是看看那陈暊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严不严重。如果没什么大碍,走水路去元大都也没什么打紧的。
霏儿、淑儿、兰儿正在为我们下一步的行程深入讨论,我便带着桃儿、杏儿去探望陈暊。
路上,我向桃儿和杏儿了解了一下陈暊的近况。
据桃儿和杏儿说,这大陈国的右丞相身上确有多处受伤,但都不是致命伤。从他平常的精神状态来看,应该去元大都的问题不大。
桃儿、杏儿说到这里,我就奇怪了。她们两个又是怎么能判断这陈暊问题不大,又怎么看出他精神状态很好的。
按理说,一百余人的队伍,全军覆没了,自己也差点丢了命,这精神状态还能好到哪里去?
桃儿、杏儿见我如此一问,立即告诉我,这陈暊虽然身上有伤,但每次桃儿、杏儿去照顾他的时候,他都显得比较轻松。
陈暊还时不时跟桃儿、杏儿说说笑笑的,完全想象不出他能是一个右丞相。桃儿、杏儿都觉得这位右丞相没有官架子,十分地平易近人。
我心中暗想,这哥们儿现在是小命都难保。要不是傅友广搭救他,他早见阎王去了,还能摆什么官架子。
但桃儿、杏儿是两个涉世未深的小丫头,有些事情得让她们自己经过岁月的洗礼,慢慢地去体会。我虽然是她们的结拜大哥,但也不便于去直接说教。
很快,我们来到了陈暊门前,我敲了敲门。陈暊在里面应了声,说门没关,我就推开门进去了。
陈暊见是我来了,立即起身,对我行了个礼。我也连忙作了个揖算是回礼。
我还没来得及问陈暊一些问题,他倒是先向我表达了谢意,说此次若非我们出手相救,他早就没命了。
我赶紧与他寒暄了几句。这人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愧是当领导的,说起话来很有水平。
看来得摸摸他的底,不能急着谈去元大都的事情。我立即思索着找个什么话题作为切入点。
因为他的大致身世傅友广在的时候已经讲过了,现在继续深挖有点象查户口似的,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如果介绍我们自己这边的情况吧,也不太合适,本来是摸别人的底,反倒成了别人摸自己的底。
看样子,最好的话题就是从病情作为切入点了。
于是,我开口问道:“陈兄,不知你这身体现在还有没有大碍?”
那陈暊笑道:“还好,都是些皮外伤,加上这两天有这两位姑娘悉心照料,没什么大碍了。”
听他这么说,我算是放心了一些。但他自己说得是不是实情,我也没办法确定。
我正思索着这谈话如何继续下去,猛然间看见他身旁的茶几上放着一本书。似乎是我们进来之前,他正在看书。因为书被翻开了,我隔得也较远,看不清里面的内容。
我指着这书说道:“原来陈兄也是勤奋之人,这身体才刚刚恢复一些,就在认真研读啦!不知陈兄现在正在看什么书呢?”
陈暊笑道:“胡兄谬赞了,我也就是闲着无事,随便翻翻。”
说完把书合上,放在我与他座位之间的茶几上。
这书本一合上,我立即看清了,这是一本孙子兵法。
我心中一惊,嘿嘿!还别小瞧这哥们儿。作为一个外族,竟然研究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孙子兵法,那一定是个胸怀大志之人。
我决定就从这本孙子兵法谈起。
我问道:“陈兄,你竟然研读咱老祖宗留下的兵书经典,说明你绝非凡人。你说说看,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喜欢这本书吗?”
这下算是打开了陈暊的话匣子。
陈暊告诉我,他之所以研读孙子兵法还是与他们的国家有关。
原来,这大陈国的南边也有个国家,叫做占城。
这占城国与他们大陈国一样,在上古时期,都属于咱中原大国的版图。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这里称之为象林邑,简称林邑。
秦汉时期,这占城国被称之地象郡象林县。
东汉末年,象林县功曹之子占族人区连,起兵杀死象林县令,占据了原日南郡的大部。
后来,这区连自立为王,并定婆罗门教为国教,始建占城国,和中国以顺化为界。
公元8世纪下半叶至唐末,改称环王国。
五代时期,复称占城。
占城建国以后,占城王国各代王朝的历代君主都力图向北扩张领土,因此和统治当时越南北部的中国封建王朝发生了频繁的战争。
这古代邻国之间打打和和也是常有的事儿,这占城国也不时向中国朝贡,进行贸易。
后来,随着越南的独立,先后建立了丁朝、黎朝等,直至现在的陈朝。占城国向北扩张领土,就直接面对的是古越南的这些国家,而非中原的大国了。
陈朝当然是不能幸免。自陈朝建国以来,就一直和占城人交战。双方虽各有胜负,但总体来说,占城国占有优势。
这陈暊作为一名皇子,当然觉得这对于他们大陈国是一种屈辱。
因此,他一直有心要扭转这种局面,有朝一日想亲自上阵,狠狠教训这占城人一番。
但这占城人生来就是十分凶狠善战,想要打败他们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正是因为自己的国家与占城连年开战,而且经常处于下风,陈暊才想着学习咱老祖宗的孙子兵法。
听了陈暊这番言语,说实话,我心中对他还是相当佩服的。
古人云:知耻而后勇。
他陈暊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践行者。
祖国在与外族的征战中连连失利,怎么办?
他不是想着如何割地求和,如何维护自己家族的统治而苟延残喘。而是想着如何奋发图强,如何击败外族侵略者。
于是,我问他,看了孙子兵法有什么收获,将来如果让他回国带兵与占城人打仗,他有没有必胜的信心。
陈暊告诉我,这本书上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值得揣摩的东西。但真正要运用到战场上,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将来他回了大陈国,他的弟弟让他亲自带兵上阵,他绝对不会推脱。保卫大陈国,是他作为一个皇族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对他这番话,也是十分赞赏。
我说道,战争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战争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绝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今天的战争局势或许对对方有利,但往往一些不起眼的事情,可能会导致整个战争的格局发生变化。
战争也绝不是一个兵对兵、将对将的简单对阵,他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比如装备军械、后勤供给、天气变化、人心向背等等。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有可能左右整个战局。
而一名出色的将领,就是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不是一味地唆使着手下的兵将去与对方拼个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