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各地农民起义军如雨后春笋,但元朝的皇帝却听信了哈麻这老儿的蛊惑,先是罢了脱脱,后来又将他流放云南,一代名相就此客死他乡。
大元朝的江山从此就成了在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虽然也有不少的忠义之士都冒死向皇上进言,可皇上就信哈麻的。
偰逊还说,他之所以在其父亲去世后辞官隐居,就是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大元的江山在他们这些臣子手中断送。
他本以为在有生之年,大元的江山还能坚持。现在看来,危险了!
所以他打算客走他乡,免得家人受战乱之苦。
听了他这番话,我心中暗想,这位偰逊大哥倒是对时局的把握很精准。不象我新结交的那位好朋友张玉,还一心想着帮着蒙古人继续他们的统治。
可据我所知,朱元璋是先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才北上赶走元朝皇帝的呀!
现在的元大都应该是安全得很呀,更何况是元大都东北的大宁呢?
于是,我便追问道:
“大哥,这蒙古人的江山可能是坐不长久了,但也不会是三、五年就坚持不了吧!
现在的大宁还是平安得很,既然哈麻没有来找你的麻烦,你何苦又要搬家?
你就是要搬家,这又打算搬到哪里去呢?”
偰逊苦笑了一番道:
“大宁危矣!
妹夫你肯定是不知道,我虽然是避居在此,但对天下的时局,我还是清楚得很。
红巾军已拿下了元上都了,下一步肯定会进攻元大都。
而且这次进攻元大都不光是北边元上都方向的红巾军,还有南北济南方向的红巾军。
一旦元上都方向的红巾军南下,大宁必将受到战火的侵扰。”
偰逊开始给我分析当时的战局了。
原来,从去年开始,龙凤政权的刘福通开始指挥所属的红巾军北伐。
此次北伐,红巾军共分东、中、西三路。最先出发的是中路军,于公元1357年年中就开始北上了。
中路军的两位将领分别叫关铎和潘诚,外号分别称“关先生”和“破头潘”。
中路军先是北上曹州今山东荷泽,然后北入山西,先后攻克雁门关、大同。
今年年初,中路军出乎意料地向东北进军,直取元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
红巾军攻克元上都令元朝上下朝野震动。
这元上都可是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发祥地。
公元1256年,忽必烈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命名为开平,其遗址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
忽必烈即位建元中统后,开平府不断得到增修扩建。
元朝中统四年1263年升为都城,定名上都。
直至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今北京新建元大都后,元上都仍为元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位与元大都不相上下。
因此,红巾军攻克了元上都之后,蒙古人有了种被抄了老巢的感觉,焉能不朝野震动。
这还只是从政治因素和心理因素上分析元上都失守后的影响。
如果从军事因素上来分析,这红巾军攻克元上都就更加具有战略意义了。
至正年间,各地爆发农民起义以来,都只在南方闹腾。
元朝统治者当时只需要做好元大都以南的防御即可,也就是说,只要在河北、山东一带布上精兵,农民起义军也闹不出什么大动静。
可这次刘福通的战略部署确实让元朝统治都大跌眼镜,本来他的北伐军还在山东曹州,却突然转向西北直入山西。
进入山西之后,红巾军并未东进逼近元大都,反而是继续北上,直取元上都。
元上都一失,红巾军就可以从北边南下直取元大都了。
关键问题是,元朝统治者从未在元大都的北边布置重兵。如此一来,就彻底打乱了元朝统治都的防御计划。
偏偏在这个时候,刘福通又分别派出了东、西两路北伐军。
这西路北伐军倒也罢了。一路向陕西方向进攻,虽然也攻了不少城、略了不少地,但对动摇元朝的统治,还是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令人头疼的就是这东路的北伐军,这东路军头领叫毛贵。
对,就是我们在济宁看见的那股北上的红巾军的头领毛贵。
当时,我们继续北上,在安德今德州看见有大队元军南下,还分析着红巾军是不是准备在济南与元军大战。
果不其然,毛贵就是率领着这支东路北伐军北上取济南,准备配合中路北伐军进攻元大都。
也就在上个月,毛贵经过苦战,终于是拿下了济南。
如此一来,战争的局势对红巾军就有利了。中路军在北边的元上都,东路军在南边的济南。如果两路红巾军同时夹击进攻元大都,这是够元朝统治都喝一壶的。
偰逊就是因为了解到了这个战争发展的局势,所以才决定再次搬家,离开大宁。
因为一旦中路北伐军南下攻元大都,大宁必将成为一个战场。
偰逊分析完这些,我就有一点感到十分奇怪。他避居在大宁,这天下的战事,他是怎么这么迅速就能得知的?
我们从南边一路走来,看见红巾军与元军调兵遣将,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这些事。他一个隐居之人,是怎么做到的?
我提出了这些疑问之后,偰逊朝我神秘地笑了笑道:“说起这消息源,也与他此次搬家的目的地密切相关。”
我“哦”了一声,将信将疑地看着他。
偰逊就又开始给我讲起了他的往事。
偰逊生于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中进士。中进士之后,因为父亲的关系,他一直在元大都任职。
偰逊在中进士之前,当然也是一直随父亲在京城居住。
用今天的话来讲,偰逊就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偰逊在中进士之前,虽然刻苦读书,但对书法、绘画还是十分爱好。
就是这个原因,他结识了一个对他日后影响极大的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王祺,后来改名叫王颛zhun。
这王颛可不是一般人,他本是高丽王朝第27任君主高丽忠肃王之子,生于元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
这高丽王朝跟南边的大陈国一样,也是元朝的藩属国,每代高丽国王都由元朝册封。
按照当时的规矩,藩属国的王子到元大都入侍是常有的事。就算是元朝册封的高丽王,如果禅位之后,也是可以住到元大都来的。
比如这王颛的父亲忠肃王,于元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受其父忠宣王禅位,开始成为高丽王朝的第27任君主。
王颛出生的那一年,忠肃王将王位禅位给长子王祯王颛的哥哥,他自己则跑到元大都居住。
后因忠惠王王祯贪于酒色不理政务,元朝命令忠肃王于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复位,直至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病逝。
忠肃王病逝后,忠惠王再次复位,正式成为高丽王朝的第28任君主。
要说这个忠惠王,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个淫才,而且是个地地道道的淫才。
忠惠王王祯年幼时十分贪玩,不喜读书,忠肃王并不喜欢他。
元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王祯以高丽世子的身份入元大都充当宿卫。
因为是忠肃王的长子,忠肃王于1330年上奏元朝,要求禅位于王祯。
忠肃王之所以要禅位给他,一来是想给他压压担子,让他从此一心理朝政另外,忠肃王自己也不是个什么勤快人,想着禅位之后去元大都享清福。
当时的元文宗同意了忠肃王的请求,便让王祯娶了元朝关西王焦八之女德宁公主为妃,并于当年返回高丽为王,史称忠惠王。
但由于忠惠王返回高丽后,成天不理政事,搞得太不象话。最后,元朝不得不让忠肃王于1332年再次复位。
1339年,忠肃王病逝之后,忠惠王复位。
这次没有了父亲的掣肘,忠惠王就更不象话了。忠惠王喜好女色,荒淫凶狠。绑架、奸女,若不从者即杀之。
他与众多女子发生性关系,因此得有性病。他强夺霸占了一些大臣的妻子,又同庶母寿妃权氏通奸,后来又将庶母庆华公主强奸。
忠惠王的行为让高丽文臣武将都十分不满,将军曹頔i发动叛乱,但兵败被杀。
虽然失败,但曹頔一党将忠惠王的暴行告诉元廷,元廷遂派中书省断事官头麟等人前来调查,又遭到庆华公主的哭诉。
因此头麟便将忠惠王及一些大臣抓回元大都。但不久,忠惠王又被释放归国。
归国之后,忠惠王依然不改其荒淫残暴的作风。
直至至元三年公元1343年,高丽王朝众多大臣再次联名上书元廷。元顺帝才将忠惠王抓捕后,下令将其流放到广东的揭阳县。
公元1344年,忠惠王在流放途中突然去世。
忠惠王复位后的第三年,也就是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王颛被元顺帝召入京师宿卫,称“大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