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我的话,兰儿说道:“如果没有为她找到合适的婆家,相公你就娶了她。相公你放心,我和思淑姐姐都愿意接受哈斯其其格这个妹妹。我相信真的到了那一步,霏儿姐姐也绝对支持这件事。”
套路!还是套路!我胡硕可没这么容易上钩!
我立即反驳道:“我怎么能娶哈斯其其格呢?她可比我小了十六岁,我几乎可以算她的长辈了。这事儿你们不要再说了。”
思淑立即问我道:“相公,那我问你,如果哈斯其其格跟我们回了应天,能给他找到一个愿意接受她过去的男人,容不容易?”
这个问题还用说吗?在那个年代,要找一个愿意接受哈斯其其格过去的男人,真是不那么容易。我只好摇了摇头。
思淑见我只是摇头,不回话,立即追问道:“相公,你回答我们,究竟是容易?还是不容易?”
我只好答道:“这个似乎不容易!但也并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
兰儿接过话茬儿问道:“那这个能找着的机率有多大?”
说实话,这机率真是不大。但为了不打消大家的积极性,我只好夸张地答道:“成功的机率应该不超过五成吧!”
兰儿笑道:“不超过五成?那四成也算是不超过五成呢?你觉得有四成吗?”
我只好又摇了摇头,但马上又觉得不对,这样问下去,等会儿连一成都没有了。我立即补充道:“也,也不一定,也许有四成吧!这个现在不好说。”
听了我这个回答,兰儿笑道:“如果有四成,那机率还是挺大的。那相公你怕什么?到时候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在应天帮着哈斯其其格解决终身大事,不就行了。你现在先给他先托个底,有什么不可以?我和思淑姐姐都不介意,你有什么不愿意的?”
嘿嘿!我突然意识到,还是被她们两个给绕进去了。如果真有四成把握,那现在完全可以按照她们所说的,先给哈斯其其格托个底,等把哈斯其其格带回应天再说。
不行!我立即又改口道:“应该没有四成!我刚才是有点夸大,那是为了不想打消大家对此事的积极性。”
这时,思淑立即追问道:“那相公的意思是,这机率很小了?到底有多小?有没有一成把握?”
说实话,一成的把握都没有!我只好承认机会渺茫。
这时,思淑话风一转说道:“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哈斯其其格就更是这么认为的。那也就是说,哈斯其其格离开三山庵,很可能还是要孤老一生。那这样的话,她又有什么理由离开三山庵呢?明知前面是个深渊,还往下跳,那不是傻吗?”
嗯!有道理!
不对!我立即会过意来。如果承认机会渺茫,那如果我承诺托底的话,将来就是极有可能要真的托底的。
我忽然发现,这个问题成了个悖论。
如果认为能够找到接受哈斯其其格过去的男人的机率大,那我就应该托这个底,先将哈斯其其格带回应天再说。反正机率大嘛!
如果认为能够找到接受哈斯其其格过去的男人的机率那我还是应该托这个底,不然哈斯其其格凭什么跟我们走呢?
怎么说来说去,我都得答应托这个底呢?
问题出在哪里?我被我的两个漂亮老婆给绕进去啦?
我没有作声,我得把这个事情好好捋一捋!
可我还没捋清楚,兰儿和思淑都异口同声地问我,究竟还想不想将哈斯其其格带回应天去?
我立即肯定地告诉她们,肯定要将哈斯其其格带走呀!不然我们一大帮人天天在这里守着,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这事儿吗?
兰儿和思淑也同意我这个想法。她们两个告诉我,如果想带哈斯其其格离开三山庵,那我就必须亲自去跟兰儿承诺,托这个底。否则,我们也不用在这里继续耽误时间了,还是趁早回应天吧!
这乍一听上去,怎么她们两个说得这么有道理呢?
不行!为了稳妥起见,这事儿我得沉下心来,好好捋一捋。不能被她们两个给套住了。将来回了应天,她们随时可以拿此事出来说事儿。到时再加上霏儿,我是有口莫辩。我胡硕英明一世,可不能糊涂一时!
我立即冲兰儿和思淑摆了摆手,我告诉她们,这事儿我得回客栈仔细捋一捋。让她们两个先进三山庵陪着哈斯其其格。
思淑和兰儿倒是不依不饶,她们告诉我,没有这么多时间耽误了,我们出来时间也不短了。她们让我明天给个确切答复。如果愿意托底,明天她们陪我一起去跟哈斯其其格说。如果不愿意,咱们明天就出发回应天。
我没接她们的话茬儿,只是让她们两个先进三山庵,我先回客栈了。
我心里清楚,人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决断。我不能被她们两个给我的时间期限,给束缚住了。此次来元大都都这么长时间了,还在乎这么几天吗?
想想今天也是没有什么结果了。目送着思淑和兰儿的背影进了三山庵之后,我便叫上张天赐、吴成照一起回了客栈。
这一路上,我都是心神不宁的。这哈斯其其格的事儿,我们似乎是走进了死胡同了。而能够走出这个死胡同的唯一办法,似乎就是按照思淑和兰儿所说的,我来对哈斯其其格托这个底了
这天晚上,我在客栈的床上是翻来覆去,一晚上都没怎么睡好。关键是对于哈斯其其格这个事情的死结,我是怎么也想不出办法来解开。
第二天上午,直到日上三竿了,我才哈欠连天地起了床。
今天归罗仁、陈定邦在三山庵外值守,他们可是一大早上就过去了。
起床后,我在客栈随便吃了点东西,便一个人心不在焉地往三山庵走去。
我刚走出客栈不远,就听见背后偰镛在叫我:“姑父,你去哪里,把我也带上呀!”
我回头一看,这小子估计也是闲得无聊。我取笑他道:“叫你小子在大都好好待着,你不听。大都好吃的、好玩的到处都是,到了这个穷乡僻壤,人都没有几个,你小子是不是觉得无聊了呀?”
偰镛笑道:“姑父,我这不是看你们在三山庵遇上难事儿了嘛!我也想出一分力,帮你们排忧解难嘛!”
我一听,扑哧一笑道:“你个小毛孩子,说起话来还真是大言不惭。我们都没办法解决的问题,你有办法解决?”
偰镛一副很认真的样子,严肃地说道:“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许多事情,你们作为当事人,往往不能置身事外来看待这个问题,思维必然受到自身处境的局限。而我就不一样了,我是一个局外人,往往能从更高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我立即打断这小子的话头,笑道:“你小子的理论倒是一套一套的,跟谁学的呀?我记得你们学的那些儒家经典里,似乎没有这些东西呀?要说跟你父亲学的,我又有些不大相信,你父亲可不似你这般爱耍嘴皮子呀?”
偰镛笑道:“姑父此言差矣!我学的这些道理,很少来自于书本,几乎都是来源于生活。我们偰家虽然是书香门第,但到我父亲这里,姑父也是知道的,连生活都比较困难了。我作为家中的长子,在家中并不殷实的情况下,自然要承担起帮助父母养家的义务。虽然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读过不少书,但在生活的历练之中,我觉得学到的东西比书本上更多、更能有作用。”
听偰镛说到这里,我不禁点了点头。我们后世都经常说“理论要密切联系实际”,可见死本是没有什么用的,至少对于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没有用的。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才能得到升华,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而偰镛的童年由于生活的艰辛,可以说不是幸的,但也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学到一些家境殷实的官二代永远也无法学到的东西。
想到了这些,我便对偰镛说:“我是去三山庵,看看你姑姑那边今天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怎么,你也有兴趣去三山庵看看?”
偰镛说道:“我是看见昨天姑父从三山庵回来后,一直心绪不宁的,所以想陪着姑父今天一道去三山庵,看看有没有什么我可以帮助的。”
我笑了笑道:“你小子有这份心就好!既然你闲着没事儿,又愿意去。那我们就一起去吧!”
偰镛听我愿意带他去,自然是屁颠儿屁颠儿地跟着我走。一路上,偰镛对哈斯其其格的事儿是问这问那。我想既然带这小子来了,便将哈斯其其格的事儿完完本本地给他讲了一遍。
听了哈斯其其格的事情,偰镛也是直摇头。他说这姑娘的遭遇实在是太凄惨了,在三山庵出家应该算是她最好的人生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