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称王(1 / 1)国之祯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刘伯温一说想见此人一面十分困难,马悦便更加好奇了。,

刘伯温告诉马悦:“我刚才所说的这个人就是相城灵应宫的主持子阳子真人。我并不是说这子阳子真人派头有多大,而是因为他身为灵应宫主持,自然有很多琐事。另外,子阳子真人还经常闭关修炼,要是与他无缘之人,真是难得见到他一面。当初他还没有到灵应宫当主持的时候,我就曾去拜会过他三次,但一次面都没见着。现在当了灵应宫主持,想见他一面肯定是更加困难了。”

听刘伯温说到这里,我立即想起来了,他说的这人不就是道衍小和尚新拜的师傅嘛!上次为偰斯求官之事去找张士荣,张士荣也告诉我他那个园子就是请的子阳子真人设计的嘛!

想到这些,我立即告诉马悦:“这子阳子真人我也听说过,甚至还有一面之缘,他的确是位高人。即使以后想请教他,实在没有机缘,也不要紧。我与他的一位高徒相熟,此书中的堪舆风水方面的内容,如果连刘先生也参不透的,我们就去找那位子阳子真人的高徒。眼下,咱们要紧的是让刘先生先帮你参透这奇门遁甲方面的内容。”

马悦还没来得及回我的话,刘伯温就惊讶地问我道:“胡老弟,你是什么时候去的灵应宫?什么时候见的子阳子真人?而且你还和灵应宫的人如此相熟?你厉害呀!”

我告诉刘伯温,我认识的这位子阳子真人的高徒,并非是灵应宫的人。这人只是曾经在灵应宫待过一段时间,跟子阳子真人学习周易术数、堪舆风水而已。我也正是因为去找这位好友,才在灵应宫与子阳子真人有了一面之缘。

听我这么一说,刘伯温总算是弄清了缘由,冲我点了点头。

这时,马悦算是回过神来了,他立即跪在刘伯温面前,说道:“如果刘先生不弃,在下愿意拜刘先生为师。”

刘伯温一看马悦来这一出,立即是将马悦拉了起来,说道:“我早就说过了,此书的内容咱们共同研究、一起来参透,马老弟不要太客气了。如果马老弟信得过我,就将此书先放在我这里,每天晚上你到我府上来,咱们一起来研究。另外,我也有一个不情之请。,”

马悦见刘伯温答应教他参透此书了,心里自然是高兴,听刘伯温说还有什么不情之请,立即说道:“刘先生有话但讲无妨,在下能做到的一定竭力而为。”

刘伯温说道:“马老弟这套书的确是好书,我想,我想将此书自己手抄一套,将来肯定能用得着。”

马悦听刘伯温说的是这事儿,立即笑道:“刘先生果然是光明之人。假如刘先生不说此事,我的书放在刘先生这里,刘先生完全可以偷偷抄录一份。可刘先生主动提出这个请求,足以证明刘先生的人品。我先前早就说过,如果能将此书发扬光大,我会更加开心。刘先生想抄录此书,但抄无妨。”

就这样,马悦向刘伯温求教这事儿,算是被我圆满促成了。从这一天开始,几乎每天晚上马悦都会到刘伯温府上来求教。刘伯温对于马悦这个后生晚辈,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再来说说朱元璋。东征凯旋归来的朱元璋,一回到应天就又赶上了另一件好事儿,那就是经过李善长去滁州的亲自活动,韩林儿册封朱元璋为吴王啦!

虽然这事儿早在意料之中,但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实锤之后,还是十分开心的。

朱元璋觉得这是个大事儿,得举办一场隆重的庆典仪式,可不能就是召集一下文武百官,宣读一下龙凤nn的诏书草草了事。

朱元璋晋升吴王的庆典就定在了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的正月初一。

这一天,朱元璋府前是人山人海。不过老百姓只能远远地围观看热闹,朱府大门口聚集着一众文武百官,自然是有不少兵士用人墙围成了一个警戒区。

由于滁州的韩林儿几乎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也派不出太监前来宣旨了。这宣读圣旨之事,只好让李善长代劳了。

当李善长宣读完晋封朱元璋为吴王的诏书之后,朱元璋率先磕头谢恩,紧接着是君臣山呼“皇上万岁,王爷千岁!”

在众人的喧闹声中,朱元璋府前的“吴国公府”牌匾被替换为“吴王府”的牌匾。

接下来,朱元璋发布了即兴就职演说。

朱元璋的这个就职演说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相当于农历龙年的新年贺词。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朱元璋将称吴王的庆典,放在龙年的第一天,其深意是不言自明的。

第二个部分,朱元璋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对于死去的冯国用、耿再成、胡大海、张德胜、赵德胜等将领,朱元璋是表达了无限哀思。对于历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他们击败了陈友谅的大汉,朱元璋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好好说道了一番。

第三个部分,当然就是展望未来、鼓舞士气。这当领导的,就是要善于给属下讲故事,你的故事如果讲得不够精彩,属下就会离心离德,不愿意跟着你干。

遥想当年,曹操在征伐张绣的途中,由于天气炎热加上缺水,部队行军速度十分缓慢,甚至有少部分体弱士兵晕倒。

为了应对如此不利的局面,达到迅速行军赢得战机的目的,曹操便编了一个故事。他对兵士们说,前面不远处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杨梅又大又好吃。

兵士们一听主帅此言,立即来了精神,加快了行军速度,顺利地克服了这个难关。“望梅止渴”这个经典的成语故事也就此产生。

当年的曹操,就是个善于讲故事的人。当然,对于朱元璋来说,这讲故事根本就不是个事儿。要论讲故事的能力,朱元璋可是一点儿也不比曹操差。

朱元璋滔滔不绝地为众将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宏伟蓝图,并将现场的气氛调动到了。

不知是谁脱口叫出了“吴王万岁!”的口号。这一下可是不得了,现场的气氛瞬间被引爆,“吴王万岁!”的山呼声几乎响彻了整个应天的上空。

幸亏这“吴王万岁!”的山呼声也只是响彻了应天的上空,要是这山呼声传到了滁州,估计韩林儿得被气得当场吐血。

晋封庆典仪式结束之后,李善长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吴王府前耍龙灯、舞狮子的传统节目让众多应天百姓是大饱眼福。

不过最精彩的当属这日晚上的焰火晚会。在一声声巨响下,一个个焰火像一朵朵艳丽多姿的鲜花,在黑色的夜幕下盛开,有的像美丽的菊花,有的像艳丽的牡丹,有的像倒挂着的金杨柳,有的像气势磅礴的金色瀑布。这些美丽的花一朵紧接着一朵,在短时间内盛开,又在短时间内凋谢了,但它们盛开的瞬间,却给应天百姓以无比的绚丽和震撼。

春节过后不久,朱元璋收到了朱文正从前线传回来的军报。陈友谅的小儿子陈理在张定边、张必先的鼎力支持下,继位称帝。

话说身受重伤的张定边带着陈友谅的尸体和小陈理回到武昌之后,大汉的百官震动,他们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自己强大的水军几乎被全歼,皇帝陈友谅被乱箭射死的事实。

在百官看来,本来是一场十分有把握的胜仗,最后却输得一塌糊涂。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就好比是在斗地主的时候,你摸了双王、四个二,最后竟然输了。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既然陈友谅死了,那么当务之急便是尽快确定皇位继承人,新皇迅速继位,以稳定军心、民心。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是有一些小插曲的。陈友谅的大哥陈友当、二哥陈友直听说弟弟陈友谅战死、太子陈善也生死不明的消息之后,心中自然是会有一些想法的。特别是陈友谅的大哥陈友当,他甚至认为这大汉皇位的继承人,非他莫属。

毕竟这大汉皇位的继承虽然算是国事,但在陈家之中,也可以称为家事。老大陈友当认为,这事儿想要顺利成功,必须得到老父亲陈普才的认可。

于是,陈友当率先找到了父亲陈普才。当大儿子陈友当说明了来意之后,陈普才认为大儿子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陈友谅死了、太子陈善也不知在哪里,大汉得有新国君呀!陈友谅的小儿子陈理毕竟也太小了,如果由他来继承皇位,怎么可能驾驭得了那帮如狼似虎的臣子?

权臣欺负幼主,甚至取而代之的事情在历史上无数次地重演。陈普才当然是不希望看到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的子孙们身上,按照中国人长子继承家业的传统,陈普才也认为让大儿子陈友当来继承大汉的皇位是最合适的了。

可就在陈普才、陈友当两父子密谋如何继位之际,二儿子陈友直也立即掺和了进来。11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