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保保进退两难之时,朱元璋的使臣李善长再次找到了王保保。双方再度重申了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协议,并约定一年之内双方互不用兵。
这个约定的确是一个双赢的约定。有了这个约定,王保保可以以不遵从调遣为由,向关中四军阀出兵,以求增强自身的实力。有了这个约定,朱元璋终于可以将当前的主要工作精力投入到对付张士诚身上了。
而在双方达成这个战略协定之前,也就是王保保刚刚征得元顺帝的同意,离开元大都返回河南之际,张士诚却率先行动了。
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十月,张士诚出兵攻打江阴。
张士诚此次出兵,也是在对元廷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之后,作出的重要决策。张士诚认为,元廷内部的两大派系之争,因为孛罗帖木儿的被杀算是就此终结了。下一步,元廷必将对朱元璋用兵。
自己的苏北多地都被朱元璋抢走了,此时正是攻取朱元璋江阴的大好时机。拿下江阴,苏州北边的威胁将大大减。而朱元璋因为受制于北边的元军重兵,必然不敢大规模驰援江阴。这样看来,拿下江阴的机率是很大的。
要张士诚的这个如意算盘还是打得不错的。的确如他所料,当他的大军向江阴发动进攻的时候,徐达、常遇春的大军并未驰援江阴。但是,张士诚还是低估了朱元璋的能力。
当接到张士诚大军来犯江阴的紧急军情之后,朱元璋亲自挂帅,带着康茂才、郭英、郭腥人水陆并进,立即驰援江阴。
朱元璋的大军还没到江阴,汤和、廖永忠、俞通海密切配合,给予了张士诚大军先锋猛烈一击,张士诚大军初战失利。
也许这些年张士诚的人是真的被朱元璋给打怕了,当先锋受挫,又听朱元璋亲自率军即将到达江阴之时,张士诚的军队竟然开始撤退了。
朱元璋可不管这一套,见张士诚的大军撤退,立即命令各路人马从后追击。其中,康茂才的成果最大,他率军一直追到浮子门今巫山港、张家港一带,大败东吴军。
上次浙江战场围攻诸暨失败之后,张士诚的大军再没有对朱元璋发起过大规模战争。这次江阴战败之后,张士诚的大军再没有对朱元璋军发起过任何攻击了。自此,朱元璋在与张士诚的争霸赛中,已完全占据了主动。
而王保保那边,自从与李善长再度达成默契之后,也迅速掉头去对付关中那四支地方武装力量了。由于这四支地方武装不听自己调遣,王保保立即上书给元顺帝,狠狠地参了这四人一本。同时,王保保派出大军直逼关中,准备给这四人一点儿教训。
当然,关中的李思齐等人也不是吃素的。见王保保大军来犯,立即是结成攻守同盟,共御王保保的大军。与此同时,四人也分别向元顺帝上书,王保保图谋不轨,意欲吞并他们关中的地方武装。
元顺帝前脚刚收到王保保参奏四大军阀的奏本,后脚就收到了四大军阀揭发王保保图谋不轨的密报。孛罗帖木儿死后,王保保一家独大,元顺帝本来就对他十分担忧。这会儿,王保保放着南边的农民起义军不去打,反而去攻打关中的地方武装,元顺帝自然是有些看法的。
一向懒得理政的元顺帝也不得不为此事召集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以及也速、哈剌章等重臣商议此事。
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因为王保保不肯帮他逼退元顺帝一事,已对王保保心生芥蒂,这个时候自然是不会王保保什么好话。
而也速、哈剌章等人也认为让王保保继续做大做强,对中央的集权统治十分不利,纷纷建议元顺帝想办法削弱王保保的力量。
对于众饶建议,元顺帝是十分赞同的。但是,现在王保保远在河南,而且手握重兵,又如何能够削弱他的力量呢?众饶想法虽然都很好,但也只能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副。
经过众人反复商议,只能放任王保保与四大军阀混战。反正这些人都是有野心的,让他们自相残杀、互相消耗,对元大都方面是最有利的。至于南边的农民起义军,那就算了吧,还是先顾眼前吧!
就这样,元顺帝对于王保保与关中四大军阀的混战来了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但表面上的功夫,元顺帝还是做足聊。绝世唐门jueshiangeninf
他先是给王保保回了信。在信中,元顺帝先是夸赞了一番王保保,他为了元帝国的长治久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紧接着,元顺帝在信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劝慰王保保,让他以大局为重,尽量不要与关中四大军阀发生摩擦。要把当前的工作重心放到肃清江淮一带的农民起义军上来,不要干出一些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站在元顺帝当时的立场,他对王保保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除了表扬加劝慰,他还能什么?他难道还敢在信中斥责王保保不成?毕竟王保保的军事实力现在在元朝内部各集团中排名第一,元顺帝父子手中掌握的元朝中央军都比王保保的实力差了一大截。
而对于关中四大军阀,元顺帝也分别给他们回了信。元顺帝在信中勉励他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掉,要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气。
元顺帝在信中告诉四大军阀,他已经派人给王保保送去了劝诫信,让他要以肃清农民起义军为工作中心。如果王保保不听劝诫,执意要吞并关中的各支地方武装,朝廷一定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当他们四大军阀的坚强后盾。
最后,元顺帝还在信中鼓励他们四人,让他们四人一定要不忘当初起兵勤王的初心,要精诚团结,守好关中的每一寸土地。要对朝廷负责,要对关中的百姓负责……
如果能将元顺帝写给王保保和四军阀的信都收集到一起来看,这分明就是在鼓励他们打内战嘛!对于始作俑者王保保,元顺帝不仅不敢斥责其行为,反而是好言劝慰一番,这不是放纵是什么?
对于四大军阀,元顺帝让他们在王保保大军进犯时,要守住每一寸土地。并将其上升到对朝廷负责、对关中百姓负责的政治高度,这不是鼓励他们跟王保保开战又是什么?
正是因为元顺帝的这个态度,王保保与关中四大军阀从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年初正式开战。这场混战持续了近两年,最终双方谁也没讨到便宜,包括元顺帝在内,也是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唯一讨到了大便夷,就是咱们的吴王朱元璋。
1366年年初,王保保与关中四大军阀的混战正式开打之后,朱元璋终于可以专心地对付张士诚了。
在攻打张士诚之前,朱元璋得开会统一一下思想。什么时候开打?怎么打?这都是必须要仔细研究的。
四月,朱元璋召回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等人,研究如何灭掉张士诚。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在研究如何灭掉张士诚这个问题之前,朱元璋率先问了徐达一个问题。
朱元璋告诉徐达,虽然咱们与王保保达成了停战协定,但是对于这个人咱们也不得不防。下一步,大军去攻打张士诚,苏北的地盘必须得有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人镇守。那谁来担负这个镇守苏北的任务比较合适呢?
众人听朱元璋如此一问,也是点零头。这与蒙古人打交道还是得“先人,后君子”,苏北的防守必须得有个人撑场面。
本来朱元璋问徐达这个问题,是想着让徐达从自己麾下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可没想到的是,徐达推荐的这个人选是大大出乎朱元璋的意料。
因为徐达推荐的这个人选是常遇春麾下大将傅友德。
徐达告诉朱元璋,傅友德有勇有谋,当初在徐寿辉麾下时,就已名声在外。前年傅友德随他西征,也立下不少战功,并独自带队拿下鄂西咽喉夷陵。再后来,傅友德又与常遇春、邓愈一同拿下襄阳、安陆等地。如果让傅友德镇守苏北,可保万无一失。
朱元璋没想到徐达推荐了常遇春的部下,既然徐达把话到这里了,朱元璋只好顺便征求一下常遇春的意见。
常遇春见徐达竟然将这个为下属谋取立功的机会让给了自己,对徐达也是心存感激。朱元璋既然问到了这个问题,常遇春自然又是将傅友德好一番吹嘘,就这样,傅友德出镇苏北的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
当初张士诚再度反元称王,引起了元廷的极大不满。趁着元军南下之际,朱元璋率大军迅速攻占了张士诚江北的通州、泰州、高邮、淮安等地。而南下的元军也趁着张士诚疲于应付之际,拿下了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