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七十八章 令人发疯的蒙古骑兵战术(1 / 1)国之祯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作为进攻一方的明军这边,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快速克服不利的地理劣势,争取与敌军速战速决。而在这个方面,正好是徐达、常遇春的长项。因此这一路打过来,几乎就没费什么大力气。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对于防守一方来讲,算是地利的优势,反而让蒙古铁骑的威力无法真正发挥。

而进攻磁县的战斗是在一望无垠的平原地域展开,这下,正是蒙古铁骑最喜欢的作战地域。

首先,从装备方面来讲,蒙古草原出产良马,而中原地域的马匹较之北方草原,还是有差距的。也就是说,明军的战马比起蒙古铁骑的战马,是处于绝对劣势的。

另外,蒙古铁骑所配备的弓箭比起明军的弓箭射程更远。

其次,蒙古铁骑与明军平时训练的侧重点不一样。

蒙古铁骑比较注重单兵作战能力,他们的战法也很简单,就是充分发挥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尽量使用远程弓箭袭击,而较少使用短兵相接的战术。

而明军则注重阵形演练,注重攻城、防御等作战体系的训练,更加强调整体作战的实力。

正是因为蒙古铁骑与明军有着如此大的差距,因此在之前的城池攻防战中,更注重整体协同能力的明军就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到了攻打磁县的战斗中,情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明军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与蒙古铁骑遭遇时,明军的噩梦就开始了。

进攻之前,往往元军是先来一阵箭雨袭击,算是开胃小菜。此时,蒙古铁骑所配备的弓箭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因为他们的箭能够射到明军阵前,而明军的箭却无法射着他们。

等到正式开打时,蒙古铁骑往往先采用小股骑兵试探,然后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对明军薄弱部位实施冲击。

如果这拨冲击奏效,那可够明军忙活一阵子了。

假如这拨冲击受挫,那也没有关系。蒙古铁骑的小股冲击部队立刻后撤,然后寻机从其他地方突破。

蒙古铁骑注重单兵训练,每名骑兵的马上技术都是相当娴熟,无论是进攻冲锋之时,还是后撤逃跑之时,他们都可以边骑马,边向对方射箭。

而且他们的马匹无论是速度,还是耐力,均优于明军的马匹。因此,通常的情况就是明军的骑兵想跟蒙古铁骑迎面冲锋,但蒙古兵却不停朝你放箭。等你好不容易有一拨骑兵冒着箭雨冲过去之后,蒙古骑兵又跑了,你想去追还追不上。

等明军觉得吃亏,不想跟他们玩儿的时候,蒙古铁骑又从后面、从侧面等许多方向袭来。蒙古铁骑这种类似无赖的打法可以把明军逼疯!

最后,当蒙古铁骑觉得差不多了,对方的阵形已经被完全搅乱之后,立即又发起大规模冲击。

这次攻打磁县幸亏是徐达、常遇春这两大王牌,要是换作其他将领,不仅是攻不下磁县,反而会遭受惨重的损失。

最终徐达、常遇春也是依靠“霹雳弹”的威力,在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的情况下,才攻下了磁县,。

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自打攻打磁县开始,常遇春就一直是眉头紧锁着。

见常二哥为如何对付蒙古铁骑的事情发愁,我当然是坐不住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现在还只是遇上普通的元军,以后要真是遇上王保保的精锐,咱们还不想出个办法,必定要吃大亏。

于是,我召集罗仁他们几个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众人是七嘴八舌议论了一通,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放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如果是在平原、草原作战,似乎这蒙古铁骑真是无解。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目光放长远,看能不能从现代战争中找到灵感。

说起这现代战争与那个时代的战争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武器的提档升级,由冷兵器时代升级为热兵器时代。

如果从热兵器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似乎也是难以取得突破。因为就当时的条件来讲,咱们特战队配备的火枪已经算是当时最先进的火枪了。

但是这种火枪对于快速机动的蒙古铁骑来讲,还是有硬伤。因为咱们一次只能击发一颗子弹,等到下一颗子弹装填好,可以射击时,中间间隔时间太长了。说不定还没放两枪,蒙古铁骑就已经冲到面前来了。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想制造连发的枪支,肯定是行不通的。毕竟咱们的子弹都还是用的普通铅弹,跟火铳差不多。

我是绞尽了脑汁,也想不出办法在火器上能有所突破。最终,我不得不调整方向,试着能不能在其他装备上有所突破。

说起这装备,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铠甲。可这铠甲无论怎么做,也没有办法把全身都遮蔽住,况且铠甲制作得越复杂,其重量越重,兵士穿在身上就越不灵活。

既然铠甲不行,那就只能想其他的防护装备了。想着想着,我灵机一动。现代作战不是有装甲车吗,咱们能不能也整一个明代版的装甲车呢?

我的大致想法就是按照现代装甲车的样子,用木头做一个箱体,然后在下面装上轮子。那箱体的四周,都留出一些小孔,方便咱们从里面向敌人射箭、用刀枪攻击什么的。

而敌军来进攻咱们,绝大部分的弓箭都会被箱体挡住。即使偶尔有一两支箭枝能从小孔中射进来,应该也造不成咱们太大的损失。

要是敌人冲上来与咱们近身作战,那也不怕,咱们把刀、枪什么的从小孔里伸出去,与敌人对攻。而敌人反而很难攻击到咱们。

说得更加形象一点儿,咱们这就像是一个木制的、能够移动的碉堡。

当我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之后,众人都是一阵惊愕。

好半天,他们才明白过来,我这个办法实在是太好了。

既然大家都觉得好,就事不宜迟。我立即让军中的木匠,按照我画的草图,花了三天的时间,终于是拼装出这么一辆在当时看来不伦不类的东西。

这东西拼装好之后,我立即带着人去试验了一下效果。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移动起来还是不够灵活,有时候遇上个小沟小坎儿,几个人在里面要忙活好一阵子,才能使得这车继续前行。因为当时的车轮也都是木制的,不想现代用橡胶,里面还可以充气,行进起来自然是要费力许多。

这一试验,陈定邦立即看出了问题。他认为这个轮子应该改进一下。当然,陈定邦说的这个改进并不是装上现代的橡胶轮,当时可没这种东西。

陈定邦的意思是,应该把车轮子装到箱体的内部。这样,要是遇到个沟沟坎坎什么的,里面的人可以抬轮子什么的。不像现在轮子在外面,一旦轮子遇到一点小阻碍,里面的人除了使蛮力,就没有任何办法。

另外,这车轮子装到箱体里面,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防止近身攻击的敌军搞破坏。

试想一下,本来咱们的“装甲车”正在行进,这时来个元兵把枪往咱们轮子里一别,咱们的“装甲车”就无法前行了。

我觉得陈定邦这个建议提得好,立即让木匠按照他的建议进行改装。

另外,罗仁、吴成照他们还提出了许多建议。

比如这车头应该做成尖形的,最好是在前面装上刀、枪什么的。到了战场上,咱们推着车朝敌军发起冲锋,敌军要是敢正面阻拦,咱们车前的这些利器可不是吃素的。

还有这车尾应该留一个门,可以方便人员进出。在作战的时候,咱们就可以在里面把这个门拴上。

经过一系列的改装,三天之后,咱们的改装版“装甲车”再次亮相了。

这一回,我让常遇春把蓝玉、裴德龙、崔道远等人都叫了过来,让大家都来观摩观摩,顺便提点儿改进意见。

果然,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经过这番观摩,众人是提出了两条十分关键的建议。

这第一条建议便是如何防止元军的火攻的问题。这木制的“装甲车”,抵御刀枪弓箭的攻击,那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元军用火攻,那就好比是打蛇打到了七寸。

这木制的东西最怕火,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只能从这制作“装甲车”的材料上入手了。但以当时的技术条件,用铁来制作“装甲车”肯定是不现实。

首先,这用铁制作成本太高昂。即使是咱黑石岭中能自己冶铁,也难以一下子供应这么大量的铁。

其次,如果用铁作为主要材料,这“装甲车”的重量想想就可怕。估计咱们的木轮子别说行走了,还没走,车轴就得被压断了。

既然用铁不现实,用木料又不能防火。最终,咱们是寻求了一个折衷方案。就是让铁匠把熟铁打成很薄的薄片,类似于现代的洋铁皮,然后给木制的“装甲车”的外面包上咱们制作的这一层薄铁皮,并用铁钉固定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