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六章 破庙劫案(1 / 1)国之祯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来人的样子似乎不是普通村民,估计是他们领头的。

他一出来,其他人立即住了口。

这人对我们拱了拱手,说道:“各位既然是赶路的,那就请继续赶路,到其他地方去歇脚吧。这座小庙宇里不太平,大家就不要在这里耽搁了。”

一听这话,我就断定这人非同寻常。

毕竟是领头的,用现在的话说,那是当领导的。这人说话很得体,不似他手下这些普通民众,开口就伤人。

我立即朝他拱了拱手,正准备说话。

他手下一个人却先开口了:

“刘大人,我看他们形迹十分可疑,说不定就是这庙中土匪的同伙。

不能就这么放他们走,先把他们抓起来审问审问。”

说着,就举着刀向我们逼近。

从刚才这话中,我们已经知道,这领头的人姓刘,他手下的人叫他“刘大人”,那很可能他也是元朝的官儿。

那庙中被围之人说不定才是普通民众,才是和我们一条战线上的人。

见那姓刘的手下步步逼近,陈定邦、罗仁他们也操起了家伙。

我一看这样对峙下去可不好,连忙示意陈定邦他们收起兵器,对姓刘的他们说道:

“刘大人,你们千万不要误会,我们真的是赶路的。

也是看见这里围了好些人,感到好奇,所以才过来看看。

不知这庙中被围的究竟是什么人?

听你们刚才的喊话,似乎他手里还有个小孩子。”

那刘大人也立即朝他手下摆了摆手,示意他们收起兵器。

然后才对我们说道:“在下乃江浙省元帅府都事,姓刘,单名基。

因江浙一带这些年不太平,朝廷让我在这里协助缉拿盗贼。

这庙中土匪的父亲前些天被我缉拿住,砍了头。

没想到他一个人偷偷溜到我家中来实施报复,劫持了我的儿子,现在正被我困在这庙中。

据我分析,你们肯定和他不是一伙的,你们还是快赶你们的路,不要在这里妨碍我们缉拿盗匪。”

听了他这话,我低头仔细揣摩着他的话,“姓刘,单名基。”那不他的名字就叫“刘基”吗?刘基?刘基……

“刘基”这两个字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呢?

我反复念叨着“刘基、刘基……”

突然我一拍大腿,暗想:刘基,不就是刘伯温吗?

于是,我赶紧抬起头,仔细打量着刘基,这人清雅脱俗,目光中透着睿智,应该就是那大名鼎鼎的刘伯温。

那刘基被我看毛了,疑惑地问我道:“这位兄台,有什么不对?”

我立即回他道:“敢问刘大人,也不是也叫刘伯温?”

那刘基更加疑惑地看着我,问道:“不错,我的表字伯温。兄台难道认识我?”

听他承认了,我立即对他拱拱手道:

“刘大人,久仰大名啊!

再下姓胡,单名硕。

我们真的是赶路之人,我们本在濠州、和州一带做营生。

最近去了趟泉州,因为近来天气不好,不好走水路返回,因此走陆路,准备从这里到杭州,再经苏州回和州。

刘大人你学识渊博,是我们这些后生晚辈学习的楷模,当然是我认识你,你不认识我啦!”

刘伯温听我说出了他学识渊博的话,定然也就知道我们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至少也是识书达理之人。

于是,对我们客气道:“兄台谬赞啦!我只不过比你们年长几岁,哪谈得上学识渊博啊!”

听他这么说,我知道他是认可我们了,不会再把我们当成敌人了。

于是,我便问他道:“刘大人,这庙中究竟是什么情况?这劫持你儿子之人,又究竟是何人?”

刘伯温道:“这说来话长,我简单点给你们讲讲吧!”

接着就给我们讲起了这事儿的原委。

原来,这庙中之人姓谭名诚,还不到二十岁。

他父亲原是个雕刻匠,靠替别人刻印章、刻印书的模板谋生。因为他们家是祖传的这门手艺,因此他父亲在青田县这一带还算是小有名气。

也就是前些年,这方国珍在浙江这一带起事,徐寿辉一路攻下了杭州,不少人就不安分了起来。

这其中就包括谭诚的父亲,竟然伙同几个土匪,干起了偷印至正银钞的勾当。

自前年杭州被徐寿辉攻克后,刘伯温便回到了青田县老家。

不久,朝廷下达诏书,任命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主要任务就是缉拿浙江这一带的土匪。

虽然朝廷没给刘伯温派一兵一卒,但他还是按照朝廷的指令办事,带着家人、族人组建了一支武装,专门在家乡这一带缉拿盗匪。

这谭诚的父亲就在今年上半年被刘伯温抓住砍头了,但他们伪造至正银钞的雕刻模板并没有缴获,据说就在这谭诚手中。

于是,刘伯温继续缉拿这谭诚。

没想到这小子真是胆大,竟然自己找上门来了,劫持了刘伯温的儿子。

刘伯温也明确地告诉这小子了,只要他放了自己的儿子,交出伪造银钞的雕刻模板,刘伯温就当他是投案自首,从轻发落。

没想到这小子还不依不饶了,要刘伯温去他父亲坟头磕头认错,然后再支付一笔赎金,才肯放了刘伯温的儿子。

刘伯温觉得这小子真是异想天开。

听了这话,我也大致明白了。我思考了片刻,认为这事还是和解了比较好。

其一,这刘伯温日后是朱元璋面前的大红人,咱可得跟他搞好关系,如果今天能帮着他救出他的儿子,至少今天也算是和他交了个朋友。

这其二,那个叫谭诚的,出生雕刻世家,他父亲都给雕刻出伪造银钞的模板,据说此模板还在他手中。

日后,我们要是得到了这个模板,大量印刷假银钞,一是不用为钱的事儿发愁了,二也是从经济上给元朝统治者一个有力的打击。

他们这些古人可能不懂得战争不仅要靠双方兵对兵、将对将,血战沙场,更打得的是后勤,是经济实力。

从经济上拖垮敌人,比攻下敌人的城池要轻松得多,也可以让更多的无辜百姓免受战争的创伤。

我心里立即打定了和解此事的主意,但问题是怎么才能让双方和解。

我分析了一下,当下造成双方这种对峙局面的原因,是都过分地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方。双方提出的要求,都是让另一方不可能接受的。

先拿谭诚来说吧,他要求刘伯温到他父亲的坟头磕头认错,还要支付大笔赎金。

这刘伯温怎么可能就范呢?

刘伯温可是朝廷任命的江浙省元帅府都事,虽然朝廷没派出一兵一卒,但好歹也是个官儿。

他怎么可能为了自己的儿子,去死在自己刀下的土匪坟头上磕头认错呢?

更别提支付他大笔赎金了,能对这谭诚网开一面,放他一条生路都不错了。

再说说这刘伯温。

虽然他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还是什么朝廷任命的江浙省元帅府都事。

但说白了,这些都是虚的,朝廷不会给他一兵一卒,目前也不会给他一钱一粮。

说得更透彻一点,就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给了他一个虚职,让他去跟那些土匪、地方割据势力内耗。

现在,他的儿子在谭诚手中,对方随时可以拼个鱼死网破,一刀结果了他的儿子。

凭什么出来向他投降,然后将自己的命运交在他的手中?

这谭诚是主动潜入刘家,抓他的儿子。他如果不来,刘伯温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抓得住谭诚。

说明这谭诚也是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来的,现在要让别人束手就擒,这怎么可能?

至于这江浙省元帅府都事,我得先跟大家把元帅府这事儿说清楚。

元朝的元帅府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始阶段,主要是元朝初期,为了妥善安置一些降将降官,授予了一些元帅的官位。

其实元军的主要建制是万户、千户、百户这个系统。

“元帅”这个官位的的确确对于蒙古人来说是个“舶来品”,主要是宋、金、辽、西夏等国有这个官位,因此为了体现对降将的优待,仍让他们担任原来这个职务。

这第二阶段,是从蒙哥即位之后,只到十三世纪末。

这个阶段,元朝逐渐完成了国家统一,治理天下成了首要任务,“元帅”这个官位逐渐减少。

第三个阶段,就是十三世纪末至元朝灭亡。

这一阶段,各地纷纷发生农民起义,元朝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一些前沿阵地设立了一些元帅府。大部分都是一纸空文,只有个官衔,没有一兵一卒、一钱一粮。

打个比方,就好象蒋介石败走台湾后,在西南之地大量发放委任状,任这个为什么什么司令,那个也为什么什么司令。

说白了,就一张纸,没人没枪没钱,让这些人到处招募一些土匪势力,妄图与大陆作最后的抗争。

当然,这些被任命的人,最终大部分都发展成为土匪势力的头子,在建国初期浩浩荡荡的剿匪运动中,这批人被逐步肃清了。

因此,要想这件事情和解,我觉得双方必须都作出让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