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芙到了京兆府,来到侧门,门口站着两个衙役。
当归上前,对其中一个衙役说:“官爷,我们是刚收押的鸿胪寺少卿柴大人的家眷,还请大人通融一声,我们家大少奶奶想进去探探监。”紧接着往衙役的手上放了块银子。
那衙役瞄了瞄已经下了马车的大肚子的余芙,又暗中掂了掂银子,说:“跟我来吧。”
衙役领着三人,往京兆府的大牢走,走到大牢,跟看守打了声招呼,把三人领到了关押柴梓的牢房。
“时间别太长啊。”衙役说道。
“是,多谢官爷。”当归赶忙回道。
余芙上前几步,看到柴梓被关在牢里,没想到早晨出门还好好的,飞来横祸,这会儿就进了监牢。
“子渊,你还好吧?”
“你怎么来了?我不是让你别担心嘛。”
“没事,我身体还能撑住。”
柴梓透过监牢的栅栏拉过余芙的手:“我没事儿,你别担心,应该是被人算计了。只是不知道算计我的人是谁。不过应该是没想置我于死地。”
“是啊,如果想置你于死地,恐怕就不是让那姑娘在你面前自杀这么简单了。现在我能帮你做什么?”
“小芙,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养胎,顺利生产,这比什么都强。其他的事你别管。”
“子渊……”
“听我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嗯。这是我给你准备的被褥,如今虽是六月,可这监牢阴气太重,也要注意身体。”余芙从青莲手中接过被褥,透过栅栏递给柴梓。
“当归,你去找杨凡,让他帮忙查查那个卖花女的来历。我从三月燕京到如今六月,也不过三个月时间,这怀孕怀得也太仓促了些。”柴梓说道。
“还有,通知陆易和瑛娘,让他们回忠勤伯府保护好大少奶奶。”
“是。”
“时间到了,快点。”衙役在不远处喊道。
“官爷,马上就来。”当归回应道。
“子渊,多保重。”
“嗯,放心,我会好好的,你和孩子才要多保重。”柴梓说着,透过栅栏伸手将余芙侧身揽过来,亲了亲余芙的脸颊,当归和青莲见状,连忙把脸避过去。
余芙带人走了后,柴梓在牢房中静静思索整件事情的经过,总觉得漏掉了什么。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柴梓心想。
三日后,京兆府升堂审理了此案。
京兆府尹邓广胥胡大人拍起了惊堂木,堂下的衙役齐声喊“威武”。
“堂下何人?”
“下官鸿胪寺右少卿柴梓。”因柴梓现在还是官身,可以不跪。
“你可知罪?”
“大人,下官何罪之有。”
“你身为朝廷命官,和良家妇女有染,致其怀孕后又将人抛弃,致人死亡,你可认罪。”
“大人明鉴,下官不认识那女子,那天是第二次见面,这点鸿胪寺左少卿梅叙久可作证。说在下与那女子有染,更是荒谬。”
“大胆,有人见你常出入那女子住处,还说不认识那女子。你既然说梅大人可以为你作证,好,传梅大人。”
不多时,梅叙久来到了公堂。
“堂下可是梅叙久梅大人。”
“正是下官。”
“你是官身,来人看座。”
“谢大人。”梅叙久坐了下来。
“梅大人,刚才柴大人说他之前不认识那卖花女子,还说女子死那天他们是第二次见面,他说你可作证,是也不是。”
“大人,我只能把我们鸿胪寺在燕雀楼聚会那晚,见到那卖花女子的情形说出来,算不算证据,还请大人自行判断。”
“梅大人请讲。”
“当日,为了庆贺柴大人和其他几位同僚来鸿胪寺上任,鸿胪寺众同僚齐聚燕雀楼。正是酒酣之际,只听外面楼下拐角处喧哗声,我们透过窗户看去,原来是一位男子调戏一位卖花女,众人俱看不过去,却不敢下楼阻止。后来还是下官要下楼劝上一劝,柴大人要跟下官一起去。到了那二人面前,下官无能,没能劝走那人,柴大人却三言两语将那人劝走。之后,那女子便对柴大人说……”梅叙久说道这里,顿了一顿:“那女子对柴大人说:‘你躲着不肯见我,此时倒来假装好心。’”
柴梓听到这里,吃了一惊,这梅叙久分明是胡说八道,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并没得罪过他,他为何要做伪证?
“那女子真是这么说的?”邓大人问道。
“千真万确,我亲耳听到。接着就见柴大人说:‘我不是让你别找我了嘛,你怎么又来了。’那女子便哭哭啼啼,甚是凄苦,再后来,柴大人让她离开那里,她就走了。”
“也就是说他们俩之前认识。”
“听对话是认识。”
“柴大人,你还有何话可说?”
“敢问大人,仵作可验过那卖花女的尸体?”柴梓问道。
“验过。”
“那卖花女可有身孕?”
“确有身孕,怀孕已两个月。”
“大人,下官还是那句话,下官在燕雀楼那晚之前并不认识女子,当日我替卖花女解了围,那女子只是称我恩公。至于梅大人为何要做伪证,这就要大人您自己审了。”柴梓一副死猪不啊开水烫的样子,拒不承认他是卖花女肚子里孩子的爹。
“好,我看柴大人你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来人,把姜婆子带上来。”
衙役把一个五十多岁的婆子带上了公堂。
“姜婆子,你可认得他。”邓大人问道。
姜婆子仔细看了看柴梓,说:“草民认得。草民近两个月常见他出入夏姑娘的住处。草民还问过夏姑娘,夏姑娘只是害羞的笑,并不回应草民。”
“柴大人,这姜婆子是那卖花女夏桑的邻居,有她作证看见你多次出入夏姑娘的住处,你可承认?”
“大人,下官不知那女子姓夏,也不知她住处在哪,更不认识这姜婆子。下官这两月一直配在有身孕的娘子身边,很少出去。”
“很少出门不代表没出门。来人,呈上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