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允熥发现这些海盗去过吕宋、梭罗州后非常高兴:终于有合适的向导了。
他此时真的对上沪知县与当地卫所没有擅自把这些海盗处死很欣慰,要不然即使几个大头目没死,下边的小海盗都死了他们也不会真心为大明效劳。
当然,依照大明官场上的规矩,允熥也猜到了是当地卫所官与地方官之间,或卫所官与卫所官之间,或地方官与地方官之间有矛盾,对海盗的处置有分歧导致的这一情况。但允熥对此并不在意,不仅是因为导致了这些海盗未死,更因为地方上的官员互相之间有矛盾或者遇到计划外的事情谁也压服不了谁对他的统治有好处。
允熥决定亲自接见这些海盗,吩咐小宦官:“把今日值守的中书舍人叫到乾清宫来。”然后前往乾清宫。
允熥抵达乾清宫不久,值守的中书舍人就到了乾清宫。今日值守的人恰好是杨士奇,允熥见到他寒暄几句,关切的问了问杨士奇的母亲是不是习惯京城的气候等,这才开始说正事。
允熥把奏折递给杨士奇,同时说道:“朕欲赦免这些海盗,并把他们打散分入水师中,打算亲自接见海盗头目,你看如何?”
杨士奇认认真真将奏折看了一遍,然后说道:“陛下可是因为他们去过吕宋、梭罗州等地而打算赦免他们,以他们为向导?”
允熥笑道:“正是。”若是连这个都猜不出来,杨士奇也不会是历史上有名的三杨辅臣了。
“陛下,臣以为,可以赦免这些海盗,但若是太过宽宥,未免让他们以为我大明无人,急需他们为向导。”杨士奇说道:“臣看折子中所说,那海盗头目李继迁在被官兵包围后弃了武器投降,并未抵抗到底。陛下不如以此为由,下旨允许他们戴罪立功,挑出那些曾去过苏门答腊等地的人为向导,剩余之人暂且留在上沪,暂时算作流放之人,也可以当成征发的徭役。”
“至于最后到底如何处置,就看这些为向导的人在征讨苏门答腊之战中到底立下什么功劳了。若立下功劳,就赦免他们的罪过若是无功,则可处以流放或其他刑罚。”
其实杨士奇是觉得允熥直接赦免海盗违反了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并且也确实不好,所以找了理由这样处置。现在大明不是打天下的时候了,为了尽快一统天才十分宽宏大量,曾经为敌的人抓到后也以礼相待现在大明是已经完成一统的王朝,凡是不忠于朝廷的都算是叛逆,而不是争天下时各为其主,当然不能随意赦免抓到的犯人。
允熥觉得杨士奇说的也对。让他们戴罪立功比较好。不过这样一来,作为向导的能有几人?估计都会在几艘大船上,也用不着考虑是否编入大明水师了并且这样一来允熥身为皇帝也不能亲自接见他们了,毕竟没有皇帝亲自接见犯人身份的人的道理。
又经过认真思量,允熥最终决定采纳杨士奇的意见。“爱卿拟旨,暂且将所有被抓之海盗看押起来,让南下征南洋的卫所去挑选向导,也把朕的意思告知上沪县的各个衙门。”
杨士奇答应一声开始拟旨。允熥想了想又道:“命上沪县,对海盗头目的家眷照顾一些,从城里找房子让他们住下,不必出劳役。海盗中的女眷和孩子,也可居住到城中且不出劳役,但还要着人监视他们。”
“陛下宅心仁厚,对于犯人也如此照顾,真是百姓之福。”杨士奇说道。
允熥笑了笑,没有说话。
杨士奇拟好圣旨后,允熥盖上大印,着小宦官送到通政司下发到上沪县。
正月初六,上沪县城。
魏火坐在车上,不停的催促着车夫道:“快一点,快一点。”
韩光对他说道:“魏火,这是在县城里,现在又是大过年的街上都是人,这已经很快了,再催促用处也不大。”
魏火知道韩光说的是对的,现在城中街上人这么多,虽然可以让百姓避让,但车夫也不敢把车赶得太快,不然撞死了人,百姓聚众闹事,上边的官员一定会把他丢出来背黑锅的。即使是官员拍胸脯保证:出了事情算我的也没有用。官员保证的时候容易,什么话都敢说但真的有问题出事了,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官员肯定是一推二五六:我可没让你赶车赶得那么快。最后责任都是在车夫身上中。所以即使官员再催促,车夫也不会太快。
但魏火觉得不说些什么心理难受。好在韩光马上又道:“真料想不到,陛下竟然赦免了那些海盗,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我大明就真的缺乏水师官兵到这个地步了?”
韩光并不知道允熥已经决定派兵到南洋打一仗,这是正月里边决定的,这几天连邸报都没有,地方上的官员根本无从得知而且下发的圣旨上写的也是允许海盗戴罪立功,着其中身强体壮且水性精熟着加入大明水师。所以韩光这样抱怨着。
魏火没有说话,但心中其实赞同韩光的意见。不过此时他也庆幸当时没有坚持将官司打到御前,要不然现在他就丢大人了,以后在松江府也没法待了。
韩光又道:“按照陛下一贯的作风,就算不处斩了这些人,也会将他们流放到边地。魏火,你说陛下是不是因为张彦方是他的亲信,张彦方私下里又上了折子,所以陛下没有采纳你的谏议?”
魏火心中一动。他没有想到这一层,但仔细想了想,觉得韩光的猜测很有道理。而且张彦方现在是上沪市舶司的提举,上沪县又划归了应天府,张彦方上折子不必经过松江府,他们也不知道张彦方私底下上没上折子。
越想越觉得韩光的猜测靠谱的魏火顿时生起气来。他心想:你既然独自给陛下上了折子,何必还假惺惺的让大家联名上折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