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0章 三边小镇(中)(1 / 1)南宫草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午后,榆林府、知府衙门。手机端

“李大人,算日子,仲大哥他们这两日应该到了,但为何一点动静都没有?”。

李序南已做了知府衙门正五品同知,随他一起来赴任的罗英,这几日,天天念叨着仲逸的行程。

榆林知府名叫康祺,平日里言语不多,对李序南倒是不错,来这里的第一天,专门为他设宴接风,之后,也没有在差事为难。

此举,或是因李序南从京城户部而来,或是因李序南只在这里呆一年的缘故。

能凑合凑合,没准以后还要相互照应呢。

总之,目前来看,李序南这个同知做的还行,没有太多的差事,户部清闲多了。

但这样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尽管离京之前,仲逸与樊予已为李序南道出此次西北之行,最大的危险所在:有人会在这一年内,对他下手,或是故意制造障碍,使他办差出错,或是制造一场意外。

那样,他回不了京城了。

而对他下手的人,是兵部郎严磬,以及他身后的戎一昶,甚至于户部的赵郎。

总之,凡是被李序南挡住财路的人,都有可能利用这次机会,对他下手:只因他在户部把账目看的太紧,有些人急了、慌了。

即使如此,李序南也希望这些人尽快出手。

至少,他知道如何去应对,也有事做了,现在这样整日闲着,要好过的多。

不过,这种想法是极不现实的:若能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出手,还谈何较量?

如此一来,李序南对仲逸的到来,更多了一份祈盼:他来了,自己也有事做了。

虽书生气十足,对官场的门门道道,看的还不是很透彻,但以李序南多年对仲逸的了解:他这次来西北,绝对有大事要办。

同样,当初在蠡县衙门做差役的罗英,更是迫不及待,自从到了京城的若一当铺后,他再没有在衙门办差,手都痒痒了。

离开蠡县,是为了跟仲逸,跟着仲逸还是为了办差。

办大差事。

否则,他还不如一辈子呆在蠡县了。

二人一样的心思,却一样的无奈:以仲逸不拘一格的风格,说不定早到榆林府了。

“既然咱们的这位仲大人先不来衙门,让他潜伏一会儿,到时,自会来”。

李序南笑道:“在这知府衙门里,他不找咱俩,还能找谁?”。

“离京之时,仲老弟曾重点说过关于大煤矿的事儿,你要多留意”。

李序南不止一次向罗英叮嘱:“衙门里多留个神儿,这里不京城,我们属初来乍到”。

嗯嗯,罗英点点头:李大人尽管放心,咱又不是第一次当差了。

三边镇,三府客栈。

午饭时间过了,仲逸还懒得出门。

昨日赶路确实有些劳累,不过心能闲下来,才是关键。

睡个自然醒,不容易啊。

程默早饭后出去了,他与仲逸不一样,虽是个翰林院的杂役,但他离开京城,还是第一次走这么远,那怕是一个小镇,也足以让他好。

三边镇,除酒楼客栈,是赌场、青楼:最基本吃住需求,最基本的玩乐需求。

要说特别之处,那便是街的小摊小贩,确实挺多。

但说白了,也是为解决最基本的:吃喝需求。

相下馆子,在街边小摊,随便对付吃一口,显得更“基本”了。

即便如此,不知为何,仲逸却觉得有一种久违的轻松:越是这样的地方,越能看出人的本性。

虽然,这种本性,显得有些过于直白。

何为新鲜?见得少、遇的少呗。

若是压根没见过、遇过,那更新鲜了。

无论蠡县、博野县、大同,甚至京城,都没有三边镇的这种“直白”。

当然,这种直白往往是短暂的,十天天的还行,日子久了,恐怕受不了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有的时候,过于直白的生活,也是一种无奈。

好在仲逸不用担心这一点:他此次西北之行,总共才仨月,还有其他差事要办。

在三边镇的时间,自然不会太久。

一次好,能有这样一次直白面对周围一切,足够了。

关于此次西北之行,师父的嘱咐是:以退为进、以静制动。

现在看来,进退还谈不,不过确实够静的:

晚饭点还不到,那些矿的苦力还在下井,街的小摊还没有摆出来,酒楼、客栈、赌场,自然热闹不起来。

当然,那令人颇为好的青楼,自然也无人光顾。

让本大人,再静一会儿吧。

在一个慢节奏的世界里,你闲下来的时候,往往有人你更闲。

“这位公子,你终于醒了?这觉睡得,天昏地暗啊”。

随意打声招呼,轻轻推开房门,店小二笑笑嘻嘻的走了进来:切了二斤熟肉,打了一壶酒,先来点?

要连续在客栈住几日,所以酒钱饭钱算到一起,每晚结算一次,按时付银子,继续住。

没银子,滚蛋,是这么简单。

不用说,这顿酒肉,自然是要算到今天的账了。

此举,虽有捆绑经营之嫌,但对仲逸来说,问题不大。

反正,也不缺这些个银子。

“小二哥,兄弟我还真没这本事:大午的,干掉这些酒肉,亏你能想的出来”。

仲逸懒懒的坐了起来,微微对他说了一句:放下吧,真没那么好的胃口。

“这位公子,一看你是家境富裕之人,吃喝都这么讲究,信不信,这东西拿到大煤矿,随便找一个苦力,眨眼的功夫干完?信不信?”。

看来,店小二是真闲了,随意找个话题,张口来。

仲逸更是一脸随意,不由的打个哈欠:“信,我当然信了,能吃是福,能吃是福啊”。

所谓无利不起早,昨天才认识,店小二绝不会无事献殷勤。

要么,为了卖出这些酒肉,要么,是为了闲聊,得些赏银罢了。

相之下,还有一笔银子可以赚:作为本镇当地人,带他们去赌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此一年下来,店小二也能赚不少吧?

再让他赚一笔吧。

“小二哥,你昨晚说:要在矿往出拉煤,必须要经马三爷点头,而要见马三爷,必须要去赌场。要去赌场,必须要有本镇当地人带着”。

好绕口。

仲逸有意等对方开价:“这赌场也不是一家,况且本镇当地人”。

呵呵。

店小二不由的转转他那双小眼珠,而后一脸平静的说道:赌场问题不大,本镇的当地人嘛,昨晚我已经说过,若是公子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小的愿效劳。

末了,他一脸虔诚道:哎,谁让咱们投缘呢,知道吗?见到公子时,觉得我们很有眼缘。

这话说的:怕是对每个愿意掏银子的人,都如此有缘吧?

“那敢情好,人,倒是认识几个。不过,好久没有来往了,我看小二哥你,人也不错,又这么有缘,你了”。

仲逸郑重其事道:“不过,总不能让小二哥白跑一趟不是?去赌场不得耽误你干活吗?总得要补偿些不是?”。

店小二一脸春风:公子果真讲究,那自是最不好不过了。

“五两银子?”,这小子也真不客气:“别人,我还收过十两银子呢,咱俩对路子,五两吧”。

不说后面那句还好,仲逸已大概知道这里的行情:若掏三两银子,恐怕也会有大把的人,来做这个带路人。

不过,不是随便一个人像这位店小二:这么能说、这么会说。

“好,五两五两,咱也不说三两、二两的,只要事情办的漂亮,银子无所谓”。

仲逸随意点了一句,意在提醒他,自己确是商人:在商言商,那三两银子的行情,早看出来了。

“等我那小伙计回来,给你银子”。

仲逸指着桌的酒肉:“这顿饭,记到今天的账。不过,我吃不动,你可以带走”。

“不不不,公子莫急”。

店小二连连摆手:“今日不行,我已经问过了,马三爷明晚来三边镇,那明晚把你带到赌场,再收银子,这是规矩”。

规矩?仲逸重重点点头:“好,讲究。还需要准备什么?我姓荣,是浙江”。

“不用,不用,我们三边镇的规矩:不问来头,不问姓名”。

店小二意味深长道:“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敢做,马三爷敢接,人家不怕”。

好大的来头。

仲逸趁机问道:“那不知,这位马三爷,又是个什么来头?”。

这时,店小二立刻站了起来,一脸严肃:“三边镇的规矩:能说的,说破天也无妨。不该说的只字不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