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王抬头看着天色,摇了摇头,这样的天气,回光蛊是无法孵化的,甚至还有被灭的可能。
这种事情,由天不由人,俩个人看了看山下的营地,心有不甘的离开了山口,回光蛊只是南疆浪子复仇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如果回光蛊起了作用,那样最好,如果回光蛊不起作用,他们也准备其它东西。
蛊王和南疆浪子下了山之后,又向着朝阳河上游走去,现在时节不好,如果是春夏两季,他们可以不用回光蛊,可是现在却是深秋,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蛊毒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是机会难得,颂王现在引起众怒,京城里希望颂王出事的大有人在,正因如此,对颂王痛下杀手,事后不见得会受到严惩。所以南疆浪子和蛊王在朝阳河里撒了大量的蛊毒。
蛊术和巫术不同,蛊术的功效,与蛊虫息息相关,蛊虫又会被各种因素所牵制,所以使用蛊术,总伴随着各种的意外,有些意外非常致命,最有名的当属颂王南征时,巫神教准备的毒蛊,因一场狂风,效果尽失,这件战事之后,很多南疆人都觉得,颂王是被巫神选中的救世主,这更加激起了南疆内部矛盾,所以颂王胜利之后,毁了南疆的巫神树,当时也没有多少人出来反对。
这件战事过了好多年,现在回想起来,谁不承认巫神教的毒蛊失败,为整个南疆的失败,做了预兆。
所以南疆浪子不想重蹈巫神教的覆辙,他不仅使出了回光蛊和蛊王的蛊毒,还牺牲了自己豢养的蛊虫,他让蛊王将蛊毒下在蛊虫体内,然后控制蛊虫飞进颂王营地。
虽然牺牲自己的蛊虫,南疆浪子心痛不已,但是为了报五娘的仇,这些牺牲是值得的,用蛊虫携带蛊毒,虽然携带的蛊毒有限,但却胜在出其不意。
如果这次颂王还有命活着,那就真的是老天眷顾,五娘的仇也只能暂时放下,南疆浪子和蛊王看着下面的营地,等待着蛊毒慢慢的发作。
而在文家,文默回来之后,立即用九贤王教他的秘术,利用自己的引蛊之血,探查他们身上携带了何种蛊虫,也好对症施救,以前他以为,掌握生咒之后,他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救人,可是发生在九贤王身上的变化,让文默对生咒有了很深的心理阴影,以命换命,并非危言耸听。
不过经过秘术的处理,隐藏的蛊虫慢慢的显了出来,第二次见到回光蛊之后,文默确实大吃一惊,几年前龙源县爆发的蛊灾,导致的惨象,文默还记得清楚,虽说沐临尽力施救,可最后还是死了很多人,而现在又有人在天香山释放回光蛊,难道他们又想制造另一起蛊灾。
文昱枫细问文默,是否辨认清楚了?文默很确定的说,肯定是回光蛊,这下轮到文昱枫吃惊了,文昱枫还记得文昱槐染上回光蛊,他和文默用生咒救了文昱槐,当时他们身上长了很多黑斑,过了好久才消散了,如果再多救几个人,他们全身是不是都会长出这些黑斑,如果那样的话,他要怎么面对他的家人呢!
文昱枫让文默赶紧向沐临传信,上一次就是他们早早的发现,没有及时通知沐临,才导致了惨剧发生,这一次既然确定是回光蛊,而且现在他们几家又联和在一起,文家没有办法施救,并不表示其它人没有办法。
在里屋的白锦荷,早就听李婶说了,文昱枫和文默回来了,可是等了好久,才等到文昱枫过来,而且文昱枫还端了一碗药进来,白锦荷现在尽量少吃药,药吃多了对华浅不好。
文昱枫知道白锦荷的脾气,撒谎是瞒不过白锦荷的,所以实话实说,告诉白锦荷有人在天香山放回光蛊,他们三人从蓉城回来时,无意间染上了回光蛊,所以刚才在外面暴晒了一会儿,然后又煎了九贤王留下的,预防回光蛊的药。
白锦荷看着文昱枫手里的药,她记得这碗药的味道,当时蛊灾时期,家里人几乎天天喝这个药,幸亏文昱枫细心,收藏了这份药方,要不然大家都得染上回光蛊。
蛊灾之后的情景,白锦荷记得,所以让文昱枫将这个药方交给沐临,如果回光蛊没有孵化,这个药方的效果非常显着,另外文默会使用生咒的事情,不要让任何知道,文家不打算用文默的生咒作为筹码,但不能保证其他人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文昱枫看着白锦荷喝完药,和白锦荷说了几句话,看了华浅一眼,才去书房忙他的事情了。
回光蛊的出现,即使救治的再好,也伴随着死亡,有人死亡,今年分给村民的人口地,又会回到文家手里,另外还得探探其他地方的情况,使用新法之后,百姓有了人口地,土地买卖肯定受到影响,新法对各种物品订了上价,唯独对土地没有做出n。如果趁乱,在龙源县周边买进一些上等地,岂不是顺势而行。
第二天早上,沐临骑马来到文家,回光蛊的厉害,沐临深有体会,不过这次是在天香山放蛊,天香山人口稀疏,即使爆发了蛊灾,也不能与上次相提并论,但是颂王的营地,就很难说了。
沐临提起了颂王营地,文昱枫才明白,这是有人寻找颂王晦气,那么这人肯定在他们四人中间,结合上次赵荣生的手段,沐临和文昱枫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赵荣生。
如今颂王和他们势成水火,如果营地出事,颂王想到的肯定是他们,即使颂王再可恶,再阴险,他也是大良的亲王,回光蛊杀害的是大良的兵将,赵荣生怎么会做这么蠢的事情,但是以赵荣生的精明,他似乎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文昱枫有了很不好的感觉,似乎除了他们四人之外,还有一个人想致颂王于死地,而且这个人还精通巫蛊之术,文昱枫思虑的情况,沐临也想到了,所以接了文昱枫的药方,匆匆离开了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