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昱枫回到镇上之后,避着白锦荷,偷偷的还了杨氏的债,不过也告诫了这些人,以后要是再把东西卖给杨氏,别再找他要银子。
能拿回银子,这些奸商那个不感恩戴德,原本以为那些银子肯定泡汤了,没想到文昱枫竟然送银子过来,这对于他们而言,真是意外之喜。
不过领回多少银子,却要在清单上签字画押,还要写一份保证书,保证不向文家赊账,有了这份东西,想必能遏制住杨氏不怀好意的妄想,希望杨氏和文昱槐能体谅他的良苦用心,文昱枫无奈的想着。
不过出门刚走到街上,却碰到了赵荣生,赵荣生嘲笑文昱枫抠门,杨氏才花了那点银子,文昱枫就将事情闹得这么大,现在整个龙首镇,谁不知道文昱枫逼着各处客商,让他们不给文家赊账,结合前几天杨氏闹出的事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什么情况。
赵荣生的嘲讽,文昱枫没放在眼里,做都做了,还怕别人说吗?赵家家大业大,文家才刚刚起步,赵家可以挥霍无度,文家却必须省吃俭用,这个理文昱枫明白。
赵荣生听了文昱枫不痛不痒的应付几句,知道想在言语上取胜文昱枫,根本不可能,所以他向文昱枫抛出一个诱饵。
赵家去年做茶叶生意,收获颇丰,但是今年茶叶的行情,却和去年相反,不仅大良生意惨淡,云东和南疆也很凄惨,所以赵荣生想拉一人入伙,如果亏了,大家一起亏,两个人亏银子,总比他一个亏银子好吧!如果赚了,那也没什么,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带着文昱枫赚到银子,文昱枫更没有恨他的理由。
不过这个世界上,时间能改变一个人,也能塑造一个人,现在的赵荣生,不是五年前的青涩样子,文昱枫也不是五年前的痴傻样,这样的借口,哄骗那些唯利是图的人,还有希望,哄骗文昱枫,是行不通的。
在文昱枫的认知里,赵荣生是一个喜欢独吞的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赵家的变化,赵荣生经历过赵家最艰难的时候,但是短短三年,他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与其他人不同的是,赵荣生从没找过合作伙伴,一个人独来独往,所以得来的利益,也是他一个人独享。
但是现在,一个喜欢吃独食的人,却要和文昱枫一起分享他的利益,这怎么可能呢?除非赵家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可是有太子资助,赵荣生怎么会缺少银子?
文昱枫直接拒绝了赵荣生,他和赵荣生没什么交情,所以不必给赵荣生留脸面,而且文家现在要的是土地,文昱枫可不想步颂王的后尘。
看着文昱枫离开,赵荣生小声嘀咕着:“不分一杯羹,还想独吞南昆的地,胃口有些大啊!”
文昱枫的胃口确实不他的理想是对抗郑皇,想要对抗郑皇,就得有与郑皇相抗衡的实力,因此大良所有的土地,都是文昱枫的奋斗的目标,如果他掌控了大良的粮库,如果他切断了郑国的进出口,他想不出宋昌盛还有什么精力盯着白锦荷不放。
文昱枫有自己的打算,这样赵荣生的茶叶生意,文昱枫的兴趣更小了。
不过回到家里,却收到了一封书信,是从固阳寄回来的,看了信之后,文昱枫心里有些担忧,现在的情势,颂王自己都自身难保,靠颂王是靠不住的。
文昱枫坐在椅子上,思考着固阳的事情,颂王被皇上软禁,固阳成了一块无主的肥肉,所有人都想分到一块,而且现在春种过半,即使解决了此事,这一季的粮食也泡汤了,可是自己的田地,被人霸占,文昱枫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文昱枫在前厅来回踱步,刘叔是个很有分寸的人,连刘叔都没有办法,即使他去了固阳,估计也是于事无补。
文昱枫提笔,写了一封信,让刘叔和冷言回来,不过这件事也给文昱枫提了个醒,手里有地契,并不能保证一定能种了地,他得想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要不然以后遇到这种事情,还是会吃亏的。
晚上等白锦荷从绣坊回来,文昱枫便向白锦荷诉苦,说固阳的地被几个大宗家给瓜分了,这些人鼓动百姓闹事,根本不认地契,刘叔和冷言一点办法都没有。
白锦荷听了文昱枫的话,看着文昱枫一副打了败仗的样子,安慰了文昱枫几句,然后问文昱枫,想要一个长远的解决办法,还是一个短期的解决办法。
文昱枫自然选择了长远的解决办法,白锦荷一针见血的说:“想要拿下固阳的地,仅靠地契根本不行,要不然颂王不会将这么好的地,一文不取给你。”
文昱枫争辩着说:“我和文默帮过他,这些地是报酬!”
白锦荷讽刺的说:“什么报酬,明明是块烫手山芋,颂王威名正盛之时,皇上将固阳分封于颂王,想借颂王,威慑住宗家,可是随着颂王势弱,越来越压制不住大宗家,所以才将这块烫手山芋交给你。”
文昱枫愁苦的说:“我们拿着地契,总不能让别人一直种着我们的地!”
白锦荷嬉笑着说:“如果想要立竿见影,你只需以我的名义,给莫子阡写封信,前年我们帮过他登上相位,去年我们帮他稳住龙源局势,这点要求,他会满足我们的,更何况我们还有地契,理正言顺,莫子阡肯定会帮我们的,但是官兵退了之后,我们又得面对这个问题。”
文昱枫想了想说:“那让莫子阡安排一些兵马,驻扎在固阳,这样岂不妙哉!”
白锦荷生气的说:“妙哉个鬼!固阳是颂王封地,虽然颂王势弱,不代表颂王毫无反抗能力,官兵进入固阳,都冒犯了颂王,如果驻扎在固阳,那就是无视颂王,莫子阡不会那么蠢的。”
文昱枫听了这个办法,最多只能维持一季粮食,这不是他想要的,他想长久的掌控固阳,掌控这处“天下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