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空面有褶皱,但眸光极为清明,任谁见了都能看出这位圣僧身有慧果。
他坦然领受姜云的敬意,似乎并不为太子妃自称晚辈感到惊讶。
“是。”出家人不打诳语,妙空笑着应了,“太子妃聪慧。”
得到想要的答案,姜云却陷入了沉默之中。
而妙空也只含笑等待,不曾打断她的思索。
僧家往往比俗家更为宽容。
“大师眼空心净,那两位却各有所图。”姜云轻声感慨,“此后您再也不曾输给任何人慈悲心肠,姜云敬佩。”
这一声敬佩比方才更加真诚,不过瞬息而已,她已经看清许多事。
妙空同样以先前之言回答:“太子妃聪慧。”
两人相视一笑,人间种种,皆在不言中。
他们都是不愿给旁人添麻烦的性子,不约而同地选择自行收拢棋子。
拈子归盅,举止轻缓,几乎不曾传出声响。棋子的碰撞,还不如耳边徐风来得清晰。
山鸟交鸣,彼此相和,这一方弈亭恬静怡然,可惜姜云说了一句惊人之语。
“这些年,京中的怨侣,似乎有些太多了。”
她漫无目的地远放神思,居高临下揽顾红尘,在山巅之处举目人间。
人间无常事,却未必没有因果。天子脚下的纷争和乱象,已然蔓延至最寻常的角落。
姜励把女儿送到江南,李氏嫁入陵阳侯府,太子娶了徐太傅的学生和至亲这些事皆与护国寺息息相关。
世人爱寻佛缘,无论贫寒贵贱。
三殿下明昭的母亲也为爱子求过姻缘签,秦贵妃分明早有决断,却仍劝襄王前来护国寺,使他卷入一桩疑案。
寻常百姓反倒自由,而高门贵胄不知自何时开始,哪怕意在联姻结盟,也要假模假样地求到佛前。
护国寺之名当真贴切。
姜云轻声问道:“诸公子女里,可有因为签运及批命坏了姻缘的?”
妙空长长一叹,似有规劝之意:“太子妃,慎言。”
姜云转回目光,平静地笑了笑:“此处没有旁人,大师何必紧张。”
妙空道:“慧极必伤。”
“就如大师您?”姜云未做丝毫遮掩,眼底的悲悯不亚于他,“过去做下的种种违心之举,大师可曾后悔过?”
妙空缓缓摇头。
姜云等了片刻,又问:“您是无违本心,还是并未后悔?”
“徐太傅心有四海,皇帝陛下眼观岁月,老衲只是一介僧侣,没有这二位的博大胸怀。”
姜云问得太过直白,妙空无法回避,索性便坦然回答:“老衲无悔,但有愧。”
圣僧心如明镜,通晓是非曲直,他志在普度众生,却为旁人的大业宏图破了佛戒。
沉静的女子缓缓阖目,把酝酿已久的言辞吞回腹中。
妙空慈悲为怀,所谓社稷千秋,本就不该由他担负。
她不忍再多言。
妙空道:“太子妃当明白,陛下无错。”
这似乎是告诫,但姜云却越发遗憾:“大师,无妨。”
这位看遍悲欢的老僧在安慰她,他和蔼又慈悲,不希望旁人因他伤怀。
妙空一生青灯古佛,却注定得不到圆满。
他无悔,但有愧。
徐太傅坚定沉稳,皇帝杀伐果断,他们不惧背负凶孽。
但妙空只是一位僧人,纵然身负大智慧,他终究只是出家人。
“能在朝中如鱼得水,庙堂诸公自然不会轻易采纳僧家之言。他们的决定不会无故更改,您给的命签,本也符合旁人的期待。”
妙空轻轻颔首,任姜云大胆分析。
“门当户对。”她的言语稳重也深沉,声音更低几分,“世家子弟,身不由己。或许偶有心意相通,身份却不合适的,当他们的长辈求到门前您会顺势给一张下签。”
“想必那些不拘门第的人家,也难以求得满意的偈言。”
姜云面有歉意,不知该不该继续说。
她不怕隔墙有耳。圣僧武功深厚,若有旁人窥探,他自然会阻止姜云。
但这番话颇有指责之意,尽管两人都清楚,她说得一点不差。
姜云猜中了事实。
“太子妃也当知晓陛下所图。”
“是。”姜云轻声道,“礼佛者未必心向菩提,对世家大族而言,这或许只是一种雅趣而已。”
妙空笑了笑:“老衲与徐太傅为友,也常与陛下相交。”
“所以,他们迎合圣意,也读了几本佛经。”姜云心绪复杂,却依旧无悲无喜,“有外祖和陛下在前,这一支姻缘签,竟渐渐成为京中的风俗,甚至规矩。”
“即使是阁僚、寺卿,依旧无法免俗。无论他们信与不信,都不会无故打破默契。而一旦得到不够圆满的结果,任谁心中都会生出一根刺。”
妙空面上浮现挣扎,他知大局识大义,却绝不可能问心无愧。
姜云深深叹道:“大师名声在外,他们不会质疑您解的签。而这些人多半也有犹豫,见到结果那一刻,他们就会为偈言找到自以为合理的解释。”
门当户对。
世家子弟被困在这平平无奇的四个字里,不得逃避,无法解脱。
连四大皆空的佛门圣地都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他们岂有打破陈规的机会。
“已经倾覆的贺家与谢家,如日中天的姜家和秦家,远在江南的徐家,经久不衰的南家,以及近十年在朝中颇有脸面的程家和李家这几家大姓通婚两代,族中子弟从一家走入另一家,论及嫁娶,从无例外。”
他们的盟约越发稳固,但他们的盟友越来越少。
终有一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