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两线作战(1 / 1)言文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国朝廷发生巨变,吴国大元帅李单义弑君自立为帝。有意思的是居然没有杀了王达民派去的独眼龙大使,还用他做了吴国的大使,派去越国游说越王一起抗击侵略。

王达民得知后捧腹大笑,这谢草原真是厉害,居然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脱身。

倒不是王达民故意把他放在危险的地方,王达民当初确实是希望吴国能够像自己妥协,可是后面发生的事表明吴国自己解除武装机会渺茫,所以才决定将钱有书搞掉。再后面李单义居然一不做二不休,更加没有人想得到,不过谢草原凭自己的喉舌居然说动李单义这个武夫,不能不说谢草原的交际能力出众了。

不过王达民可不认为越国会帮助吴国,越国可没有那么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且谢草原也不会那么傻的卖力,估计这会儿已经摆脱盯梢,和王达民在越国的情报人员接上头了。

7月艳阳高照,黄河大洪水的影响已经消弭,各路准备工作基本就绪,除了娘子关还有点麻烦,对太原的合围已经基本完成,燕云各州基本已经恢复交通。与契丹的谈判历时一个月也已经谈妥,契丹人退出幽州一线,居庸关、古北口通通让出,另外契丹人更是彻底的将东部边境全部让予王达民,将高丽的危胁全部丢给王达民,条件是4万契丹骑军必须立刻还给契丹人。

谈判团将最后合约给王达民签字时还是有些忐忑的,谁都知道王达民对契丹人可谓苦大仇深,而且这些契丹人在中原犯下的种种罪恶,实在令人发指,这种时候敢签下这字,实在是冒了遗臭万年的风险。

很明显了,王达民签了,这就是他的风格,臭就臭呗,自己还在乎这点,不过在把俘虏放回去之前,王达民让他们看了一次军演,效果不错,至少之后契丹人见到王达民的军队,都是望风而降。

之所以这么痛快,主要是王达民知道一点,契丹这4万人回去之后,必定立马拿起武器砍向昔日同伴阻卜人,阻卜近半贵人随慢慢脱困在太原,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吞下阻卜的良机,那个野心不小的女人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而王达民对此事乐见其成的,狗咬狗不多见滴。

另一面对吴国的军事占领也即将开始,外交照会已经正式通告所有领国,并请他们声援王达民正义的讨伐举动。

照会大意就是吴国李单义弑君夺位,实属谋逆大罪,今应吴国十七王第三子的李可的要求,协助讨伐不臣,然后其余就是一大通废话。

至于外人对这位小亲王的身份和资格有所怀疑,嗯,为了保护小亲王的安全,已经秘密保护起来,待攻下吴国全境,必会请出这位亲王主持大局的,当然谁都知道这就是个借口,毕竟国战是需要的个过得去的理由,而这个理由便是这位小王子。

战斗是太原先开始的,而且不是王达民的人先发动,慢慢脱在太原有20万人马,其中4万是他的帐兵,战力不俗。就是这支骑军几乎冲透,车候当时在中山南面布置的一个营的兵力,战力确实非常厉害。不过面对大炮和机枪,这真的不够看,而且太原被围在太行山里,吴国又适逢大乱,新式武器的补充完全断了。

在死了3万奴隶兵后,又重新退守太原城。车候麾下3个师近5万人,将太原重重围困起来。

这时南边的战斗也开始了,近100艘炮舰浩浩汤汤进入长江航道,在江陵遇到了吴国的第一支水军,有史以来最大的内河水战便爆发了。

王达民这路的水师将领不是龚得海,而是他曾经力荐的李弘召,这位原本是在莱州任刺史,龚得海提起之后,王达民派人查了一下,同样是位不可多得水军将才。

于是请龚得海在梁山集训的时候,游说了一番,后来就加入进来,王达民让他跟着龚得海一起参加了梁山的军官培训,后来便主持大泽胡的水军,现在这是的他从军以来最大的最大一次水战。

以往水军都是陆军的附庸,是陆军前进的甲板,充其量也就是在交战时互相对射弓箭,看谁的人死的差不多就上去登船,就算是赢了。

不过现在的水战,经过王达民的介入,性质已经完全相反,水军已经完全是个独立的作战单位,而且必要时可以对近岸城市实施炮击和抢滩登陆,陆军反而成了海军的附属。而这只精锐的附属陆军便是日后闻名的海军陆战队。

李弘召和张从宾、范延光三人关系最好。此次战斗是范延光担任海军助攻任务,一旦李弘召的水军打败吴国水军,后面200条运兵船上范延光的1个师便会从南陵南岸登陆直插金陵要塞。于此同时罗志成的2个师分别从泗州和寿州进攻,罗志成亲率一个师攻打吴国都城江陵,另一路目标是安庆,江陵是吴国的都城自不必说,安庆却只是一个小城,王达民看的颇重,务必让进攻的军队尽快占据这里,这里水网密布,实在不利快速行军。安庆便是第一波要拿下的地方,否则武汉、九江、金陵的溃军一旦退守这里,那便是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进攻武汉的自然是,长沙的新军。不过情报显示敌人已经将江北的兵力全部收缩之武汉,武汉的进攻时间应该比较长。

因此长沙的战斗不着急,只要求拖住守军,不让他们溯江而下干扰安庆之战便可。只要打下江陵和金陵两地,武汉不攻自破。

李弘召的水军在打败江陵水军后将会兵分两路,一路协助炮轰江陵,另一路继续西进直到九江直面吴国另一路水军武汉水师。

这便是参谋部制定的进攻计划,当然在保证进攻目的达到的前提下,允许各部实施机动灵活的作战部署,这也是吸取多场大战后的经验教训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