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谢曼这次并没有再耍弄安东尼和北欧大佬们,他把教皇弄出罗马后,带着15万教众马不停蹄的向自己的未来爱巢进发。
在那里安东尼已经安排了一块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首先,这里过去是普斯罗斯的领土,这是毫无争议的,在大帝时期这里已经向普斯罗斯臣服,普斯罗斯直接派兵在这里进行统治,时间已经数年。
但是这片夹杂在里海和黑海之间的土地,现在已经被强行划归柯谢曼,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华国,根据大帝时期制定的一些转让协议,华国对该地区同样有主权,不光如此,在黑海北部的重要港口包括其所在的克里米亚半岛,当年同样已经出售给华国,价格就是整整一支装甲师的全部装备,这也就是,普斯罗斯能够在那么虚弱的情况下,仍然令强大的的德意志有所忌惮的原因。
但是彼得洛维奇上台后,处于政治和地缘价值的考虑,立即过河拆桥,给了他的“恩人”当头一棒,他宣布新的政府将不承认大帝时期对外做出的一切不公平和不平等条约。
即包括格鲁吉亚和克里米亚两个地区,华国的无权占领。
事实上华国在这里根本没有占领,更别说建设任何军事设施,相反欧洲资助格鲁吉亚坚持独立,在里海沿岸建设了无数的炮台,用于防止华国的登陆。
而现在普斯罗斯突然宣布格鲁吉亚正式分离出普斯罗斯的,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目的自然是为了让柯谢曼接管这里。
虽然做出这个决定,普斯罗斯是相当屈辱的,但是好处也有。那就是,在西亚,普斯罗斯可以避免与华国直接接壤,腾出兵力在罗斯山脉布置重兵。
其次就是地缘价值了,入前面所言,格鲁吉亚独立后,他的北面就是普斯罗斯。
而东面就是里海,对岸华国在那里建立一个庞大的军事基地,这对他是相当危险的。
而他的南面翻过高耸的高加索山脉,那里就是肥到流油的菠萝国,这个国家正在走向自我毁灭,柯谢曼显然有些别样的想法了。
不过暂时他还不能有任何想法,毕竟就是华国现在也在等待这个国家慢慢消亡,可见其现在还是有点战力的。
最后一点就是文化了差异了。这里长期以来,由于高加索天然阻隔,菠萝文化始终未能传入这片山地之中,相反受到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影响,格罗人对天主教更为亲近。
尤其是北边的凶狠的摩羯人被吃干抹净之后,普斯罗斯乘机占领这里,天主教义更加深入格罗人的心底。
所以说这里的人文环境,非常适合柯谢曼的发展。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柯谢曼的另一半脑子里存在的小人。他对这里有着特殊情怀,也是柯谢曼极力要求不列颠将这里交给自己重要因素。
至于让教皇出走,那就是不列颠的要求了,原本他打算把教皇裹挟去自己的地盘上,但是显然不列颠有自己的打算,而且这也是柯谢曼的一点回报。
12月24日,木头人一般的狄卡克教皇坐火车到达意大利边界,关于教皇出行的消息早已传到凯恩的耳朵里。
凯恩放弃了在西班牙首都盘桓博取同情的交际活动,急匆匆的赶回马赛,他要见一见狄卡克,确认他是不是如同传闻一样,已经成为傻子了。
这天清晨时分,懒洋洋的日头,堪堪爬上大孔班山山脉的山头。
神圣教皇阁下将从都灵边界的奥斯塔要塞进入瑞士的国内。
他将从这里转坐马车行进40公里穿过马尔蒂尼丘陵地带,然后再次坐火车到达瑞士都城伯恩。
至少教皇对外的安排确实是如此的,只是谁都无法解释为何教皇从架不走米兰那条更加便捷的路线,而要从都灵转道,谁知道教皇的人走条路线是怎么想的。
关于凯恩要求见教皇的要求已经被”斥责”,新教皇宫对老教皇宫的回应是,对于叛徒和弑主者他们无话可谈,如果相见面,那就提头来见。
奥斯塔要塞是当初遏制瘟疫时设立堵截关卡的重要防线,后来更是建设的非常壮观。
不过可惜的是瘟疫的确没有从这里进入瑞士,而是从法国迂回包抄,迅速攻下了这个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
倒是他的前主人德意志罗马帝国反而成功的阻止了瘟疫在其国内蔓延开来。
两者在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对于管理的些微差别。
不过这和我们的故事无关,因为教皇大人压根不会进入瑞士这个野心和实力不对称的国家。
袭击者是从法国境内的大孔班山上突然发起攻击,至于到底有多少人,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确切消息。
只是从事后的分析来看,大孔班山上的伏击者,至少有数万人。
而教皇宫的卫队当时是刚刚完成组建,人数只有2千不到。
可惜的是当时的屠杀场面,以及诸多证据已经被后来的支援者们完全破坏。
不过从一位幸存者的叙述来看,当时教皇宫的卫兵在第一次与敌人接触后,不久就全面奔溃,教皇大人当场被斩杀在地,他的随从仆架悉数被绞杀干净,没有一个人幸免。
随后由于未知的疏忽损失了一名极其重要的人证,就是这位坚持叙述了整个故事的重伤卫兵,在完成长篇报告后不幸倒地身亡。
他用自己性命完成了他的结论中一个重要破绽,以此警示人们他的话无懈可击。
后来组织参与调查者是意大利和瑞士双方共同推选的权威人士,没有第三方代表,尤其是报告中涉及的第三个重要国家,居然没有邀请他们加入事故调查活动。
这份长达20万页的事故报告,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尤其是对每个受害者叙述,堪称传记佳作。
只是报告中使用了大量的可能,假如,大概等等字眼,令他的权威性得到了极不公正的质疑。
虽然这些模棱两可的字眼后面没有提到具体的某人和某个国家,但是很明显所有矛头指向了一个国家和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