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景色。
嬴政和楚女静静而立。
楚女的脸有一丝忧愁。
“不敢隐瞒秦王,奴家身为楚女,闻武安君领三千兵甲入我楚地,虽为女子,亦有担忧。”
“担忧?”
“武安君此入泗水,于我楚国而言……”楚女口齿轻柔,绝美的脸有一丝迟疑。
“你是想说挑衅?”
“不敢。”楚女低下头。
“武安君欲为寡人取遗失之神州鼎,此乃寡人意志,九鼎归秦乃是必然。”
“姑娘以为,谁人可挡?”嬴政淡淡道。
“这……”楚女声音更加低了。
近日咸阳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
秦王政之名,名动七国。
其王威震荡。
亲眼所见。
无不震骇。
“秦王神勇,王威不敢直视,莫说是帝国大将,奴家堪堪一楚女,见秦王如见神,心中压力巨大,已经是心绪不宁,坐立难安。”
“又岂敢于秦王面而妄议军国大事。”
嬴政认真的凝视着这楚国女子。
“你不敢言,但有人敢。”
“王不见王,若两王相见,必有一亡。”
“武安君此去你楚地,料想你楚国王殿已经是愤慨滔天,都说人云亦云,除却在咸阳城,其余之地,天下万民,未尝不认为我嬴政是诡道者。”
“武安君是欺世盗名之徒。”
“故,你楚国与我大秦必有一战。”
嬴政笑了笑。
“你之担忧,却也是合理,想来你楚国之军,已经出发。”
“或许,其余五国亦拭目以待。”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可惜我楚国在秦面前已经算不猛虎。”楚女叹道。
“只望两军交战,能少闻伤亡……”
“烽火燎原,乱世生死,生死伤亡再所难免。”嬴政淡淡的将目光收回。
“在你的角度,看到的是生死。”
“而在寡人眼中看到的却是民不聊生。”
“故而天下久分,必要一统。”
“终究需要一个人来终结这乱世。”
“相比六国诸王,寡人自认是最有能力完成此大业者。”
嬴政再次看向楚女。
“寡人若终结这乱世,安定天下,姑娘以为然否?”
“这……楚女不敢妄言。”
嬴政摇了摇头,冷淡道:
“六国皆言我暴秦之名。”
“无道而无天命。”
“天命是什么?”
“是民心。”
“寡人为王,俯瞰天下。”
“一统天下,兵戈四起,于一人而言是家仇,于一国而言是国恨,但于天下而言则是功在千秋。”
“可乱世杀伐,需要的不是仁慈。”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如此时代,寡人注定做不了盛世明君,唯有做那铁血大帝。”
“寡人虽为王,但知你所想,也知天下百姓疾苦,但寡人欲要完成山河一统,注定要背负千古骂名。”
“可历史功过,煌煌大势!本就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自当由后世来评判。”
“寡人只需放眼自己的这一世春秋。”
“若大世安定,那么寡人就没有错。”
“寡人也不在乎。”
嬴政背负双手。
将王目自楚女身移开。
忽而嘴角扬,露出一个弧度。
“说来有趣,闻我秦人汇报,你楚国不谈,那赵国倒是不安分,闻武安君马踏泗水,王殿喧嚣,老将廉颇披甲请命。”
“那赵王也是妙人,明明不信廉颇之能。”
“却依旧派出三千赵国甲士。”
“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将,携带三千甲士,欲战我大秦武安君和三千黑甲。”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
“那赵王想法,寡人倒也能猜到一二。”
“想来是想试一试武安君与我三千秦甲之能为。”
“他明知是败。”
“也不知置那三千赵甲于何地?”
楚女闻言,轻声道。
“奴家虽为女子,但也知晓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道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于国而言,于王而言,赵王无错。”
“只是大势在秦,秦军骁勇,廉颇将军一腔热血,忠骨军魂,纵然兵败,亦非战之罪。”
楚女迎嬴政王目。
“试问若是秦王是赵王,又何尝不是这么做?”
嬴政闻言,眼中露出一丝诧异。
“你虽楚女,但也是好胆色。”
“哈哈哈哈……不过说的倒也无错。”
楚女芈华听完更是伤感。
凝视着这位秦王嬴政,气吞山河的面孔和那踌躇满志的神情。
心中莫名的升起一丝淡淡的失落。
秦若一统,则六国亡矣……
想到这里,脸更是不由的露出一丝悲伤。
“山河大地,九州共土,将为秦土……”
楚女在心中叹息着。
朝着嬴政躬了躬身。
“奴家在这咸阳也待了一段时间了,如今思念故土,今日刚好得见秦王,正好向秦王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