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给他们讲这些当然不是为了普及自然科学知识。
只是冒充个先生总得讲点什么,而这些东西比较新奇又容易引起话题,活跃气氛还是不错的。
这一番操作下来,给园子里的姑娘们留下了许多后遗症。
许多问题当时没想到,但到事后细想便觉得苏文的话漏洞太多。
比如,我们既然住在球,这球岂不要滚来滚去。
比如,这球下面没有东西垫着岂不是要一直往下掉?
又比如,这球如果有吸力,那鸟儿为什么能飞,纸鸢也能飞天,为何吸不下来?
等等。
问题越想越多,恨不能马去找苏文质问一番。
只是大家都是谨守礼仪的闺秀,总不能随随便便就这样找人家去。
可憋在肚子又难受,少不得写下来让丫头们跑去问。
所以第二天一早,苏文的屋子里来了好几拨丫头,都是代表主人来驳斥他的。
苏文也不急,来一个回一个,把所有问题都解释了一通。
为了回答她们的问题,苏文自然要不断引用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于是这些概念又成了新的争论点,问题与分歧反倒越问越多。
姑娘们有一肚子疑问苦于不能一吐为快,倒是让那些小丫头们累得够呛。
探春是个要强的,就数她与苏文争得最勤快。
争到后来她也有些倦了,这来回递纸条实在太让人气闷了,她是恨不能马跑到苏文面前去与他争个面红耳赤。
可这样做太不符合大家闺秀的身份,想了想便决定去找宝钗商量一下。
谁知刚出院门就碰到宝钗的丫头莺儿。
“三姑娘要去哪里?”
探春问道:“你家姑娘可在屋里,我正想去找她呢。”
“我家小姐去林姑娘屋里了,还有云姑娘、珠大奶奶都去了,姑娘们正打发我来叫三姑娘呢。”
探春听了心头火热,赶紧带着侍画就去了。
刚进潇湘馆,只听到李纨在里面笑道:“又来一个。”
探春进门一看,大姐迎春也来了,惜春倒是没来。
“四丫头怎的不来?”
宝钗笑道:“四姑娘刚得了苏先生的几支铅笔,正在屋里玩呢,说呆会儿就来。”
“她倒沉得住气。”探春奇道。
黛玉轻笑一声道:“四丫头得了师傅的传授,自然要与我们划清界线。呆会儿来了,看我也把她拉下水。”
李纨拍手道:“妙哉,那就由颦儿持橹,我等划浆,定将那四丫头载贼船。”
众人均笑倒,直言黛玉为贼首,李纨帮凶,此潇湘馆乃贼窝也。
大家玩闹一阵开始进入正题,因为昨天李纨与迎春不在。
便先由宝钗将苏文的那些荒诞之说一一列出,然后大家讨论着用各种观点一一驳斥。
说到一半时惜春果然来了。
黛玉便将她拉到身边问她的意见,惜春年幼无知,立即便觉得姐姐们说得在理,要一起讨伐那姓苏的妄人。
湘云乐不可支,便建议由惜春执笔,将众人观点一一记录下来。
大家一直讨论到晚饭时分,一篇煌煌千言的战斗檄文新鲜出炉。
最后由宝钗、探春校对,黛玉润色,尽量做到言辞犀利、直指要害。
一切就绪,众人均露满意之色。
湘云更是举着文章用激昂顿挫的语调大声朗读了一遍,赢得了一片叫好的掌声。
最后那句:“子何德,欲讫屈子《天问》事,愧乎?”
湘云读得极尽嘲讽之意,看了让人捧腹。
意思是说:你小子有什么能耐,竟妄想去回答屈原的《天问》,难道心里就没有一点惭愧?
等不及晚饭后了,探春立即打发侍画将这篇檄文速速送去。
还没到一杯茶的功夫,侍画就回来了。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依大家的预计,回答这么一篇宏文至少也要想它三两日才行。
看着大家询问的眼神,侍画傻傻道:“苏公子说姑娘们的文采出众,读起来朗朗口,是一篇锦绣文章。”
“还有呢?”
“还有……”侍画有些为难地说道:“苏公子叹了口气,又说:可惜是小儿之论,不值一驳。”
“岂有此理!”湘云大怒,拍案而起。
众人听了也被气呆,均大眼瞪小眼互望着。
迎春是个与世无争的性子,看着却笑起来,道:“此确为妄人,倒枉费了大家的一番心血。”
湘云气不打一处来,挽起袖子嚷着要找他评理去。
宝钗忙拉住她,笑道:“你这个干草性子,怎的一点就着呢,岂不了他的当。”
黛玉抿着嘴,突然对侍画问道:“咦,你袖子里有什么?”
“啊!”侍画猛然想起,忙将一幅纸送到案,愧道:“光顾着记话了,竟把这东西给忘记了。”
李纨笑道:“真是个笨丫头,差点坏了我们的大事。”
众人忙将那幅纸展开,竟然是一张巨大的地图。
占据最大纸面的是一幅世界地图,四周还画着一些缩小版的,而且是球状的。
这里果然把地面描绘成一个球,而且可以从各个角度看地球的模样。
大家从未见过如此精细的地图,而且各个国家、河流、山川之类的都有大至注明。
就她们知晓的一些地方来看,这图的确没错。
只是这世界太大,她们知道的、听说过的地方只占一小块位置,更多地方却是闻所未闻。
大家饭也不想吃了,专心看着地图,刚才的气愤也早已抛到一边。
半响,宝钗叹口气道:“早就听说苏公子随师傅游遍天下,看来是真的,光这幅地图……岂是人力能为的。”
“那也不能随便相信他的那些妄语。”湘云还是不服。
黛玉点头道:“自然不能轻信,只是这幅图一出却让我信了他一些。也不知他的下一节课何时才开,不然倒可以与他当面对质。”
探春突然击掌笑道:“我有一法。”
“快说!”众人忙问。
“既然他不开课请咱们,咱们可以请他来嘛。”
宝钗道:“那总得有个由头吧。”
“我们可以开一个诗社,邀先生来饮酒赋诗总可以吧。”
黛玉开心地笑道:“此计大妙,我们还可以顺便讨教一下此人的文采。”
众人一听果然大妙,一时又兴致盎然。
正聊得兴起,宝玉从外面走进来。
“大家在这儿耍竟不叫我。”
宝钗笑道:“你是正经搏功名的,岂能整日与女子厮混在一起?”
探春道:“二哥哥怎么才来,早下课了呢。”
“回来先去老太太、太太那里问了安才来的,刚听到你们要起诗社了,怎能少了我。”
黛玉笑道:“自然少不了,不过那位苏先生是必定要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