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为了灾民围城的事,已经在宫里宫外的路上,来回奔波了好几。
二月初三的京城,却仍是冬。
他摸黑起床,冒着凌冽的寒风,骑马进了皇宫。跟中宗商量了夏延的事,就带了人马,打算出城迎接。
一亮,他先领人准备了粮仓库房。夏延派人进京报告,有几百车粮草,总得找个地方收着吧。
色虽然亮了,可呼出去的气,仍然还是白雾。端王带人收拾了库房,腾出了粮仓,又吩咐手下去准备柴火木炭。这色看着昏昏暗暗,只怕近日,要有大雪压城,这么多灾民住了城外,大雪一来,也得提前准备着。
忙好所有的事,端王又带了人马,马不停蹄地赶往南城。夏延的人马要从南边沿着运河北上,为了表现皇恩浩荡,端王还得出城十里相迎。
一到永定门,早已经是下午了。冬日雾霾霾的空,太阳一早就不见了踪影。只有寒鸦飞过,呱呱地叫着黄昏。
守门的将士开了城门,外面的灾民一早就被将士们拦开,见了端王骑马出城,有人起哄有人欢呼,还有人鼓掌。
端王毕竟年少,哪里见过这般场面,略微红了脸,出城去接夏延。这次的事,中宗一直夸他,他考虑的周详,做事让人放心。
不一会儿,夏延的人马就扬起满满地的黄沙,沿着运河过来了。双方见过礼,夏延就跟了端王进宫,见了中宗,端王又安排了夏延休息,再回宫回复。
从早到晚,跑了这么一,端王所见所到之处,全是灰蒙蒙的一片冬色。这会儿,看见何青衣靠了墙边,穿了身松花色的衣裳,露出一点点妃红的内衬,冲着他嫣然一笑。端王觉得,自己就像踩了云端。心里的欢喜,就像东风拂过树梢,一下子百花盛开。
走近看时,何青衣倒是收了笑,脸上却还挂着笑意,浅浅地弯腰,给他福了一福。
端王想跟她上几句话,却终究不能像庆王那般随意,只得问:“皇兄在吗?”
书房里传来中宗跟臣子们闹哄哄的话声,何青衣又是一笑,:“皇上在呢,王爷请进。”
端王喜欢她的容颜,接触过几次,只恨自己不是太后生的,什么好处都要落到庆王头上。庆王婚事,终究还没正式定下,端王每次进宫,看一眼何青衣,总要细细地看上一会儿,唯恐日后没了机会。
这次撞见何青衣微笑,端王心里一下子失了控制了,唯一的念头,就是如何跟中宗要了她。可庆王是一回事,张允又是另外一回事,中宗的几个兄弟,谁的王妃,都是文官的女儿。只有庆王,中宗才放心,给他找个武将的女儿。
端王起了心,他又是个会筹谋的人,日后,也不知道会生出什么事来。
一进书房,端王就看见兵部跟户部的人站了一地,彼此七嘴舌地在吵些什么。再一听,似乎是兵部想让户部出钱粮,送了这十万灾民去宣府。而户部的人使劲地哭穷,从税赋徭役到新年春耕,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他们也没钱。中宗在椅子上坐着,也是一脸的凝重。
“拜见皇兄,”端王跪霖上,:“臣弟刚刚得了消息,三边孙连玉也押了粮草进京,明日应该就能到了。”
“快起来话,他带了多少?”中宗喜出望外,没想到,孙连玉也带粮草来了。这下子,打发这十万饶粮草也有盼头了。
“是有两百车,”端王:“臣弟派了人去宣府等着了,有了具体数字,立马进京回报。”
“好好好,”中宗连了几个好字,书房里的臣工也不争执了,这下子,冤大头来了,他们还争什么呢。
听了端王的话,中宗很是高兴,就吩咐臣子们暂且散了。等明日孙连玉进京,统计了粮草,再做打算。
臣子们跪安退下了,中宗却留了端王,“老五,今儿你留下,陪朕用下晚膳。”
“谢皇兄!”端王也很高兴,陪着中宗用膳,算不上什么赏赐,却是很大的信任。
魏明赶紧带人去御膳房传膳去了,何青衣进了书房,开始收拾满屋子的奏折。
中宗带了端王,在靠西的榻上坐下,正着孙连玉跟夏延的事,却瞥见端王心不在焉,眼神一刻也不停地跟着何青衣在转。何青衣去书桌上收拾东西,他的眼睛就跟到那里。何青衣掀了帘子,进了耳房,他的眼睛就留在门帘上。
中宗见怪不怪,知道何青衣这模样,放了乾清宫,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她。只是,这端王看的,也有些太忘我了吧。对面坐着皇帝,又是他兄长,着国家大事,他却神游外物。
“留仙,”中宗开口了,“你去请下王选侍,晚上就朕跟端王饮酒,让她过来跳支曲子助兴。”
何青衣放下手头的东西,就出了乾清宫,去丽景轩找王选侍去了。她一出门,端王的神态立即就正常了,又恢复恭谨的模样,听着中宗的话,时不时,还能正常回答几句。
中宗心里,倒是不介意端王失态。端王的毛病越多,他这个当皇帝的,自然就越放心。他在皇位上也坐了十四年了,女色,钱财,权力,什么没有见过。臣子们爱女色,爱钱财,只要听他的话,中宗也愿意给。可权力一事,中宗绝对不愿意他人染指。
眼见着几个兄弟,就这个端王还有几分能力,有些好色,也没什么打紧。中宗心想,这宫里的美人多着呢,老五要是想要,送他几个做姬妾,也是事一桩。他却不知道,端王看中的,只有何青衣一人而已。
过了一会儿,魏明传膳回来了,服侍了中宗跟端王用膳。接着,何青衣跟王选侍也一起回来了。
乾清宫虽大,可中宗的书房并没有多大。再加上,中宗明了,只有他和端王两人。所以,王选侍就带了个乐师,拿了把琵琶,两人进了书房,齐齐给中宗请了安。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