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黄老跟苏长空并没有去车间而是去了测试场,去看之前苏长空带来的秘密装备测试。
苏长空之所以提出仿制72,主要是他目前在材料,加工技术,电子设备上都有了相当的基础,材料上的复合装甲,加工技术上的数控机床,电子设备上目前最难的热红外成像仪和计算机的处理器也被苏长空开发了出来。
而今天苏长空他们来看的秘密装备就是复合装甲。
“黄老,你昨晚天休息不到2个小时,要不下午再去。”范东劝道。
“小范,时间太紧了,上午看好小苏带的装备测试,我立马就要去京城汇报。”黄老道。
范东一愣,之前黄老来的时候没这么着急,今天怎么就突然变了。
范东想起民了一件事,“莫非,苏长空又跟黄老说了什么?”
昨晚,范东也没怎么睡,1199厂带的设备太先进了,从电脑画图,再到4轴机床,甚至是逆天的三坐标测量仪。
很快几人就来到了靶场,很远就听见了爆炸声,
几人到了后,也没下车,就在边上看测试人员使用反坦克火炮,40火对靶标轮番攻击。
“班长,我打了20发40火了,只要击中小盒子,根本就打不穿后面的装甲。”一个战士道。
“报怨什么,赶紧干,今天10个靶标,打不完100个40火,你就别想吃饭。”班长道。
“小李,你小子就知足吧,人家当一辈子兵,不见得有你一天打的40火多。”另一个供弹手道。
“也是,这话要是说出去,绝对的吓人。”小李说完,直接就是标准,扣动扳机发射。
“轰!”只听一声巨响,远处靶标上的上金属盒子被炸得很高。
很快观察员就开始记录,
“爆炸反应装甲成功抵挡40火打击!”
黄老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迟迟没有说话,“原来技术已经发展到这地步了?”
他在想,“看来自己的开发真的没有跟上时代!”
范东见气氛有点沉重,等了一会,才小声说,“黄老,你不舒服?”
“小范,我是高兴。”黄老突然的举动吓了范东一跳,不过黄老没给范东解释,而是说,“赶紧去看反坦克火炮的测试,我很远就听见反坦克火炮的声音了。”
很快吉普车就到了73式反坦克火炮的发射阵地外,这里的阵仗可比40火那就里大太多了,光操作这门口径为100的火炮人员就是一个8人的炮兵班,炮重36吨,光一个炮管就有55米长,比起全长刚过1米和重量不到10公斤的40火来说大的太多了。
黄老借助望远镜很远就看清了阵地前从500米开始摆放的靶标,每隔100米一个,此时的靶标表面都已经被穿甲弹给撕开了,带出一些碎屑来,可是黄老又找了几遍,依旧没有发现有那一块靶材被打穿。
“小苏,这是复合装甲吧?”
“是的黄老,最外面是80装甲钢,105毫米的玻璃纤维,最里面是20的装甲钢,因为这次匆忙,个别时加了陶瓷板。”苏长空介绍道。
“这个复合装甲的成分,我倒是听过,就是不知道折算成装甲钢是多厚。”黄老好奇问。
“目标这个靶标是按68度的倾角放置的,理论计算大概是等效550垂直装甲钢。”苏长空道。
“550毫米,这也太夸张了吧,59式坦克的炮塔近200的厚度加倾角等效垂直钢装甲也不到400多毫米!”听得一边的范东不仅插了一句。
“玻璃纤维的密度约为钢的三分之一,59式坦克车体装甲是100毫米,如果在里面加入100毫米的玻璃纤维等复合装甲材料,重量提高三分之一的情况下,装甲防御能力却提高了一倍,是吧长空?”相比范东,黄老看得更深。
“是黄老,再加上我们之前反的爆炸反应装甲,基本保证在800米外不被现在有所有105炮击穿,二可以基本可以抵御40火这样的火箭弹近距离攻击,即便是遇到上陶式反坦克导弹这样的重型反坦克导弹也是有一定的存活概率。”苏长空此言一出,饶是镇定的黄老也是激动了起来。
“小苏,40火这个测试我亲眼见过了,爆炸反应装甲的确是对付40火的一把好手,只是国的7105线膛炮也不能打穿你开发的这个复合装甲?”黄老疑惑问。
“也不是绝对,听说国外最近开发了一种长杆尾翼脱壳穿甲弹,这种以超强动能来击穿装甲的穿甲弹听说在1000米能击穿近500毫米的装甲,而且这种穿甲弹对付倾斜装甲效果特别好。”苏长空道。
此时国内在尾翼脱壳穿甲弹的发展上比较慢,得到发展还是70年代末国内引进了7105线膛炮后才得到这种穿甲弹的技术,之前提到的73式反坦克火炮,在80年代仅服役了3年后,就升级为86式反坦克火炮,就是因为尾翼脱壳穿甲弹成熟,该技术的成熟一举打破国内没有反坦克火炮能击穿72正面装甲的被动局面。
提起尾翼脱壳穿甲弹就不得不提在坦克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不停地刷新火炮的口径,当西方还在105徘徊时,已经开始115,125。
除了口径增大上的推动,也打破了线膛炮一统天下的局面,推出了大口径的滑膛炮,坦克对付坦克需要水平射击的精度,以及发挥大口径火炮的动能,尾翼脱壳穿甲弹就应运而生了。
尾翼好理解,那就是使得炮弹飞行稳定,达到了类似于线膛炮中的膛线使得炮弹旋转飞出的效果,至于脱壳就是一个马鞍,由两人半圆组成,这个主要是尾翼脱壳穿甲弹的弹芯比常规的弹头例如国120毫米尾翼脱壳穿甲弹的弹芯最粗直径也只有38,弹托包裹弹芯,以便在炮管内形成密封,等弹芯飞出炮管后弹拖脱落,从而使得火炮的能量尽可能多的转化为弹芯的动能,正是由于这种大装药,小口径弹头,一跃让弹头的初速提高到1700s,大大超出了此时105线膛炮不到1500s初速,提高了滑膛炮的穿甲能力。
黄老看过之后,一直没有下过车,他一直听苏长空的分析,他是越来越佩服,苏长空知识面广,以及对当形势的分析,从坦克的技术发展到在战争中的地位,以及坦克战术战法。甚至谈到即将有可能爆发的坦克战。
不只是黄老,范东也听得入神,于是就出现了两个年纪加起来超过100岁的人,听一个十几岁的人讲事,边听边做笔记不说,还不时地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