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太运故事(上)(1 / 1)无子瓜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思成看着父亲认真的表情,刘思成得先给父亲,来点爆炸性的硬货开导开导父亲,让父亲一次性的实现破冰,一改往常的经营思路。

俗话说的好“三思而后行”,一个人有没有好的思路,往往会决定一个人有没有好的出路。人只有脑子灵活了,才能把死板的生意做活,挣钱也就是一个机遇的事而已。

开始对父亲说道:“爸,这次咱们的创业项目是贩卖摩托车,从廣洲便宜买回摩托车来,回来当地直接卖掉,一辆摩托车能挣1000块钱,如果是骑回来的话,可能需要六天五夜的时间。所以,弄好了一个月可以轻轻松松的挣个四五千块钱。”

这时父亲说道:“真能挣这么多啊?”

刘思成用坚定的眼神看着父亲,接着和父亲说道:“不是吹牛,十拿九稳。所以说对比你现在在水泥厂的工资来说,一个月就能挣你半年的工资,还不止。干两个月你一年的工资就挣回来了,你感觉怎么样?”

此时的父亲瞪大了双眼说着:“这么多啊,那咱家现在剩的那两万六千块钱全买摩托,咱这一个月不是就能挣好几万了都。”

此时刘思成用赞赏的目光看向父亲,到底这头脑、这智商是会遗传的啊,父亲直接就说到重点上了。

这时,刘思成对父亲微笑着点了点头,接着对父亲说道:“爸,你这又说到重点上了,如果是把家里所有的钱都用来做摩托生意的话,我敢保证,一个月你保守估计能挣五万,保不准还能挣到十万,你想不想听怎么做。”

父亲听刘思成说能挣几万块钱一个月以后,连摆手带晃脑的对刘思成说到:“不可能,怎么可能一个月就能挣五到十万,本金才两万六啊?你肯定是逗你爸的,你说来老爸听听就知道真假了。”

父亲说不相信,刘思成还是非常能理解的,因为在这个年代,这样的事儿确实是没有人会相信,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能实现一夜暴富。

刘思成望着父亲笑了笑,对父亲说道:“这样吧,我讲个故事,这是在上一世真实的一个故事,这个人就是靠着借钱倒卖一辆摩托开始的,最后这人成为了咱们三晋省的首富,身价有几十亿。”

父亲一听人家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而且起步的几千块钱还是借的,此时的父亲心里一想,好歹有两三万的起步资金,这就已经说是很好的一个开始了,而且有着自家二小子的重生经历,父亲这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三晋首富,此时想着的父亲都开始不由自主的傻笑起来。

“喂,喂。听不听了?”刘思成打断了正在浮想联翩的父亲。

这时的父亲才反应过来,连忙不好意思的说道:“听着呢,儿子你快说。”

接着刘思成开始给父亲讲起了这个励志的故事—“太运故事”。

“这个故事,刘思成是在看这位首富的自传时知道的,故事发生在1986年的冬天,故事的主人公叫—勤远山。”

1986年春节,勤远山堂兄在廣洲打工挣到了钱,买了一辆崭新的摩托车,一路骑回家,着实风光了一把。勤远山瞪大眼睛,“摩托好几千,外头挣钱这么容易?”

堂兄和勤远山说道:“那边便宜,没咱这儿卖得这么贵。”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堂哥的一句话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穷则思变”的勤远山豁然发现了一条致富之路,“为什么不倒卖摩托车呢?”

1987年,19岁的勤远山怀揣着从亲友处筹借的三千元钱,踏南下廣洲。没有经验、没有门路不可怕,年轻的勤远山有的是力气,也有的是不服输的精神。

后来,勤远山在新塘的家电批发市场,一眼瞄到一辆加陵七零摩托车,这个摩托店的老板很会做生意,“便宜甩卖,2000块您骑走!”

“堂哥能骑回去,勤远山也能骑回家”。勤远山心里这么想着,于是,勤远山骑着这辆摩托车回老家三晋贩卖。

开始属于勤远山的“千里走单骑”。1800公里,耗时6天5夜。“带着头盔,捂3层口罩,系4条围巾,戴5层手套,累了就在加油站打个盹。”

不过,辛苦是值得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人找上门。“你的摩托车,开个价吧!”

第一笔生意就赚了1000块,勤远山乐疯了,“虽然辛苦是辛苦,不过可比收粮食挣得多多了。”第3天,勤远山又去了广州。

对于勤远山而言,胯下的摩托车,押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和负债。在晋粤两地1800公里之遥的公路段上,勤远山头戴重盔,身穿大袄,满面漆黑,一身灰尘,不断地骑行,一辆接一辆,一趟接一趟。

这段路程,非常艰难。尤其是下雪天的时候,路面湿滑,稍不留神就会滑倒在路边的沟里,甚至连命都有可能丢掉。但只要车没事,勤远山就爬起来继续前行。因为虽然往返艰辛,但脱贫的心愿和致富的喜悦让他能够漠视这种艰苦。

有一次,赶上湘湖境内下雪,由于疲劳驾驶,勤远山连人带车摔在沟里,命都差点丢了。

反复几次有了些积累之后,勤远山开始组织青壮后生一起去“倒卖摩托车”,慢慢地钱赚得多了,倒车的经历也使勤远山积累了丰富的摩托车知识。

1991年,攒了50万元后,勤远山就在当地的县城里租了一个门店,开了一家摩托车零售店,“面积100来平米、员工20人”。别看店小员工少,顾客可不点都不少,最多一天就有20万的流水进账。

刚开始,勤远山没有办法直接从摩托车厂商那里进货,只能从一些代理商手里进货,每辆摩托车的成本至少要高出20%-30%。

但令人讶异的是,勤远山的这些成本高出20%-30%的摩托车在最终走向市场时,卖出的价格不仅比国有公司便宜,而且利润反而比国有公司更高。

而这种“绝处逢生”,得益于勤远山在通达集团所做的两个“小动作”。

第一个“小动作”是卖装摩托车的木箱子。勤远山看到装配摩托的木箱子结实耐摔,就把箱子集中清理好,找到附近的生产厂商,“要不要装配箱子?”就这样,一批摩托车运回来,还没开始正式销售,装配箱就先赚了5万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