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来到了,2月的8日,这一天是除夕之夜。
大年三十,华夏各地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孩子们穿上了母亲给亲手编织的毛衣,吃着长辈给分发的糖果,笑的比蜜都甜。
刘天明家也是张灯结彩的,家庭条件好了,买了不少的鞭炮和彩色灯泡。
自从1983年2月12日开始,中央电视台首次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1983年的春晚还没有专业的主持人,赵中祥当时只是简短的报个幕。
春晚越来越火,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电视机的普及率变高了。
在1979年时,全国的电视机总数不过485万台,并没有产生什么大的社会影响。
1983年开始,华夏的电视业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电视业的快速发展,电视的普及,为春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前提和保障。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央视春晚如约而至。8点正式开始播出,之所以选择8点,是因为晚上8点,全世界的华人都在同一天。
这第四届春节联欢晚会,由王一鹤执导,赵中祥、汪刚、江昆、芳舒、顾勇菲、刘小庆共同主持。
蒋大伟演唱了自己的成名曲《在那桃花盛开的老地方》,他的歌声感动了华夏整整几代人。
陈斯佩和朱茂时则再一次搭档,小品《羊肉串》搞笑、逼真,陈斯佩扮演的小贩也可谓入木三分。
晚会上,很多类型的节目都成为固定模式延续下来,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不少小品和相声成为街头巷尾口口相授的段子,也算是当时的时尚引领者。
这个时间段,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物质生活虽然在逐渐改善,但文化生活始终较为匮乏,获得信息的渠道更是少的可怜,娱乐方式也很单一。
基于以上原因,中央电视台借助电视的传播手段,向全国人民演绎了春节这样一个隆重的文化事件,为全国人民奉上一道精美的文化和视觉盛宴。
歌曲、舞蹈、戏曲等节目一个接一个,围坐在电视机前的人们,发自内心的笑个不停,看着很是满足。
孩子们熬夜守岁,刘思成当地的习俗是,除夕当晚,不能再床上和炕上打喷嚏,如果想打喷嚏了,得到地上打。
虽然不知道这具体是什么说法,但是大家都自觉的遵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深怕来年不顺利。
第二天,刘家人相约来到刘大明家,刘天明早就把自己的父母也接到了城里居住,二老也都还未满五十岁,至于再上一代的二老,却是在60年代闹饥荒时,仙逝了。
磕头拜年是当地的习俗,刘思成的几个兄弟姐妹,挨着给叔叔大爷们拜年看着一张张的百元大团结到手,笑开了花。
这群孩子就是当时的富二代啊,实打实的。
大家嬉笑着,放着鞭炮玩耍着,中午大家集中在刘天明家,整整摆了三桌,孩子们一桌,男士一桌,女士一桌,很是热闹。
饮料一摆,白酒一喝,这小日子是真舒服。
刘天明作为家里的主心骨,简单的说了几句,无非是新年新气象,来年大家继续加油干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