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雨势渐小,等到林余糊完满墙的水泥,天空已经云开雾散,甚至隐约露出一丝太阳的影子。
此时的长屋墙壁灰扑扑一片,杉木立柱被掩盖在水泥墙内。
长屋的屋顶则是高挑的正角形,木架间铺满了蓑草和木板,用以遮风避雨,显得十分高挑。
尽管高度惊人,但传统的北欧长屋都只有一层,后半部分的房间是在支撑柱之间用木板和横梁割开,形成一个个单间。
这是因为维京人没有做烟囱的习惯,屋内的燃料大多是无烟的,尽管如此,他们依旧需要每天换气,避免屋内充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让自己的睡梦窒息。
为此,林余特地在长屋前端留了气孔,一个留在高处,一个留在低处,虽然冷气拼命往里面钻,但比起死在梦,林余更宁愿接受一点寒风。
大厅的央安置着火坑,炭火在默默燃烧,炭火上吊着脚架和石锅,里面咕嘟嘟翻滚着已经烧开的水。
林余洗干净,舀了一碗,洒下些许海盐、蓝莓和鸡油菌,等到鲜香味冒出来,他再拿出一碗燕麦片,丢进汤里泡开,在暖和的火堆旁享受午餐。
等他午睡起来时,长屋的耐久度已经达到了215,折扣也变成了115。
“墙壁的强化差不多已经到了极限,等天晴了,考虑把屋顶糊一糊?”林余想。
他想把折扣力度拉到20甚至0,这样,只要再找到铁矿,他就可以凑齐长屋升级的材料。
虽然有这个打算,但真的要用水泥糊屋顶的话,可能得好好规划下。
理论上,最好的顶层材料是预制板,这种混凝土的前辈产品可以大量生产,并且拉过来就能用。然而,他没有钢筋作为水泥的骨架,用木棍显然也不靠谱,并不能制出合适的预制板。
若是直接用砂石毛水泥浇筑斜角屋顶,嘶……林余都能想象到那种惨状,直接否决了这个想法。
但自己也不是要做高楼,只是为了从系统里骗折扣而已。
因此,林余决定试着制作标准的薄水泥板,算是预制板的简化。
他不准备拆掉原先屋顶的盖层,毕竟都是木材和草料,留在间可以用于保暖。
经过大致测量,林余确定长屋两边房顶都是20x8的长方形,考虑到保留设计和加工余量,林余将标准板的尺寸定为4x42,两侧采用楔孔配合卡槽连接。
至于如何浇筑,肯定只能用最简单的模具法,没有砂模,那就用最原始的土模。
之前制作的标准工具此时派上了大用场,林余量出差不多尺寸的面积,用铲子和木板夯出一片五厘米深的平坑,并在坑的四边戳好木块,当做楔孔。
除此之外,他还模仿预制板的钢筋框架,用森林采集到的细软枝条嵌在模坑,可以一定程度增加水泥板的韧性。就算意外破碎,也有木条可以稍微缓冲一下,不至于彻底碎裂开。
为了减轻重量,便于安装,他还按照上辈子的工程经验,在间增加了一堆空洞和横条,这样打孔,在不影响强度的前提下,大概可以减重成到八成。
屋前空地十分宽敞,林余索性挖出十个一模一样的浅坑,全部浇上水泥。
此时已经是下午,等到晚上睡前,这一批标准板应该就能收获,而且可以浇下第二批,这样一来,明早就可以开始试着搭板。
楼板总计20个平方,需要20块标准板,两轮就够,林余准备明天搭建时再浇筑十片,万一有破损,也可以调换。
对于建设,林余胸有成竹他有系统的储物空间。
到目前为止,任务是工作方向的指引,兑换一直是解燃眉之急的功能,而储物空间则是让林余能够以一人之力完成如此多基础建设的根本。
古往今来,所有建设者面对的困境,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建材的运输。
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华夏的长城……每座震撼人心的建筑背后都是无数劳工夜以继日的努力,他们用时间和汗水修建这些建筑,一干就是好些年,甚至死在日复一日的劳碌。
如果没有系统的储物空间,以林余的力气,无论是自由镇小屋的建设,还是长屋的修缮,甚至是之前埋伏棕熊的挖坑工作,都要耗费数百倍的时间,动辄以周来计算。
而且,某些大型整体物件,比如造船时的主桅,搭建房屋时的大梁,都不是慢慢来能完成的。
一边想着,林余一边削木棍,顺便看着屋外的雨水,发呆。
……
翌日,风停雨息,空满是云朵,依旧没有太阳。
浇筑的结果喜人。
河砂颗粒颇大,两次浇筑形成的水泥板都十分完整,昨晚夜色漆黑,没有细看,直接收进了储物空间,所以今天林余尝试了下,看自己能不能搬动它。
他发现这玩意虽然只有五厘米左右厚,但重量超乎想象,就算有着间的那些减重孔,他也完全搬不动……
这让他好奇地粗略计算了一下,发现这东西大概着有两百公斤重!
“好,果然不是年轻的我应该承受的重量。”林余拍拍,放弃了尝试,腕一扭,将其收入储物空间。
这一片水泥板,便占据了20格储物空间,好在只收了1点点数,将剩余的9片全部装进去,加上昨晚的10片,也不过20分而已。
“所以,储物空间收取东西的大小,是按照实际空间计算,但收费还是按照体积来,不错,看来系统也不是那么奸商。”
林余暗暗点头。
随后,他顺着龙骨爬上长屋屋脊,在大梁上装好昨天削出来的卡楔。这两块木料互相卡死,材料采用的是云杉木,十分结实,足以承受它即将要面对的拉力。
林余估测了一下距离,吸了口气,伸从储物空间释放出第一片水泥板。
同时,他立即在另一侧释放出同样的一块水泥板,两块板顶端的楔槽卡进木料。有几块疙瘩不够匀称,林余爬过去,用斧柄将其敲碎,保证两边差不多平衡。
一回生二回熟,有了经验,林余很快便将顶端的十块板布设完。
“呼,这八米的高度也挺吓人。”从长屋顶上下来之后,林余缓了口气,拍了拍胸脯,“维京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建这么高的房顶……还不带阁楼。”
长屋的墙壁只有一米八左右,而屋顶则有近六米高,屋内由十几根大梁支撑,想到这儿,林余扫了眼盖着水泥板的屋顶,有些惴惴不安。
20块板全部上去的话,那就是凭空多了4吨的重量……希望不要在睡觉时突然垮塌!
随后,林余将剩下的十块水泥板装了上去。
这些水泥板主要靠下方的木楔支撑,否则可能会导致房顶大梁上的楔子受力太大被拉断。所有的水泥板之间都用木块楔住,保证保证应力可以传导出去,受力分布均匀。
整个铺完后,林余扫了眼长屋的属性:
领主长屋,l1,耐久度:85
好家伙,这几块板没有白费,硬是加了10的额外耐久度,几乎达到了最初本的四倍。以目前的折扣倍率看来,原本需要2500的点数,此时只用18点,节约了百多。
更不用提那些材料也在折扣倍率!
做到这一步,林余已经心满意足,不准备再靠着给长屋贴膜从系统那儿薅折扣,毕竟凡事都有个度,不能总是欺负老实人。
羊毛留一撮,日后薅更多。
其次,既然折扣的事情已经解决,接下来的一个目标就是,寻找铁矿!
有了铁矿,长屋升级指日可待。
林余迫不及待想看看,如此昂贵的升级代价,最后出来的的是什么东西。
不过,这会儿已经接近晚上,再出去冒险显然不太合适。秉持不浪费时间的原则,林余前往附近的森林,挑了棵顺眼的雪松,哼哧哼哧开始伐木。
除了留下几单位用于兑换的原木,多出来的木头,都被林余劈成块,摊在莫名其妙多出来的水泥广场上风干,可以用于烧焦炭。
……
“上岛了几天来着?不行,得总结一下这几天的情况,再做个未来工作的计划。”
晚饭后,林余铺开布拉基的空白诗篇,在地图边的空白处划出一个表格。
“根据门口那棵倒霉雪松上的刻痕,这是我上岛的第十天。”林余先记下时间,“没有历法真是太难受了,二王子他妈的连这个都不记得,真是……唉。”
林余长叹一声,鄙视之意溢于言表。
随即他反应过来,这不就是鄙视自己么!
“算了算了,估计要到来年春天才能去附近大陆确认历法时间,到时还得急着旁敲侧击,免得闹了笑话。”林余摇摇头,“这十天时间里最大的收获是啥来着……嗯,基本上存够了过冬的资源,起码解决了生存问题。”
“煤、盐需要继续收集,烧炭的事也得列入计划,一旦找到铁矿,焦炭的需求就会大量增加。”林余在第一行上列上首要的计划:
1、收集足够的煤
“嗯,采石和伐木的事情不急,等铁锭有了,再考虑。”
“既然已经在自由港落户,那可以考虑捕鱼的事情……等等,没有船,难道靠钓鱼?也太惨了。”
虽然这么说,林余依旧列了项关于钓鱼的计划:
2、制作鱼钩可以用来钓鱼
随后就是探索的方向。
林余扫了眼地图。以长屋和自由港连线为轴,西边、南边和东边的大部分区域都已经探索结束,总探索面积在42,这之后的探索方向,就是朝葛兰山脉走的那一线。
“远望看来,西边似乎有一大片裸岩,希望能找到露天矿场,后边似乎还有片草原,不知道有没有可以捕猎的动物,上次杀熊的动静太大,好几天没见那群鹿和野猪了。”
“东边全是森林,看不清,等西边和间看完了,建个临时营地,再探索。”
计划完毕,林余吧嗒关掉系统,钻进熊皮被子。
“呜……真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