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应该远离的波澜还是会来,因为你内心的期待(1 / 1)锦瑟之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玉莲决定辞职。这一段没有结果的心情,也应该得到解放吧。

人们都高估了自己的力量而看轻了感性的力量。特别是在年少的时候。人人都坚定地认为自己又不傻,可以理性地趋利避害。趋利避害虽是人生存的本能,但爱情之箭一旦射中了你,你便已被麻痹,只能跟着一颗心走。心里装着他,还能有什么选择,又能如何选择。

人有时高估了爱情的力量,有时又看轻了看爱情的力量。看重时以为它什么都能改变,给我们带来诸多意外的向好的改变,看轻时确是实在忽略了它本身的毁灭性,且不可逆转的毁灭性。

微醺,美妙到达十二分,有着些许的飘飘然,还有对世事的毫无眷恋。此时此刻,仿佛,人,变成了一具轻盈、快乐的身体!微醉的状态下,陈玉莲才敢说出自己几年来的压抑。如果是清醒时,她又怎么会说出自己的脆弱?酒壮怂人胆,此刻可以精准地描绘她的状态。

陈玉莲在教育的成果下,将她和兰君朋能够预见的所有结局在心里打了个转。所以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陈玉莲不能确定他们能不能有一个结果,或者是可以确定她在他的生命里只是个过客。

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特别是年少的我们。我们自怜自艾,以为这些让我们难过的,终将淹我们的年华。

但,怎么就走过来了?这就是成长,一点一点的磨,一点一点地磨。只有经历过岁月才有

成长是结果,阵痛是过程。挨过这阵痛就好了,因为等着你的还有下阵痛,你就会觉得跟更深的痛比起来,这痛也不算什么了。

过完年,没有多久,陈玉莲辞职了。

兰君朋也并未感到有什么缺失。

兰君朋和陈玉莲本就没什么关系不是吗?生活带给人的没有太多的想象,而是现实的冰冷。

陈玉莲还要生活,还要继续她年少时的梦想,在城市扎根的梦想。陈玉莲每每想到梦想总是很渺茫,可是哪个年轻人不是这样?哪一代不是这样长大的?哪个梦想不是边走边清晰可见?想到这个留不住的城市,却又不甘心这样回到落后的家乡。必须经历的而已。

最简单的是将自己嫁了,嫁一个更好的家庭,但陈玉莲身边不是没有过,有过的好的,也有过的痛苦的,她并不确定自己有足够的运气去拼上自己的幸福。在她看来,抱着功利的心的婚姻,多少会有先天不足。

那就用心感受吧。读者格言之类的上面不是有过这样的话吗“经验就是一把梳子,当你拥有它的时候,却发现头发掉光了。”陈玉莲现在就在一直努力想要拥有这样一把“梳子”。以便下一次起飞时,能够有多一点的力量。

陈玉莲虽是文案,也做过简单的设计工作,对设计是有一点自己的见解的,虽然有时候显得有点不成熟,或者直接说是稚嫩,但她毕竟有想法不是。有想法的人就不能够活得轻松。正如强者给自己找不适,弱者给自己找舒适。

年轻的陈玉莲时时留心身边的学问,以便什么时候能够用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当然陈玉莲的用心当然能够得到回报。当有一天,积蓄到足够多的时候。

陈玉莲总是很谦卑,从这个世界吸收可以用的能量。

而兰君朋依旧在工作之余他的花红酒绿,也不会再想曾经有一个陈玉莲出现在他的生命里。毕竟生活毫无痕迹地偷走了岁月。

每一条看似自由的道路上,都有不为人知的代价。兰君朋看似潇洒的代价玩世不恭的人,喜欢放纵,蔑视一切他人所看重的事物和感情。为什么不能肆意放纵?为什么不能挥霍时间、游戏人生?为什么不能跌倒了就不再爬起来一直躺着,再也不用跌倒?因为我们都背负着感情吧。

要有多受伤,才敢不认真。他终于和这个世界“和解”。选择容易的选择或者说容易的活着,不再为难自己。

谁也不是铁打了,谁人能有木石心。当兰君朋看过同父异母的弟弟一家添了小宝贝时,他也想要这种温暖。哦,家的温暖。原来有人曾给过他这样的温暖。

家庭,是大多数人终究要回归的港湾。以便能够慰藉忙碌且伤痛的灵魂。

兰君朋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陈玉莲,准确地说急于获得人世的温暖。陈玉莲的电话一直循环出现一个女声甜美的声音,却听不出任何情绪。兰君朋甚至焦躁地扔了电话。

你想问这是爱情吗?哦,当然不是。只是冬天里刺猬的寒冷让他想要寻找温暖而已。兰君朋应该知道,仅此而已。所以兰君朋后来应该后悔或者,那一刻开始他打扰到了陈玉莲的生活,亲手断了陈玉莲的幸福。但没有他,陈玉莲必定会幸福吗?也未必吧。

陈玉莲的手机铃声是《可不可以不勇敢》,陈玉莲似乎在提醒自己不要踏足、不可以走进禁地,又或者是要勇敢地舍弃不应有的。但好奇或者某种期望,总是将人们推向万丈深渊而不自觉。禁止带来的往往都是十足的诱惑。

“他找我是不是有什么要紧事?”陈玉莲在踌躇许久之后还是将电话回了过去,她只是需要一个理由去打这个电话而已。今天,终于为自己找到了借口。

兰君朋抓起电话的瞬间,欣喜的声音瞬间感染了陈玉莲。

“有什么事?”陈玉莲问。

哦,有什么事吗?兰君朋自问,又或者是一点想念“我想见你”。

“真的假的?”陈玉莲想故作镇定地跟他开玩笑来掩盖内心的忐忑。但她毕竟太年轻,毕竟还没有经历过爱情的洗礼,她真的真的无法掩饰内心的喜悦。

“你在哪?我去接你。”兰君朋刚说完,陈玉莲却慌乱起来,这样突如其来的进程让她心智慌乱。“你别来,我在加班呢。”她又在心虚什么?

“要到什么时候?我等你。”兰君朋接得让陈玉莲无懈可击。

陈玉莲在想,他有什么要紧事,非得马上见她。但陈玉莲还没有自信到是出于,真的是他想她。她一时楞住了。

这时的陈玉莲还是有几分理智在的。如果以后还能保持此种状态,可能就不会那么杯具了。但爱是什么,就是让人乱——心乱、手乱、神思乱。

有爱则乱,深爱则大乱,这是千年都走不出的迷题,陈玉莲这个凡夫俗子又如何能走出?

兰君朋的一句话让陈玉莲荡起层层涟漪,惊起沙鸥一片。不该呀不该。

挂了电话,陈玉莲趴在桌上,脸热起来,她更加羞喃,她想到,开心起来不能自抑,一副小女儿姿态。

不该相信爱情中百分之一百零一。女子在面对爱情情总是果敢得过了头,犹如扑火的飞蛾。不计后果。但这就是成长的足迹与代价吧。人生不经过几个渣,怎么能学会识别谁人好坏。

我们身处的世界太冷,才会不放弃任何一次抓住温暖的机会。那些温暖的阳光,和煦的风,以及能给我们带来暖意的美好的事或者人。陈玉莲之于兰君朋即是如此。

都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陈玉莲的付出与牺牲并没有相应的回报,虽然她从未想过什么回报,可是如此剑走偏锋的生活走势让她措手不及。等她想要回头走回自己的正轨时,发现已然上了高速路,由不得她了。她被生活的洪流激荡着前行,这种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让她不能够心安,但已然如此,她也只好走一步算一步。这是后话。

当陈玉莲走出门,天下着微雪。乌鲁木齐就是这样,一个冬天只下一场雪,一下就是小半年。从当年十一月下到次年四五月的雪,已见怪不怪。

“我到了。”兰君朋时时报告行踪。

“到哪了?”陈玉莲以为他是说笑,一脸诧异。

“友好呀!”他说。

陈玉莲好像是在原单位说过去向,但有没有对兰君朋说过呢?陈玉莲有一瞬的楞神。

“你倒是说话。你在友好哪里?”他问。

“哦,我已经回了。”她说。

“那我去找你。”兰君朋坚持。但他为什么坚持呢,这其中又有真心呢。恐怕连兰君朋自己也不知道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多么深情。只是逢场作戏久了,一些话便成了口头禅,信手拈来,不经意间改了多少人的人生轨迹。只是做应该做的或者大家认为的无关心灵。如果当时陈玉莲和兰君朋都知道就好了。所以啊,有时候我们只是认为该如何而已。这是成长的悲哀吗?

生活缓慢而冗长,真想问问上苍,什么时候来点波涛起伏,但真来了,你依旧漫不经心,事后你还在抱怨,我不知道呀。可是任何机遇的到来,从来都不会先自我介绍。

所以只有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才能厘清当初的重要。可是毫无意义了,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多少年后,看着来时路口才发现当年我们汲汲追求的竟是自己这么久来一直在丢弃的东西,譬如宁静的生活,譬如平淡的人生,譬如简单的爱。正如杨绛先生所言,“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回到故事里来。这只是个故事,希望只是个故事。但其中又有多少血和泪呀。

陈玉莲也惊讶于兰君朋的执着,“我在军区总院侧门。”她说。

“哦,你等下,我调个头。”他说。

“好。”陈玉莲已说不出其他。对于年轻的陈玉莲来说,无法预知今后的发展,但有个声音似乎在说,请跟随你的心。陈玉莲听了。

见到陈玉莲时,兰君朋有着异样的神采。对,是明亮。

看着缓缓驶来的车,陈玉莲木木地看着,车到了跟前却不自觉。

“快上车。哦。怎么了?”他说。

陈玉莲局促不安。“有点累。”

“经常加班?嗯?”他问。

“嗯?是。”陈玉莲又在走神。

沉默的车厢。

“我想吃你做的早饭了。”他说。原来他只是需要一个厨娘。

“哦,”陈玉莲这个傻瓜已然上了钩。

兰君朋坦然地看着陈玉莲。似乎要把她看透。

送到陈玉莲家时,陈玉莲准备下车时,兰君朋拥住陈玉莲,“就抱一下就好。”然后松开陈玉莲。

“明天早上我来找你可以吗?”兰君朋问得自己都没有勇气。

陈玉莲突然间有点心疼。女人多数时候都不自觉地充当了拯救者圣母的角色。他是怎么样的经历,让他连这点温暖都没有。

陈玉莲点点头。

“几楼?”他抬头看着楼上的盏盏温暖的灯。

陈玉莲伸出五个指头,“五楼。”

兰君朋又仰头看了看楼上,“那你上去吧。”他的声音有淡淡的温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