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王贲率领七万大军攻入赵军步兵大营。
此时。
步兵大营中只有四万余士兵。
秦军在数量占据优势。
而且。
秦军当中有很多是结了战阵的。
双方激战之下。
秦军渐渐占了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不知何时,也不知是谁先唱起了战歌。
所有的秦军都唱起来。
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
秦军厮杀更加猛烈。
赵军被冲散。
再加找不到主心骨统帅李牧,赵军更加着急。
他们如潮水一般败退下来。
白青依然不肯罢休,让秦军追着赵军掩杀十余里方才收手。
两军所过之处,血流成河。
步兵终于和骑兵汇合。
李牧带着赵军后撤三十里。
他让人清点人数。
三千骑兵只剩下不到五百人。
步兵也只剩下两万多人。
“想我李牧痛击匈奴,屠戮燕国士兵不计其数,没有想到今天却败在秦国一少年手里!”李牧叹息一声说道。
他是亲自带领骑兵做战的。
真没有想到强大的代郡铁骑面对秦军竟然如此不堪。
三千对三千。
没有任何阴谋诡计。
自己输的心服!
李牧变的越来越谨慎。
他轻易不敢出战。
秦赵两军都在修养生息,等待着下一场大战的到来。
却说秦国咸阳。
嬴政让桓齮离开后他就等待着赵国被攻破的好消息。
可是。
他等来的却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桓齮与李牧遭遇后战败,十万人只有三四万人被带回的消息。
其余六七万人要么被杀死,要么被李牧打的溃不成军。
嬴政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一点儿没有晕过去。
此乃秦国近年来少有的大败。
虽然不至于动摇秦国的霸主地位,但是却可以阻碍秦国一统天下的步伐。
嬴政接到消息后一连说了几句:“桓齮误我!”
他伤心的一两天都没有进食。
让桓齮带兵去支援王翦是李斯和尉缭提出的意见。
两人得到消息后也沉默了。
他们担心亲王会怪罪自己。
好在即便是秦王伤心欲绝也没有做出连坐之事。
不过。
嬴政并没有放过桓齮,而是将他废为庶民。
直到前方又有消息传来,说是武安君白青已经重新回到两国边境,收拢桓齮的残兵,从正面瓦解了李牧的代郡士卒后嬴政心情才好起来。
他连连赞赏白青,授予白青将军的职位,全权掌控边境的所有秦军,甚至可以命令将军王剪。
军中之事,悉由武安君白青裁决!
所需之物资,举全国之力予以满足。
却说赵国邯郸。
秦国派出王翦、桓齮两员大将,率领十五万大军进犯,大有歼灭赵国、气吞天下之势。
再加合纵之事遇到了阻力。
各国过来的使臣都是一些小角色。
他们最多只是过来观望,根本没有能力代替他们的君王做任何决定的权利。
起初赵王迁和郭开还兴致勃勃。
等他们发现真实情况之后只能放弃合纵这个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惊恐之下。
赵王迁再也顾不得防范匈奴,让李牧匆匆赶回,前往秦赵两国边境。
等李牧大胜的消息传来。
整个邯郸城都沸腾起来。
赵王迁也很兴奋。
他和太后以及众位大臣一起到太庙祭祀,告诉祖先他们赵军打败了强大的秦军。
赵王迁更是高兴的睡不着觉。
通宵达旦的招集大臣商议战事,发誓要做一个中兴之主。
赵王迁想重赏李牧,提出要封他为武安君的想法。
郭开不同意。
若是让李牧当了武安君,他的爵位岂不是要高于自己?
到时候眼睛长在头顶的李牧更加不会将自己放在眼里。
郭开平时结党营私,没少拉拢朝中大臣。
很多人跟他一样发表意见不赞同将李牧封为武安君。
“秦先有武安君白起,今又有武安君白青!”
“他们能有武安君,为什么我们赵国不能有?”
“李牧以五万代郡士兵攻破桓齮十万大军,保我赵国社稷,如此大功,凭什么就不能被封为武安君?”
赵王迁斥责郭开道。
郭开默不做声。
心里却想着自己和李牧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即便是他真成了武安君又如何?
自己天天守着赵王。
天天进谗言,说不定哪天王就对他产生厌恶之情,把他杀了。
赵王迁力排众议,写下了封李牧为武安君的旨意。
可惜。
传旨的宦者还没有出邯郸城前方就又有军报。
李牧遭遇了秦国武安君白青。
白青收拢溃败的秦兵,又得王翦派兵相助,一战击溃李牧的代郡士兵。
目前。
五万代郡士兵只剩下一半。
李牧不敢轻易与白青交战,退后数十里修整。
赵王迁闻听此消息气的不轻。
自己刚要封李牧为武安君他就兵败。
而且是败在秦国武安君白青的手里。
白青只是聚拢了一些溃军而已。
他连一些败军都打不过!
赵王迁顿时觉得还是老将廉颇靠谱一些。
他知道郭开不想让廉颇回邯郸。
于是就暗中派了几个心腹宦者去魏国大梁相请。
只是。
当宦者们到达大梁的时候发现廉颇已经到楚国游历。
他们只能无功而返!
春节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2月11日到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