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防不胜防(1 / 1)吃仙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齐虎听了故事,也哈哈笑了起来:“别人买古玩最多买到赝品,你买古玩,买到真品不说,还帮警方捣毁了个制假售假的窝点,真笑死我了。”

王又梓嘿嘿笑道:“说起来,我这人的运气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经常遇到一些奇葩事,有些事情真能把人给逗死。”

接下来,他又给大家讲了几个他经历过的趣事,把大家逗的直乐。

“再给你们讲个我捡漏的故事,这事还是上个月发生的,当时我在一位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店里喝茶,进来一个老头,那老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说话不太客气,说他手里有条海黄手串,刚才有人鉴定说是假的,听说我朋友眼力不错,要我朋友看看东西对不对。

换作我的话,肯定不会给那老头鉴定,不过我朋友脾气好,当时就给他看了,说是真品。那老头听了挺高兴,但又要把手串卖给我朋友,老头开价不低,语气又不好,我朋友不想买,老头又说阴阳怪气的话,还说我朋友不实诚。

我当时气不过,就压了三成价,问他卖不卖。我朋友也在旁边起哄,那老头气得转手就走,也不知怎么回事,没一会,他居然又回来了,把手串卖给了我。等老头走了,我朋友告诉我捡了个小漏,这手串是正宗的海黄。诺,就是我手上戴的这一条。”

王又梓把手串展示全大家看,笑道:“你们说,那老头是不是脑子有病,如果能好好说话,也不至于被我捡漏了。”

这时,方昊走上前:“王哥,这手串能不能给我瞧一下?”

“给你!”王又梓很大方的把手串递给了方昊。

方昊让他先放在桌子上,这才拿到手中,他先仔细看了看,又要了纸巾,把手串仔细擦了一遍,这才放到鼻子前嗅了一会。

方昊的表情一直很严肃,这让王又梓感觉不太对劲了:“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方昊说:“王哥,咱们算是一见如故,又都是虎哥的朋友,我就实话实说了,这手串,绝对不是海黄。”

王又梓显然不太相信方昊的判断:“不可能啊,我这还让几位藏友鉴定过,他们都说这条手串没什么问题啊!”

方昊笑了笑:“仿的这种木材名叫老挝花梨,它中间的一些极品用来冒充海黄,可以做到以假乱真,能令高手都走眼。不过假的就是假的,从三个方面,可以分辨它们之间的区别。

第一,老挝花梨棕眼要比海南黄花梨的大,打磨之后没有海黄的手感来的细腻。第二,老挝花梨也会有鬼脸但跟海黄的鬼脸还有是区别的。老挝花梨纹理色泽更接近越黄,而海黄的纹理更加清晰,不会像老挝花梨纹理那样模糊感。

最后一个,就是香味,老挝花梨也有降香味,味很香,但要比海黄的味香要略淡些。海黄的降香味会有种让人越闻越有味道,而老挝花梨闻久了会让人有点不舒服。会让人有种恶心的感觉。可惜我这里没有海黄,不然闻一下就知道了。”

大家恍然大悟,难怪刚才方昊仔细擦拭手串,原来是为了避免串味。

苏齐虎问道:“你手里就没有海黄做的别的东西?”

“其实我主要玩的是玉器和瓷器,文玩我基本不买的。”王又梓摇了摇头,听了方昊的解释,他越看越觉得自己这条手串看起来确实不符合方昊说的真品特点,再闻一闻,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这味道到最后果然有一种恶心的感觉。

苏齐虎说:“我家里的书房有只海黄笔筒,我打电话让人送来。”

“麻烦你了。”王又梓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你们说,他是不是故意的?”

方昊便安慰他道:“这事不好说,可能他也看错了。”

王又梓摇了摇头:“据我了解,他玩海黄也至少十多年了,经手的海黄也不少,应该不会轻易看错吧!”

苏齐虎收起手机,问道:“你是怎么跟他认识的?”

王又梓说:“我是三年前跟他认识的,当时我从他手里买下了一批海捞瓷,其中有几件,回家研究了半天,也没有搞清楚。然后,我去找朋友帮忙,朋友说东西看起来有些可疑,最好请专家帮忙鉴定一下。

因为那段时间我有事要处理,没来得及去找专家,期间,我接到了他的电话,说是其中有一件瓷器非常好,让我好好保存,如果哪天要出手,可以去找他,他一定给我一个合理的价钱,我听了他这番话,觉得这个人品行不错,值得交往。”

从那以后,王又梓就跟这位古玩商接触的越来越多,其中有件事情让王又梓记忆非常深刻。

有一天,这位古玩商收到了五件玉器,是同批出土的,时间可以断到春秋战国时期。王又梓看到那些玉器,一眼就喜欢上了,当时就买了下来。

没过两天,那位古玩商打电话给王又梓,说是有个魔都的老板,看上了其中一件玉器,只是当时他没有表态,现在又想要了,得知已经卖给王又梓了,就想要加价购买,那位魔都的老板还在电话里跟王又梓客套寒暄,请求王又梓把玉器转让给他。

王又梓本来就喜欢那件玉器,经过此事,他觉得那件玉器肯定有着非常出色的升值空间,于是婉拒了对方的请求。

这之后,对方还打过几次电话,加了几回价想要求购,王又梓都没有答应,现在那五件玉器还放在他的保险箱里。

之后,有一回,那位古玩商跟王又梓喝酒的时候,得知那五件玉器还在王又梓手中,表现的非常羡慕,说他走了漏云云,这让王又梓心里非常得意。

方昊听了这事,觉得王又梓很可能是被骗了。

像王又梓这样的遭遇,在古玩市场上并不少见,有些奸商很会很会揣摸人们心理,即使将赝品卖出后,还会假戏真唱,施加手段,让人继续蒙在鼓里。然后因人制宜,用各种手段印证那件商品的珍贵性,让买者沾沾自喜。

有人或许会奇怪,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很简单,这样会让买家心里下意识地认为,可以从这人手里捡到漏,自然就可以卖出更多的假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