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勇士碰撞五
正如许晨风所说的,凡是没有任命书的口头约定,代表不了什么特殊的意义,顶多就是宋军长比较看好赵登禹的能力和发展,但他手底下并不只有这一个能打仗的旅长,万一要是从副师长中选拔新编第四师的师长呢?
总而言之,一切都充斥着不确定的因素,万一现在高兴地太早,只怕会是乐极生悲,适时地泼一盆冷水冷静一下,对谁都好。
“正好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晨风,说说看,咱们应该如何拿下多伦。”
与吴成国一样,赵登禹也习惯听一听许晨风的大局观分析理论,毕竟是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高材生,身上也是真有本事,其远见和战略眼光超过于寻常军官。
天赋学以致用将帅之才,这二者,缺一不可。许晨风就是这么一个人才,赵登禹还听说的,当初许晨风选择加入到东北军的时候,其军校的老师们对此横加阻拦和反对,以他的才华和卓越的本领,在中央军的队伍中,谋取一个好前程,绰绰有余。
可许晨风偏就是一个特立独行之人,谁说都不行,非要加入东北军,他从军的梦想不是为了前程,更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上战场杀敌报国,唯有抗敌第一线的东北军,才能实现他的平生愿望。
无奈何,造化弄人,后面的事情,便是正在发生的故事……
其实,将许晨风调到旅部,给他做个出谋划策的参谋,也是一个极好的打算,但是许晨风却不愿意,一定要坚持留在杀敌最前线,当真的倔脾气。
既然旅长问起来,许晨风也没有刻意隐瞒自己想法的意思,拿起几块小石子在地上摆好,正是多伦附近几个县城的位置,又拿出一块大石子充当多伦。
折断了一根树枝,用来做指挥棒,许晨风此时化作了一个运筹帷幕,指点江山的“参谋长”。
“沽源、宝昌、康保,此三地均是驻守着日军不在少数的部队,而多伦更是察哈尔东部重镇,扼守冀、察、蒙交通枢纽,更是察哈尔重要的商业重心,日军更是将其视之为攻略察哈尔和绥远的前进基地,驻扎有重兵防守,取下多伦,重点在于其他的友军部队能否拿下多伦附近的几个县城。”
许晨风的战术思想明确,一步一步的前进,蚕食多伦的外部堡垒地区,从而打通攻取多伦的通道。
然而他的想法却得到了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这样不妥。”
赵登禹不介意:“有话就尽管讲,不用藏着掖着,公开发言,自由辩论,广开言路,反正咱们说的话,都不算数,军长和参谋部会统筹全局的安排作战,咱们此番酒后的言论,就当是纸上谈兵吧,看看你们谁的想法更加的切合实际,若是说的妥当,我便将谁的想法上报给军长,若被采纳,定然重重有赏。”
“既然旅长都发话了,那我就斗胆的说两句,正所谓,取胜之道,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许营长的理论固然妥当,步步为营的打法,但这样的缺点在于太慢,万一等鬼子们缓过神来的话,从察哈尔之外调来援军,必然前功尽弃,以我之见,应该借着鬼子尚未反应过来的时候,越过不太重要的城镇,集结重兵,直取多伦,最短时间之内光复多伦,这样一来,像是沽源和宝昌的日军,打与不打,战略意义就不存在了。”
许晨风摇头:“一团长说我的战术思想保守,可我却说团长您的想法过于激进和冒险。沽源、宝昌以及康保,更是拱卫多伦的要点堡垒,所以说,若是想要越过其三地,拿下多伦,这是一个不现实的想法,多伦城防坚固,况且有重兵把守,无论如何打,倘若短时间内拿不下,都将会承受来自于其三地守军的进攻。”
许晨风反驳这个团长的观点。“兵法有云,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很明确,成熟的战略意识和战术指导理论在于避开敌人的强横锋芒,打击敌人的薄弱之处。”
听着许晨风的话,赵登禹也点头。“晨风所言极是,对于鬼子而言,若是重兵犯境,长城战役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莫说是咱们十万人,就算是当初三十万大军都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鬼子想要拿下整个察哈尔,怕是问题不大,对他们而言,输一场两场,损失不大,因为鬼子图谋的是我中华全域。可对咱们而言,任何一场战斗,咱们都输不起,若是咱们集结主力部队强攻多伦,真的短时间之内拿不下来的话,怕是真的就会被晨风言中,咱们面临的将会是其他城镇日军的合围。此等险境,八成会落一个鸡飞蛋打的下场,对于我军而言,得不偿失。”
“是,旅长教训的是,是我唐突,疏忽了。”一团长没话说了,毕竟旅长都站在许晨风这边,支持许晨风的作战思想,他还能说什么呢?
许晨风看出了一团长脸上的不悦之情,知道自己拂了他的面子,歉意道:“一团长,实在是不好意思,晨风一时激动,只是就事论事,若是有得罪之处,晨风在此向您赔罪。”
吴成国当然不会看着这种尴尬的场面出现,打圆道:“这说的什么话,咱们都是自家兄弟,不分职务高低,入了二十九军门,咱们都是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好兄弟,谈什么道歉不道歉的,你说对不对,一团长。”
一团长不在乎的摆摆手:“这说的什么话,要是我斤斤计较的话,岂不成小肚鸡肠之徒了吗!不碍事,来,喝酒喝酒!”
在许晨风看来,这场康保光复之日一零九旅军官们酒后论道,只是他们排遣心中情绪的一场纸上谈兵之言论,喝完了酒水之后,睡一觉,这些话便忘在脑后,却不成想,赵登禹当真将许晨风这番话整理之后,做了一份战局分析,以电报的行事送到了张家口司令部。
当司令部的参谋们看了这份分析之后,当真惊愕,这份电报对战局的分析和抗日同盟军指挥部所部署的战术思路几乎一致。
真是奇了,赵登禹的部下,居然还有这等运筹帷幕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