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五章 低潮期的坚持(1 / 1)花尾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五章低潮期的坚持

将777的番号报到军政部去,至于能否审批,这就不知道了。

七七事变是张自忠将军这一生中无法抹去的心理阴影,他是二十九军之中最后一个撤离北平的师长,他也曾许下承诺,誓死守卫北平,阻击日寇!

结果,他失言了……

狼狈的从北平离开,承受着北平老百姓的骂名,那一刻,他便萌生了以身许国的念头。

誓要用鲜血来洗刷身上的耻辱!

把自己最器重的部队用此日期来命名,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永远不忘七七事变之耻辱,时刻不忘雪耻之心!

许晨风能够感受到将军心里头的那种悲愤滋味,从某种意义上,自己与张自忠将军的性格有几分相似之处,换句话说,张自忠便是升级版的许晨风,如果自己能够在性格的某些方面得到改善的话,自己便是下一个张自忠将军。

只可惜,世界上只有一个张自忠将军,世界上同样也只有一个许晨风,不可多得,没有谁是谁的替代者这一说。

把警卫团抽掉一半的兵力来补充他的部队,许晨风当然是没有意见了,损失惨重的部队急需要大量的优质兵源补充,警卫团担负着团长的安危,装备优良,其实力不容小觑,战斗力肯定没有问题,由此可见,张自忠将军对他的欣赏和器重。

“警卫团的两个营,一共是八百人,全都拨给你,同时,还有六门迫击炮,也一并交给你,对你的部队战斗力恢复应该算是不错了。”

许晨风忙点头:“何止是不错,简直是如虎添翼,晨风多谢军长的美意。”

“记得以前的时候,赵登禹将军曾经说过,你小子是黄埔出身,对战局分析有着独特的理论分析,对于整体战局的把控和脉络走势,你有一套观点,事实证明,你的想法思路几乎都是正确的。”

“这倒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军校上课的时候,图谋全局是军事指挥的必修课程,掌握点基本常识,再加上对于敌军动态了解分析,得出结论,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倒不是许晨风过谦,在他自己看来,这真的不算是什么,根据地图布防和军事实力对比分析,极其容易判断出敌我双方的运动态势,这是一名指挥官最基本的本事,也是基本功,若是不能料敌于先的话,谈何领兵打仗?

张志忠嘲讽的摇头笑道:“呵呵,老话说的对,天才永远无法看见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因为他人眼中的优势,在自己看来是最正常不过的地方。我曾见到过军事理论滔滔不绝,最后结果狗屁不是的军事参谋,讲道理,谁都会,谁也明白,但是真正的结合实际战场形势来判断战略战局走向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更多的是纸上谈兵。”

许晨风没有反驳这番话,在军校里上课的时候,也有不少的学员在战术总结和分析的课程上,讲述的头头是道,听起来颇有道理,但仔细一琢磨,却又是漏洞百出,所有的起始点均是建立在他所认定的原则之上,对于战场的突发情况缺乏灵活机动的判断。

这种学员若是分析已经进行完之后的战役,进行战术失败的理论分析,或许可以,因为已经发生过之后的事情,结果摆在了面前,任由其如何推演过程。

但真的要是在实战中指挥,这种人极其容易陷入自我满足的怪圈之中……

最要命的是,几乎每一名军官的指挥部里都会存在这种认知片面的参谋官,每一名指挥官考虑事情的时候,面对的往往不只是战场上的实际威胁,更有来自于自家参谋的“胡说八道”,从混乱的战场和“毫无意义”的废话中,寻找取胜之道,这对指挥官而言,是一个极大地考验……

“还有一件事,日军已经开始进攻南京了。”

当张自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许晨风的心情颇为沉重,在淞沪会战结束之后,谁都清楚,南京城在劫难逃,日军拿下了上海,面对只有咫尺之遥的中国首都,岂有不会出兵攻打这一说,这一切都预料之中的事情。

当淞沪会战进行中的时候,江浙沪的工业机器以及重要设备已经开始转移了,这么看来,军政部已经做好整个江浙沪地区沦为战区的准备了。

淞沪会战用三十万人的伤亡给予了日军有力的抵抗和消耗,为工业内迁赢得了时间,但是把大量的主力部队集结在上海这么一个地方与日军展开决战,并且是在日军完全占据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战斗,这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误。

不仅仅是上海没有守住,反而是将主力消耗殆尽,战后匆忙的撤退,更是直接将首都暴露在了日军的面前。

淞沪抗战的惨烈也是极大的震撼到了日军统帅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宣告破灭,不过同时也确定了尽快解决“中国事变”的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逼迫中国政府投降!

十一月中旬,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进军,企图水陆并进,东西两面合围南京城,一举占领中国的政治中心,迫使中国政府投降。

中国军队设置的三道防线都未能抵挡住日军的进攻,南京保卫战已经打响!

“你说说看,南京保卫战,能打赢吗?”张自忠问向许晨风。

许晨风的脸上带着一抹痛苦纠结的神色,看向远处的雪景,沉默了片刻:“我希望能赢,最好是能赢……我们再也输不起了……为了南京城的老百姓,为了同胞,希望,一定要赢,一定要保卫南京城……”

这番话,已经代表了许晨风的意思,他希望能赢,但是他却对战局最后取胜的希望感觉很是渺茫。

主力悉数折损在了上海,退防到南京周边的部队大多数官兵们对日军恐怕怀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得不到补充和休整,已是疲惫之师,战斗力将会大打折扣。

更何况,日军的空军、海军、陆军悉数强过于我军,75万主力在上海都没能拼赢,南京城,命悬一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