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生死十日六
我与夫君不见已有一年有余
恍惚间,就连冯梦瑶本人都快要淡忘了许晨风的模样,不知他现在是胖了还是瘦了,身体状况又是如何呢?
一个人奔赴了战场,却带着两个家族的牵挂
看着摇篮中熟睡的女儿,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天真,唯一可惜的是,迄今为止,她都不曾见过父亲的模样,更难谈父爱。
无奈何,谁让她选择投胎到了这么一个家族呢,许家人,历来没有一个会有好下场,这仿佛是一个魔咒
明知是一个魔咒,可自己为何要嫁给许晨风呢,这到底是赌气,还是青梅竹马的情缘?说实话,对于这些,冯梦瑶都感觉不怎么重要了。
唯一在乎的只有女儿是否能够安稳的长大,在这乱世之中,寻觅到一方净土,无忧无虑的成长
合上报纸,冯梦瑶叹息一声,这一声叹息中包含着牵挂和无奈,以及浓浓的担忧。“这是一个军人的宿命,作为军人,本应就是南征北战,就算是没有他去打仗,还会有其他人去打,他不过是这百万军卒中的一员而已。”
这么多年了,还能不了解许晨风这个人嘛,越是危险,越是要冲上前去,作为一个充满了血性和热血的军人,就应该去最难打的战场上去面对最凶狠的敌人!要么不做,要么就去做最好的那一个。
过硬的军事实力,强悍的战术理念,以及顽强拼搏不认输的精神,足以影响到一支军队的气质,这么一支具备同样气质的军队,岂能当不起主力之职?
什么是主力?主力就是要被送到战场上最难打的那场战役中去拼命。
荣耀都是从危险中拼出来的,每一颗荣耀的勋章上都沾染着斑斑血迹
“现在武汉会战,打的越来越惨烈了,日本人已经开始在京津地区搜查爱国团体了,前段时间,已经有不少学生和社会上组织的爱国社团被日本查获,被枪毙了好多人呢,小鬼子正在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残害我爱国同胞。”
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顾雅芝的眼中噙满了泪水,眼睁睁的看着好多爱国的学生和社会人士被送上了断头台,枪响过后,中国又少了好多的爱国人士。
可在这种危险重重的情况之下,依然有不少的爱国人士依然在前赴后继的为前线奋战的将士们筹集资金,筹集粮食、药品,总而言之,要尽一个中国人最大的能力,为战场上拼搏的勇士们付出一份能量。
“一个贫弱的国家或许会被欺辱,但是想要灭亡一个有着历史文化自信心底蕴的民族,却不是那么容易,一个人可以被杀掉,但是,一个民族自由的根本却不会被就此拔除,只要是这么民族尚有一人健在,必然会选择抗争到底。”
冯梦瑶看着睡梦中的孩子,嘴巴咂咂嘴,好像是在梦中回想起了奶香味道。“什么是希望?这就是希望”
古诗有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家书,何止万金之重。
战场上拼命的将士们,多少人连家书都送不出去呢
夜色中,日军退去,给奋战在春和集的中国官兵们留下了一丝喘息的空间。
许晨风巡视着阵地,将一具具倒毙的尸体扶正,抹去他们脸上的尘土和灰尘,给他们死不瞑目的眼睛轻轻合上。
在一个戴眼镜士兵的口袋中,翻出来一张写好染血的家书,韩龙为许晨风拎过来一盏马灯,借着马灯昏暗的灯光,许晨风打开了家书,上面用铅笔写着娟秀工整的字迹,牺牲的这个士兵,是一个知识分子。
家父见信如唔:
儿自长大,已是二十二岁,回顾这二十二年来,国家积贫积弱,动荡不宁,身为中华儿女,二十二年碌碌无为,此心中焦躁万分,愧对中华民族。
外寇入侵,狼烟四起,中华民族已是万难之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身为炎黄子孙,当此时,必要舍生取义。此行不辞而变,只身赴国难,若是建功立业,驱逐敌寇,自当解甲归田,为吾父养老送终,颐养天年。
若不行,殒命沙场之上,还望吾父莫要为儿落泪心痛,此乃中华儿女之本分也,吾父应为儿自豪。
不孝子绝笔敬上
默默地合上了这封家信,这是一封没有来得及寄出去的家信。可以从书信的笔迹上清晰地看得出,原本是不孝子敬上五个字,后来,敬上二字被重重的划掉,写上了绝笔二字,这两个字比较潦草。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这个年轻士兵中枪之后,用最后的一丝力气,将敬上二字划掉,改为绝笔。
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是不可能活下来了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从古至今,每逢国难之时,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忠孝两全呢?
许晨风一直都认为,国家二字是要分来念的,国家,还是家国呢?这就要看在一个人的心目中,到底是国放在前面,还是家放在前面。
许晨风相信,奋战在战场上,以及牺牲在战场上的弟兄们,都是一群将国放在心中的赤诚热血男儿。
一封来不及寄出去的家信,一份忠孝难以两全的情怀,一种对于国家荣辱的使命感,一丝此生再难以补偿的孝心。
一瞬间的阴阳两隔,便是一辈子难以弥补的遗憾。
“部队的伤亡情况怎么样。”许晨风将眼镜给这位阵亡的士兵戴好,可惜的是,不知道这个士兵出身于哪个学校。
把他的书信揣进了兜里,有机会从战场上活下来的话,他会将这封信寄出去。
每一个阵亡士兵的家人,都有责任知道送出去的游子到底是死是活,不能让一份牵挂遗憾终生。
多少人等了十年年,甚至是一辈子,都没有等到出去的人再回来,也没有接到一份阵亡通知书,这种情况,在这种消息闭塞,动荡的时局中经常出现,不仅部队难以统计伤亡士兵和失踪士兵的具体人数,毕竟,找不到尸体,就不能宣布一个人的生死。
而送出去的通知书当到了阵亡士兵家中的时候,却发现,已是人去房空,了无音讯,毕竟,老百姓也在忙着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