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四章推开了窗户
此刻,窗外传来了淅沥的雨声,这雨来的那么突然,又那么的着急,一切毫无防备。
一声炸雷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再无任何睡意。
推开了窗台上的窗户,感受着斜风吹进我屋中的雨水打在我的脸上,冰凉的滋味让我的睡意渐渐散去,愈发的精神起来。
看着外面乌蒙蒙的世界,此刻我的心中思绪很乱。
围绕着武汉而打响的枪声,已经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战火燃烧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他们都去了哪里了呢?
武汉城中,六座献金台每天都是人满为患,武汉城中的老百姓排成了长队,来为抗战在前线的将士们捐款捐物。
我亲眼看着那六十多岁,颤颤巍巍的老头老太太拄着拐杖,将储备了一辈子的积蓄贡献了出来,还有那歌舞厅的舞女小姐们也纷纷慷慨解囊。
世人都纷纷传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n花。看来,此言未必是正确的。
国人善于内斗不假,可国人对于外辱,更是能够拧成合力,一致对外。有位前辈说得好,中国人无论是怎么斗,怎么打,可归根结底,都是中国人自己的家务事,家务事,自己家人关起门来解决,可是,倘若是有外人欺负到了家里来,那就不一样了。
我很庆幸,生在了如此骄傲顽强的一个民族之中,源远流长的文化令我陶醉。
我很悲哀,我们的国家此时正在面临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亡国灭种这四个字,居然那么近
忽然间非常的恐慌,我担心成为这个民族最后的守墓人。
1931年,九一事变,东北沦陷,江桥抗战,打响了东北人民保卫家园的第一枪,迄今为止,东北仍未沦陷,不然何来抗战一说?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小鬼子意图分裂我中华土地,成立傀儡政府,意图奴役我中华同胞。
1933年,长城抗战打响,喜峰口大捷,震惊世人,原来我中华尚有一战之力,国民血性尚在!
1934年,察哈尔之战打响,十万同盟军血染塞北
1935年,国民政府坚信,和平未到绝望之时,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的到来
1936年,绥远抗战告捷,保住了塞北三省最后一省,保住了平津最后的屏障。
1937年这个年份,注定了这将会是中华民族最为苦难的时刻,平津沦陷、南口战役、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南京会战,败仗不断,不停地沦丧国土。
193年,翻看中国地图,还有几寸土地不曾染上硝烟战火呢?偌大的中国,可还有安宁之地吗?中华民族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中国会亡吗?中华民族会亡吗?中华文明会就此而绝嗣吗?
依我看,不会,以前不会,以后不会,现在更不会!我始终坚信,越是危急时刻,越是能够爆发出一个民族的底蕴。
我们只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传承人,没有任何权力将此文明毁掉,灭亡掉,我们传承的任务只有一个,安然无恙的交给下一代
聆听着窗外的雨声,我似乎能够感受到外面军人身上的寒意,瓢泼大雨之中,他们可有蓑衣避寒?
冰冷雨水之中,他们可以遮风挡雨的卧榻安眠?可曾吃的上一口温热的饭菜?
推开了窗户,任凭那风吹雨水打落在我的脸上,似乎,这一刻,我感觉自己与百万将士同在。
至此,说一声,中国的未来,拜托了!
一个中国人的自白
一篇文章刊登在了各大报纸的版面上,瞬间引起了社会上的共鸣,尤其是突然地一场暴雨,更是牵动了万千老百姓的一颗心。
报社和老百姓们一直都在寻找这篇报道的作者,寻觅许久,却不得音讯,不知其名字,不知其身份。
一篇文章,说出了全体中国人的心声,没错,他们对能否持久抗战,保卫中国抱有一种迷茫的心态,但是,他们却又坚信,不得不抗战。
无论是千难万险,唯有抗战一条路才是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这条路,很难走,不好走,却又不得不走。
军阀割据混战的时候,老百姓们憎恨军人,憎恨军阀,一年到头的只知道争权夺利,只知道互相厮杀。
中国仅有的那么一点儿资源,都被战火给摧残殆尽,偌大的中国,却连一个说了算的统一政府都没有。
难得张少帅改旗易帜,总算是实现了统一,可随后而来的并没有和平,依然是长时间的内战。内耗,不停地消耗着中国的国力。
日本鬼子来了,在中国杀人放火,在全社会的号召之下,总算是停止了内战的步伐,开始集中精力,战斗日寇。
这场对日战争,远比内战更加惨烈,毫无道义可言,毫无点到为止的意思。
不停地打,几十万几十万的伤亡,动不动便是血流成河、人尸成山。
和平两个字,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奢侈,这无休止的战火,还不知道要绵延到何时何地。
到底什么时候,和平才能够真正的降临到这个苦难的国度呢?没有一个人可以给出具体的答案,对于中华民族的潜力,谁都没有一个充分的估量。
不敢高估,更不敢低估。社会评论者也在这个时候闭上了嘴巴。
和平,只存在于两个国家军事实力对等的情况之下
先进的人类社会文明,歧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可令人感觉可笑的是,在国与国的外交中,弱肉强食,历来如此。
国家外交,强则强,弱则亡,大争之世,不外乎如此。
可笑的相互扶持,可笑的携手并进,善良与美好,只存在于一个人幻想的世界之中。
从梦中醒来的那一刻,便会意识到,现实,就是那么的残酷。
推开那扇窗,便能够感受到冰凉的雨水打在脸上的滋味。
这场降落在长江中下游的雨水并没有熄灭武汉会战战场上的战火,反而像是助燃剂,将这场战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