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云先是礼貌的对杨无敌行了一个贵族之礼,然后继续说道:“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又云学无前后,达者为师!杨前辈怎能以貌取人呢?”
从封云的话语中就可以听出,他对杨无敌的态度跟对牛皋的态度截然不同。
这倒不是说封云更看重牛皋,而轻视杨无敌,相反的,封云更看重的正是杨无敌。
封云之所以对杨无敌的态度如此傲然,乃是杨无敌之人就是一个特别骄傲之人,这种人你越是对他恭维,他便越不将你当回事。
反之,你越是对这种人爱搭不理的,他却是对你的态度越好。
不然,“犯贱”这二字是怎么来的?
果不其然,杨无敌听了封云的话后,对封云的态度也不再将信将疑了,并赞许的说道:“好一句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又好一句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老夫我钻研药理数十年之久,却并无什么太高的成就,正是应了你这句,无志空长百岁啊!”
“如若那枚疗伤丹真是小友所炼制出来的,我杨无敌愿意拜小友为师又何妨!”
封云听后满意的笑了笑说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杨无敌前辈稍等片刻,晚辈当面为前辈炼制一炉!”
说着,封云就从他的蓝金之中取出一鼎黑色的丹炉,与事先准备好了的药材出来。
丹炉乃是以玄铁为主材料,配合乌金、陨铁、银母等珍惜矿石所炼制而成的魔器级丹炉,可以让封云的炼丹凭空增加两成的成功率。
“金创草、止血藤、金须参、三阳花、百年分魂兽骨血……这都是很普通的药材啊?怎么可能结合在一起就能炼制出如此神奇的疗伤丹来呢?”
杨无敌心中疑惑道,但眼睛却紧盯着封云的一举一动,想要从封云的炼制过程中看出些门道来。
只不过,封云所用炼丹之法,乃是修行界之法,根本就不是这个魂师世界所能看的懂的。
杨无敌与牛皋只见封云不知怎么的就弄出一团火焰来,然后放置在了黑鼎的下方,各种药材被封云先后不一的放入黑鼎之中,没过多久一股清新的药香就流散了开来。
随后,二人又见封云双手一阵比划,一道道未知的能量印在了黑鼎之上。
如此这般,大约半个时辰后,只听封云轻呼一声“丹成收丹”。
然后,就见那黑鼎的盖子突然打开,十数枚绿色珍珠大小的丹丸仿佛被什么牵引了一般,从黑鼎中飞了出来,最后准确的落入了封云事先准备好的十几个玉瓶之中。
杨无敌连忙拿起一个玉瓶,查看里面封云刚炼制出来的丹药,些许时间过后才惊叹道:“神乎其技…神乎其技啊!”
“风大师,在下愿意拜您为师,跟你学习这炼丹之法!”
杨无敌说着,就要对封云行那拜师之礼。
封云连忙扶住杨无敌,说道:“杨无敌前辈,拜师一说就言重了,我的目的乃是想让破之一族如御之一族那般加入我的罗山城。让杨无敌前辈担任我罗山城的客卿长老,守护我罗山城!”
“至于炼丹一术,只要杨无敌前辈愿意成为我罗山城的客卿长老,在下自会将此法传与前辈!”
杨无敌见封云说的真诚,也就不再推辞,况且真让他一个八十二级的魂斗罗拜封云这么个小魂尊为师,若是传出去好说也不好听不是。
“好,我杨无敌代表破之一族,愿意加入罗山城,成为罗山城的客卿长老!”杨无敌当场就变态了。
封云也不吝啬,直接从蓝金戒指之中取出这几天他整理后书写的一份《丹方要术》,递给了杨无敌:“杨长老,这份《丹方要术》之中记载了九种丹方,以及炼制方法,这几天你先看看。”
“等我们回到罗山城后,我再传杨长老一部相应的功法,到时杨长老也可以如我刚才那般炼制丹药了。”
当然了,封云说的比较笼统,杨无敌若是想要如封云那般炼制丹药,最起码的修炼到结丹境才行。
不过,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办,让杨无敌提前法炼制丹药,那就是需要开辟出一眼地火出来。
封云也是想用这个方法,先让杨无敌尝试炼丹,毕竟修炼功法还要修炼到结丹境,得需要不少时间。
杨无敌欣喜的结果《丹方要术》,向封云谢道:“多谢城主大人!”
敏之一族与破之一族来到龙兴城相差也就一天的时间,来的人数与破之一族相差不大,也是敏之一族的族长,带了几个小辈一起前来的。
毕竟举族搬迁不是小事情,不当面问清楚,怎么可能立刻就行动呢。
封云与敏之一族的族长白鹤相谈的非常顺利,仅仅只是确认了牛皋在书信上所写的承诺,白鹤就答应了举族搬往罗山城,可见敏之一族过的有多么不如意了。
不过,等到封云与白鹤分开回到自己的小院后没多久,就被一个美女气势汹汹的找上门来了。
这个美女不是别人,正是白鹤的孙女白沉香。
白沉香进入封云小院后得第一句话就质问道:“罗山城主,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们敏之一族啊?”
封云被质问的有些莫名其妙,况且他也没有得自己有哪里罪这位大小姐啊!
之前封云虽然见过了这位白沉香大小姐,但那时的白沉香跟在她爷爷白鹤身边,乖巧的像个淑女,也没跟她说上那怕一句话,怎么现在上门质问来了?
“白姑娘,不知在下何处得罪你了?我也没有看不起你们敏之一族啊!不然怎会让牛长老书信请你们过来?”封云有些莫名其妙的说道。
“哼,那我问你,为何御之一族与破之一族加入你的罗山城后,他们一个得到了强化体魄的功法,一个得到了那什么丹方?”
“却只有我们敏之一族什么都没有得到,你这不是看不起我们敏之一族那是什么?”
封云听后终于明白过来了,原来是“人不患寡而患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