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4章 古代读书吓死人(1 / 1)楠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4章古代读书吓死人

母亲说得也有道理,如今他们家不能想得太多,得稳步发展,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想远点是好的。

王婆子一听,顿时焉了,叹气一声,“我这一生算是废了,只能看你们自己努力了。”

宋远菊连忙安慰着,“娘,你别担心,我的绣工不错,我也问过绣品,回头我去镇上买点好的布,拿回家做点绣品,带去射洪县城看看,要是那边跟蓬溪县一样,我们这日子也不愁了。”

王婆子想了想,顿时笑了,“是啊,这日子已经比以前好多了,咱们不愁!”

“对,我们家不愁!”

王云柒也附和一句,顿时惹得祖母和母亲哈哈大笑,直说她是福星。

第二天,全村的孩子都去蒙文馆问束脩的事,不知道石敬亭是有意为之,还是为了生活发愁,一个孩子的束脩每天三文钱,还是大钱,给粮食也行,等价兑换,算是给村里人免费上了一堂银钱兑换课程。

全村这连吃饭都成问题,自然没几个人能交得起,林家倒是给得起,第一个给自己两个儿子报了名,李爷爷家是里正,就差识文断字的人,自然也给自家三个孙子报了名。

赵大虎家有钱,但大儿子都十七了,石敬亭不收,说这是启蒙私塾,不教他这种晚启蒙的人,所以赵大虎只能给二儿子报名。

其实石敬亭就是不想收赵大虎家的儿子,可碍于闲言碎语,只好收了一个。

听了这要求,陈旺也只能给他家三儿子和四儿子报名,童山叔家想送童两斤去,可是童奶奶不答应,说是要送二儿子的大儿子童进宝来读书,让童山叔给银子。

这可是把高秀婶子气的不行了,到王云柒家里哭了一场,可是把王婆子气坏了,说是她家忌讳,不许高秀进屋子哭。

可是高秀压根收不住,只能在院子里哭了一会,这才回去了。

王婆子气的回到家里,抓了一撮盐,就撒院子里,嘴里不停念着,去晦气,去晦气……

结果很简单,童山叔干脆不提上学的事,谁有本事谁去,他自顾不暇,没空帮别人供儿子。

张大力家里,因为得了沈家的聘礼,想着能提升一下自己家门楣,也送了独子去读书,其他二十多户人也有送去的,但真的很少。

好似周家送了大儿子周小松去,孙家送了小儿子孙亮去,还有几户就不说了,反正都是新来的人,王云柒听着大哥说的热火朝天,也没啥兴趣了解。

唐家村除了沈家送来小儿子沈秋,其他人家就没有送来了。

王云柒不明白,后来才知道,原来唐家村的孩子都在牛来场镇上读书,那里有老夫子,还是后蜀的进士,比石敬亭这穷秀才好多了,而且那里束脩比石敬亭贵一倍……

也是唐家村有钱啊,不然谁吃得消啊!

孩子们去了蒙文馆后,束脩就上去,石敬亭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本千字文,还是他自己抄写的,为了不给他们家里增加负担,开始写字都是在沙盘上……

王家省下了束脩,宋远菊就决定给两个儿子买文房四宝,结果石敬亭阻止了,说如今文房四宝价格太贵,一只好的毛笔,要一贯,差的也要一百文,最差的鸡毛笔也要二十文,那样的笔还不如用树枝或者黑炭了。

纸更是贵得吓人,好的纸想都不敢想,就算光洁点的纸都是一百文一副十张,糙纸都是五十文一副,前两样还不是最贵的,最贵的是墨和砚台,一枚差的墨也是一百文,砚台最差的泥砚也要二百文,这都是大钱,不是铁钱……

天啦,这古代读书真的是天价啊,难怪古代很多读书叫穷酸书生了,这钱都费文房四宝了,哪还有别的钱啊。

宋远菊也是吓着了,可读书不写字也不合适啊,石敬亭说了,启蒙不需要,等需要的时候,他会开口说,到时候所有孩子一起去买,这样会便宜很多。

这下母亲才松了一口气,王婆子才不管,只要两个孙子能有出息,读的好书,她就是倾家荡产,也要供养着,所以石夫子的伙食真是好啊!

因为母亲带回一个食盒,祖母每天做好几个菜和主食,都摆放在食盒里,让王云柒给送给过去,每天都能有荤腥,石夫子还让王云柒叫祖母别太破费了,能吃饱就好了。

王云柒巴西不得了,不过她说了也没用,祖母敬畏读书人,就跟敬畏祖父一样的,她每天必须给送吃食去,而且送朝食过来,她还要听母亲的话,假装听课,佯装自己多么用功学习,没有辜负她老娘的心思。

这可是让她在学堂得了好名声,石半仙还经常拿她作为教育其他男孩子的对象,特别是林家和赵家陈家的男孩子,每次石夫子都是骂他们不如王云柒……

这几个孩子可是恨死王云柒了,放学后就各种挤兑她,可王云柒压根不理会,直接跟着两个哥哥回家去了。

原本蜀中注重过正月十五的灯会,可如今村子里穷,镇上也不见得有多好,县城又太远,自然没人去,大家都在准备着春播的事,一概全免了。

一晃正月就差不多过完了,张家的婚事也临近了,正月二十八的时候,张奶奶来王云柒家里,让祖母和母亲办着酒席。

王婆子倒也没说啥,直接问了要怎么办,张奶奶就说了,“我们家不办满请,一家请两个就好了,外加吴春娘家的一些人,大概就十桌。”

十桌也不少人啊!王婆子一桌给算三百文铁钱,就是三贯铁钱,再买点干果和糖,怎么都要五贯铁钱那样,沈家送的聘礼,她也知道,要是都办酒席了可不好。

“那你们给英子准备的什么嫁妆?”

王婆子问了一句,张奶奶就苦笑了,“能有啥,沈家送了十贯钱,外加一匹绢,两匹棉布,三石小麦,一石稻谷,四壶浊酒,我打算拿出一半钱办酒席,把剩下的钱和绢棉布全部陪嫁回去,收下这些粮食就好了。”

“这是也好,免得英子过去被人戳脊梁骨,要是全都收下了,没有嫁妆可是说不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