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榆树村的张小虎可是高兴的不得了,因为他终于能够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到向往已久的学堂里念书了。
张小虎家原本不在汤山庄,他爷爷活着的时候,家里有上百亩好田,一家人几年的辛苦劳作,慢慢的积攒下一份还算殷实的家底儿,张老汉也靠着自己的勤劳给儿子成了亲娶了媳妇儿,儿媳妇儿转过年又给老张家生了个孙子,一家人的日子过的倒也其乐融融。
可是好事不长,老张家引来了当地一个恶棍觊觎。知道张老汉一家不识字,这恶棍伙同他人骗光了张老汉的家产,张老汉气不过去告官,谁知那地方官已经被恶霸收买,不仅不为他做主,反赖他诬告好人结果被一顿毒打卧床不起,很快撒手西去,临死前嘱咐儿子,儿媳一定要让小虎读书识字。
儿子儿媳在老家住不下去,辗转来到汤山庄成为一名庄客,在这大榆树村住了下来,租种了二十亩地,每天辛苦在地里刨食,几年下来也只是勉强果腹,哪里还有钱供小虎上学。小虎眼见着已经八岁了,也只是在村里学堂的窗户下偷偷听教书先生讲过几次学,却一天学堂也没上过,小虎爹心里念着死去的父亲的遗言,想着自己背负的仇恨伸张无门,急得是干着急却没办法,身子骨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小虎这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打小聪明懂事,肯吃苦。平时在家总是主动帮着爹娘干活,闲暇时间就去找隔壁的山子哥哥家里玩。山子哥哥家里有几本书,而且山子哥哥也识得一些字,他就央求山子哥哥教给他认字,很快他就认识了两百多个字,可是他不敢把这件事告诉爹爹,他知道家里根本供不起。
就在几天前,外出几个月的山子哥哥和陈爷爷突然回到了村里,爷俩衣着光鲜,跟村里那些衣衫破烂的庄稼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跟他们同来的还有两位先生和一些工匠。据说这都是皇帝陛下派来的人,要在这汤山庄建几座小学堂和一座大学堂。要让周围的幼童们都上的起学,都有书读。那座还在规划中的大学堂还要吸引更多的读书人来这里求学,研究学问。
至于要研究什么,小虎并不清楚,他只知道从山子哥哥回来的那天起,他的爹爹就知道了他识字的事儿,爹娘不仅没有生气,还乐呵呵的把他送到了村里的临时学堂,也就是原来村里的小学堂。等新的学堂建好后,所有学童都将到新学堂去读书。
小虎还从山子哥哥的嘴里得知,学堂不仅免费提供教材纸笔,每天中午还管饭,将来学堂结业后还能去上大学,成绩好的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去当官,不想接着上的可以去学手艺,学堂帮着给找活儿干,挣工钱。
小虎的爹娘仿佛又看到了报仇的希望,在送小虎去上学的头天晚上,专门买了香烛,在张老汉的牌位前磕头祷告,祈求自己的爹可以保佑小虎。
到入学测试时,小虎顺利的升入了小学二年级。看着一群比自己年纪大的孩子,因为一个字不认识被扔到六岁孩童才该去的一年级,小虎心里是格外得意。
整个学堂也是经过简单的休整,院子得中央立起了一根高高的木杆,上面悬挂着一面大明龙旗。院墙上写着“好好读书,天天向上”“为大明强盛而读书”等大字,看的小虎心中一股热流在涌动。
学堂的教室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正墙上的中央多出一块大大的黑木板,教书的先生手里拿着一支圆柱状的白白的小棍儿,听说那个小棍儿叫粉笔,连同那块叫黑板的大黑木板,都是那位比自己年纪还小的二皇子殿下发明的。你还别说,一堂课下来,先生讲的知识,比以前偷听时看的更清楚,记得也更牢靠。据说,那位二殿下还在准备其他学习用具的改良,更方便大家读书学习,这让小虎对这位二殿下愈发好奇。
学堂施行作息制,学生们每上五天学,休息两天。至于为什么是五天,据说是年仅六岁的二皇子提出的要求,并得到尊贵的皇帝陛下的恩准,目的是不希望学子们在学业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怕因为时间太长,小学子们产生厌烦情绪,就规定每周学习时间为五天,然后允许大家再休息两天。逢节日、农忙时候还另外有假期,让学子们或休息或回家帮忙干活。
第一天的课程在一位比他父亲还要年轻,面若冠玉、目光睿智的名叫王守仁的先生的训话中开始,他劝勉学子们要忠君爱国,要珍惜时光,要勤奋读书,虽然有些老生常谈,可是张小虎和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年轻的王守仁先生还说,每周回校后的第一天,都要举行全校升旗仪式,学校还会写一首校歌,让所有学生传唱。升旗的时候,所有的先生和学子们都要参加,都要立正行注目礼。
训话结束就开始正常上课,一上午三节课,因为是第一天开课,小虎感到有些紧张,所以一上午下来,他觉得自己有些累,不过还好,在学堂里静坐片刻,就到了午休的时间。
午休时间,学堂的孩子们都不用回家,因为学校管饭,他们在学校里饱饱的吃了一顿白面馒头加炖菜,同窗们一个个吃的是狼吞虎咽。要知道,对这些庄户的孩子来说,白面馒头可不是想吃就能吃到的。小虎吃了一个后舍不得再吃,偷偷藏了一个准备留着回家给爹娘吃。
学校的的课程除了传统的国学课程外,还有算数课、体育课,据说以后还会教授大家武艺占、射箭之类的功夫。等到高年纪甚至会传授战阵技艺。
“难道将来我们还要去上战场打仗吗?”小虎心里想着。手持利刃,骑在神骏的战马上,随同僚们一起杀向敌军,左砍右劈将敌人杀的片甲不留。和许多小孩子一样,对于打仗游戏的热爱,也让他们对这些将来的课程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