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存疑的案件01(1 / 1)连山Val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还要回到2月27号,良州市警方在下午6点36分接到报警电话,称千里湾小区5号楼303室发生了命案。

警方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却发现人已经不在了。

死者叫高大雷,今年36岁,良州本地人。高大雷的妻子吕繁星下班后,回到家,发现高大雷倒在了血泊中,情急之下她先后拨通了120和110。可惜,那个时候高大雷已经去世了。

负责这个案子的姜寒林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警察,他带人赶到现场后勘察了现场的情况。

死者高大雷的家是两室一厅,从大门进入后,右手边依次是厨房、卫生间和主卧,左手边是一间小的次卧,其余都是客厅的部分。高大雷家里的装潢看起来有些年头了,除了日常的生活用品,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兀的地方。

高大雷倒下的地方,正是家里的卫生间。

推开卫生间的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遍布的血迹,看上去极其惊悚。接下来便是扑面而来的血腥味儿,墙面上的血迹在重力的作用下,留下了一道道血痕。

地上的那滩血迹,还有鞋子踩踏过的痕迹。但经过比对,那是属于死者妻子的拖鞋鞋印,她在发现丈夫出事的时候,曾经上前检查过情况。

卫生间进去左手边是洗漱池,洗漱池旁放置的牙膏牙刷等物品,已经倒得乱七八糟了。池子上有一面镜子,镜子上的血迹尤为恐怖,边缘还有两枚的血指纹,尾部向左下方拖去。往里是马桶和淋浴间。死者被发现时,正是趴在马桶盖上,枕着伸直的右臂,瘫坐在地上。

血液顺着死者的脖子流到了马桶盖上,然后慢慢流向了地板。

死者的右手伸到了马桶的另一侧,手掌呈自然伸展,手掌的正下方,掉落了一把带血的水果刀。左手搭在了大腿上,离身体半米远的地方,发现了死者的手机。

隔着透明的证物袋,姜寒林点开了手机,手机的屏保是死者高大雷的自拍照。

“嗬!这个高大雷,还挺自恋,这种自拍还能当屏保。”

赵小良和张一崮都是姜寒林的徒弟,他们俩站在姜寒林的后方,探着脑袋想看看现场的情况,说话的这人正是张一崮。

“你们俩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姜寒林侧了下身子,给两个徒弟出了考题。

赵小良满脸为难的时候,张一崮抢先说道:“我先说吧。死者大概率是自杀身亡的。”

“哦?怎么判断的?”姜寒林问道。

“首先,大门没有破坏的痕迹,就说明没有人强制入内。而且他们家装了防盗窗,也不可能有歹徒破窗而入。所以,死者要么是自杀,要么是熟人作案。”

姜寒林点了点头,“继续。”

“其次,凶器也在现场,我推测,死者是想不开,拿起了水果刀,抹了脖子。当时他是站在洗漱台前的,对着镜子,右手握刀,割破了颈动脉。然后大出血,镜子上的血迹能说明这一点,这是血液高速喷溅形成的。通过这里的血迹特征,应该不难判断出死者当时遇害的位置和高度,应该符合他本人站在镜子前的状况。”

“那镜子上的指纹呢?”姜寒林问道。

“指纹?应该是死者自己的。血液大量流出,他一下子有些晕眩,因为右手握刀,所以用左手支撑了下,将带血的指纹留在了镜子边缘。紧接着,由于失血过多,他支撑不了自己的身体,顺势往后靠在了马桶上,指纹也就形成了一个向下拖拽的痕迹。”张一崮似乎对自己的回答很满意,得意的样子不自觉地展现了出来。

姜寒林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张一崮向赵小良使了个嘚瑟的眼神。

“赵小良,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姜寒林头也没抬,问道。

赵小良突然被点名,不得不开口说道:“我和一崮的看法一致。现场的证据显示,自杀的可能性大些。只是,死者这么自恋的人,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想不开,非要自杀呢?”

姜寒林扭过头,看着他,还没开口就被张一崮抢了话,“小良,这可不是我们管的事情。我们的工作,是通过现场的证据说话。人的心理是很复杂的,有时候白天还和你嘻嘻哈哈的,晚上想不开,就自杀了的,也有啊。说到底,我们不是心理学家。”

赵小良没有反驳,转过身去查看现场了。

法医很快到了现场,经过一番检查,得出了结论:“姜队,初步鉴定,死者死亡时间是在下午5点到6点。死亡原因是利器划破颈部动脉,失血过多,导致死亡。我们回去会做进一步的检查。”

“好的,辛苦你们了。”姜寒林说道。

听到结果,张一崮撞了撞赵小良,似乎为自己的推测而感到自豪。

“师父,现在怎么做?”张一崮问道。

“案发现场的第一发现人还没问呢!”赵小良小声说道,似乎并没有人注意到他的话。

“死者家属人在哪里?”姜寒林转过身来问道。

“在邻居家坐着呢,死者家属叫吕繁星,38岁,也是案发现场的第一发现人。她下班回来后,发现了死者,然后就报了警。”张一崮朗声说完,悄声和赵小良说道,“你得像我这么说,你那蚊子声儿,谁能听见?”

“你不是就听见了吗?”赵小良怼了一句。

“行,我们去见见这个吕繁星。”姜寒林说道,他已经对两个徒弟成天互怼的状态习惯了,张一崮年轻气盛,喜欢出头,性格也大大咧咧,谁得罪了他也不会放在心上。就是有一点,总是喜欢压着赵小良。

赵小良呢,性格比较内敛,也很沉默,在张一崮的衬托下更是像是个闷葫芦。他心思细腻,能够察觉到一些细微之处,但也容易死脑筋,拽着一条线索不放。

凭借工作多年的经验,姜寒林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这两个人会成为很好的搭档,但这其中不可避免的摩擦与冲突,都要靠他们自己去经历。只是眼下看来,这条磨合之路还很漫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