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齐民要术还教做菜?是的!(1 / 1)小杏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翌日,杜沅姐弟先去了秦家,香秦老爷子讨教了白垩,石灰的实际药用。才去了集誉街杜家,杜沅有密恐,不敢进蚕房,就杜衡进去细细探了蚕房,又挑起幼蚕细细打量

“阿姊,和咱们书上看的很是相似,蚕房堆积蚕沙过多,应是喂养的幼蚕过多,以至粪便堆积,引发病症,导致了大面积病蚕。”

杜寅夫妻瞧着杜衡说得有理有据的,忙问,可还有得救?

杜衡让杜寅去药铺买白垩,就带白氏进去分拣幼蚕,蚕娘们都在一旁学着,把没病的幼蚕另挑出来,分拣完了又去瞧新采的桑叶,教着蚕娘们打了井水淘洗,放进竹篾板上沥干,拿了干净的帕子一张张拭干水分

杜沅则从堂哥锦宁手里要了一件新屋子,拿了养蚕的器具让人用开水煮烫,放在太阳下晒着,杜寅坐马车打个来回,也就一炷香的功夫

杜沅教了伯父,堂哥怎样使用白垩消毒,没多解释,只强调蚕房需要定时定量撒石灰,这样可以让蚕长得更好,不容易得病。也可购买些石灰岩,存储在干燥的环境里备用。又告诫了通风,及时清理蚕沙的重要性。再统一蚕娘,重复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进蚕房必须确保自身衣着干净,洗手擦干。示范了一件科学合理的蚕房的维护,讲了蚕不同时期的蚕房温度这些细微末节

杜寅父子虽然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杜沅严肃的表情交代下,也一一记下照做了

杜沅姐弟帮着忙活了一日,待把蚕分拣,又对蚕房都重新消毒了,才告辞回家

“祖母”姐弟俩进门就瞧见廊下缝补书袋的李氏了

“唉,你伯母家的蚕可还好?”李氏放下时手里的针线筐,边进屋给孙子端茶水

“想是无大碍,伯母家今次养的蚕多,想是疏于照料,蚕沙堆积,蚕房温度过高,才招致了蚕一病一片。有了这次的应对,想来,以后的蚕也会越养越好罢!祖母勿要忧心”

说完,杜沅才喝了祖母递来的茶水

“嗯,祖母放心。”

“快瞧瞧,这书袋可是你们纸上画的那般模样?有甚不合心意的,尽与祖母说,”李氏转身拿了针线筐里的书袋来,

两个褐色妆花蜀锻书袋,用丝线绣了一丛翠竹,挺拔玉立,一个竹枝旁盘着几只蝶,一个在竹旁散落了一地白色米花儿

两个深蓝色蜀锻书袋上绣着一丛松柏,苍劲利落,树旁一左一右各飞着只黄鹂鸟

真,太精美了!

杜沅上次拿木炭画书院布局的时候,顺手画了书包?书袋的图样,其实就是现代的帆布包,不过是袋子略小了些,肩带放长了点。给郑氏瞧见,问了几句,娘亲就拿了针线,才下了几针,就让李氏瞧去了,婆媳俩分工合作,半个月的功夫就做得了四个书袋,

杜沅细细用手摩着纹样,真的是太奢侈了!这就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么随意地,穿身上了?害!自己身上的衣服不也是呢嘛,别矫情

“哇,祖母,你还绣名字了呀?天,您真好巧思,真是太棒了!”杜沅把书袋翻来覆去地瞧,这不,在书袋右下方瞧见了同色丝线混了银线,隐隐绣着个沅字。不细瞧还真看不出来

杜衡姐弟都拿了绣着自己名字都书袋,跨上肩展示给祖母瞧

又跨着书袋去了郑氏房间,感谢了母亲后才小心地放好

“阿娘,明日可是您生辰,我和阿姊给您做饭吃!可好?”杜衡拉着阿娘的手,仰头问

“哦?我们家衡哥儿,沅娘什么时候会做饭食的呀?”郑氏单手扶腰,柔柔地逗着儿子

“阿娘,炒鸡子法:打破,著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军葱白,下盐米,浑鼓。麻油炒之。甚香美。可是?”

“这,这不是《齐民要术》里头的菜谱?哦,你们姐弟可是要照书里写的做了?”

“是呀,阿娘!真宗皇帝有诗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当真不错,您瞧,书上这不就教了我和衡哥儿这些做菜法子了么?您明儿且等着我们姐弟做的饭食罢”

“知了,阿娘等着,等你们姐弟给阿娘做了饭来”

晚饭时,杜衡又在桌上与家人说了,明日午饭勿需祖母整治,他们姐弟来做

为着这说出去的大话,杜沅姐弟第二日起了大早,用了早饭就揣着钱袋去了市集

清晨的市集,摊铺密集,小店林立。还有挑夫担了烧饼,馒头在吆喝,路边脚店小摊都热气蓬蓬,店家忙得脚不沾地,在白气里一碗碗端着粥品,羊肉血膏,汤饼~很是热闹

杜沅姐弟穿过五福桥,一低头,见牛小五在堤岸边摆了个筐,里头套了个木盆,盛着清水,水里有七八尾鲜鱼,鱼样还各个不同,有青鱼、鲤鱼、草鱼、鲢鱼……个头还都不小,均在一斤以上,水底竟还有一只鳖。

这牛小五也是日前在城郊认识的孩童,家中租了两三个山头种桑树,家计不算艰难

“你如今还卖鱼?家中可忙得过来”杜衡和他招呼了几句

“不是,这是我爹昨晚从青河里捞的,留了两尾自己吃,剩的拿出来卖点钱。家中正忙着桑叶采摘呢,我早早来市集,将这几尾卖了就家去”

“你爹会捞,捞的鱼竟不重样。”

“只是昨天运气格外好。”

杜沅想,鳖应该是很滋补的吧?她娘也是孕后期了。那只鳖应该有二斤重?就问道:“这只鳖怎么算?”

“这个没卖过,我也说不准,既然是你俩买,随便给几个钱就成。”

杜沅估摸着,时价三百文钱左右?又看鱼也不错,就从钱袋中取了七陌钱:“那鳖就算三百文,另三百文再买两尾鱼。总共六陌,都是街市通用的陌数。”

一陌钱本来呢,是一百文一串的,但中唐以后,因为铜钱紧缺,官府就改用八十文抵一陌,叫“垫钱法”。到五代后汉,为刮钱,又创出了“省陌法”,民间向官府缴纳赋税,仍按照八十文算一陌的规矩算,官府出的钱则要减去三文,按七十七文算一陌。大宋建国后沿袭了“省陌法”,官中的一陌实算七十七文,民间各行各业陌数则又是各不相同,鱼肉菜行算七十二,金银行算的是七十四,珠珍行、雇仆婢是六十八,文字又是五十六……为着方便,街市通用的则是七十五文一陌。

“就一尾草鱼,再一尾鲢鱼吧!”

“成!”牛小五忙笑着点头。牛小五憨笑着点头,双手接过钱串,

牛小五打开背着的钱袋,将钱揣了进去,钱袋口一斜,里面零散的一枚铜钱跌落到地上。牛小五忙俯身捡起那枚钱,吹了吹灰,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托着那枚钱,神色变得十分恭敬,还朝着天空拜了两拜,嘴里念叨了两句,才从腰间取出张旧帕子,小心将那枚钱包裹起来,仔细揣进怀里。又用草绳穿过鱼鳃,串起打了个结,递给杜衡。

姐弟俩又买了篮鸡蛋,一捆青菜,二斤牛肉,二斤猪肉,排骨,还碰巧买了篮鸡枞。最后买了些果子,打了酒,才双手提得满满当当地回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