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开门柳,其实就是开门柳活。
柳活就是唱,开门柳顾名思义,就是开场的小唱段。
在过去是演员为了聚拢观众的一种手段。
现在单纯就是为了欣赏了。
十不闲莲花落,都是曲牌名,华夏流传的民间小调。
都是非常好听的。
可惜曲艺的没落,让这些经典的声音也在不经意间让人们淡忘,甚至是走向消亡。
现在也只有在德运社才有机会听到这些了。
“首先是十不闲,咱们走起来!”
郭德钢高呼一声,锣鼓点打起来,正是十不闲的曲牌。
“一轮明月照西厢,二八佳人莺莺红娘,三请张生来赴宴……”
其实十不闲和莲花落,都是描写的大西厢的故事。
所谓的十不闲,就是通过正反十句词,对整个故事进行了概括。
先从一唱到十,再从十唱到一。
语言干练,可却故事性极强,很有意思。
郭德钢带人唱完十不闲,接下来又是金钱莲花落。
“声喧喧,耳旁的金鼓连声震;闹嚷嚷,黎民逃窜各一方……”
相比于十不闲的概括,莲花落表现的是真实的一个场景,画面感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当时男女主的爱恨情仇一般。
两顿唱,足足十分钟过去了。
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说真的,虽然有郭德钢带着,可是这种大合唱的方式,还真难以表达的韵味,所以观众只是接受,并不是很欣赏。
郭德钢明显也是知道的。
不过这都是为了让这些演员出来露脸,见见观众的一种手段,给他们一个希望和盼头。
所以为了弥补观众,接下来都会有单人的唱段。
“兄弟,十不闲莲花落都唱完了,接下来该你的了吧。”
郭德钢笑着道,将舞台交给了韩哲。
“啪啪……”
顿时山呼海啸一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没有办法。
韩哲刚才和于乾那段实在是太吸粉了。
观众们相信,能在相声水平和郭德钢于乾持平的韩哲,唱功也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行吧,我也唱一个。”
韩哲笑着道。
“其实唱吧,不是我强项,你们都知道我师哥唱的好,就郭德钢啊。”
“不过既然今天给我开专场,师哥又点到我了,那我就唱一段。”
韩哲躬身一礼,打个商量道。
“经师不到学艺不精,只是凑个热闹,唱的不好,诸位多多的原谅!”
“打家伙,发四喜!”
韩哲话音一转,吩咐道,立马锣鼓点响起,打起了发四喜的曲牌。
郭德钢和于乾都暗暗为韩哲竖起大拇哥。
罢了!
韩哲是个会来事的。
演员最忌讳的就是在台把话说死。
首先嚣张的表现,就很容易让观众不喜欢,觉得你太狂。
就算是你唱的再好,也会大大折扣。
要是唱的一般。
呵呵……
能直接给你轰下去,一点不带商量的。
韩哲先说自己唱的不好,就算是真不好,观众也有个原谅。
韩哲今天的表现已经很好了。
轻松自如,和于乾的那一段也算是经典名场面了。
就算唱的不好,也会有个理解,甚至是包容。
毕竟……
不是谁都可以全能的。
“姐儿在房中绣香袋,绣出了西厢各色人儿来,这一边绣得是崔小姐啊,那一边绣的是张秀才啊。”
找准了鼓点,认准了节奏,韩哲开口就唱。
观众顿时就是眼前一亮,赞叹不已的看着韩哲。
“字正腔圆,韵味十足,听着有味,行啊韩哲,唱的真不错!”
“真的很好听。这个叫发四喜吗?太好听了吧。”
“听着真舒服,感觉比歌还好听,我明明是年轻人啊,为什么会喜欢这种东西啊!”
观众这边不惊喜,演员这边就惊吓了。
原本韩哲唱完四句,会有一句合苏,也就是合唱的豆豆起豆起豆呛。
可是韩哲唱的太好了,大家听着陶醉,直接给忘记了。
等想起来,已经晚了!
“豆豆起豆起豆呛……呛……”
噗嗤……
观众直接爆笑,郭德钢和于乾更是直接笑的直蹦,韩哲也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好不容易唱一次,你们对我有意见是吗!”
韩哲笑着质问道。
哈哈……
所有的演员都是尴尬一笑,知道这不是韩哲的责怪,而是给他们下台。
韩哲当然不是为了他们,只是演出不能出现舞台事故啊。
“别气,别气,兄弟。”
郭德钢笑着道。
“瞧我了,瞧我了。赶紧的,拉家伙的再来一次!你们都好好的,不许气我兄弟啊!”
郭德钢夸张的肢体动作,明明在嘶吼,却根本是在帮演员说话的样子。
和韩哲配合的天衣无缝。
观众大笑,鼓掌鼓励,表示对韩哲和所有演员的支持。
这就是一个成熟的演出团队,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
“继续啊,咱们继续啊。”
韩哲也碎嘴子的道,稳定观众的情绪,然后再次开口唱。
“姐儿在房中绣香袋,绣出了西厢各色人儿来,这一边绣得是崔小姐啊,那一边绣的是张秀才啊。”
“豆豆起豆起豆呛!”
“张秀才来你好呆,为何不跳粉皮墙儿来。前门无有那姐儿打水,后门无有姐儿抱柴呀。”
“豆豆起豆起豆呛!”
“你是谁家的俏郎才,白布的袜子蝴蝶儿蒙的鞋。举目抬头来观望呀,姐儿把楼门儿大敞开呀。”
“豆豆起豆起豆呛!”
“恼恨夫人老诰命,让我赶考够奔东京,倘若是东京难得中啊,要见姑娘万不能啊!”
“豆豆起豆起豆呛!”
韩哲唱完四句,所有演员合苏一句,完美配合。
四段唱完,韩哲礼貌的向观众鞠躬。
观众直接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对韩哲更加喜欢了。
这发四喜,唱的有味!
更有很多年轻的观众,无论男女,都十分的惊喜。
“原来小曲小调,是这么的好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