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断电话,杨小涵的表情说不出的古怪。
她迅速打开自己的邮箱,还真收到了一封林知许的邮件,邮件内容大致就是她同意了秦川古的建议,允许他们两人一起调查她老公……
对于林知许来说,调查社的老板肯亲自出手参与调查,这无疑是件好事,她能同意杨小涵并不意外。
让她感觉费解的,是秦川古这家伙为什么会突然主动要求参与调查?
川古调查社是他创建的没错,他是老板也没错,但以杨小涵对他的了解,秦川古这个人就是个典型的混吃等死的富家公子哥。
据说他当年之所以创建川古调查社,就是因为受到了那些侦探小说的影响,以为私家侦探整天接触的都是那种谋杀、诡奇的大案要案,可以靠头脑推理和凶手斗智斗勇的日常……可谓是荼毒不浅。
创建了调查社之后,有了切身体验,这家伙才看清了现实,那股子热血也就随着时间渐渐被消磨没了。虽然这么多年依然没有解散调查社,但也完全就是把这儿当做一个夏天吹空调睡午觉的好去处罢了。
毕竟他是个不缺钱的败家子儿嘛。
尤其是招纳了杨小涵这个能干的调查员之后,更是完全当起了撒手掌柜。
他家里有钱,虽然不知道有多少钱,但至少可以让他完全不用工作,却每天全国各地的乱晃,和各种各样的美女约会,开着杨小涵只在电影里看到过的豪车。
而你说这样的人,他为什么会突然要求加入到林知许的这个委托当中?
杨小涵思来想去也找不到其他的理由,除了……
除了林知许。
我呸!这个色胚!
大晚上的,杨小涵的所有好心情都被这通电话给搅和了,她足足做了好几个深呼吸才压制下心底的那股火气,告诫自己:他是老板,他是老板,他是老板……
把秦川古叮嘱的发资料一事有意识地忘记后,杨小涵继续梳理李延章的微薄。
这种工作的过程是极其枯燥的,时间就这样在点滴中流逝。
杨小涵从李延章微薄去年十一月份的内容开始梳理。这种工作她经常做,为此杨小涵还特意装了两块屏幕,这样就便于将不同的资料分别在两个屏幕上打开做对比。
李延章的小号“搁浅的海马”是今年一月初创建的,因此杨小涵前面的工作主要是集中在他的大号上。
随着一条又一条的查看,杨小涵一边在自己的工作笔记上记录着可能有用的细节。
比如他哪一天感了冒,哪一天心情可能不好,哪一天发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句子……
很快梳理到了十二月底,已经临近他小号创建的日期。
也就是这时,一条看似普通的内容引起了杨小涵的注意。
内容是这样的:“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我成了我,全新的一天。”
出于职业直觉,杨小涵坚信那些看似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往往都是信息含量极大、可信度很高的大实话。
人是一种倾诉动物,或者说是人都有倾诉欲。无论是多么孤独的人,他总是会在生活里寻找着各种方法舒展他的倾诉欲望,方式不一而足,其中就包括发一些莫名其妙谁也看不懂的语句到公众平台上。
这种话往往浓缩了发布者当时矛盾的心情和困惑,他既想别人知道,又害怕别人知道,只能以这样说一半的方式来达到满足自己的目的。
李延章的这句话就是如此。
可是“奇妙的体验”、“我成了我”、“全新的一天”……又如何解呢?
杨小涵有预感,只要解开这句话的意思,自己一定能挖出一个大秘密来!
把这个疑问在工作笔记上记录下来,杨小涵继续往下看。
也就是从这一天过后,李延章创建了“搁浅的海马”这个小号。
这个账号上他发的第一条微薄内容是:“纪念我们的开始!”
而更让杨小涵感到荒诞和毛骨悚然的是,在这条微薄下面有四十来条评论,却全部是相同的两个字:“留念!”
四十多条评论的评论时间也很有意思,不是那种发布后几天内的集中评论,而是很有规律和周期性的持续了半年之久。
最早的一条评论,是这条微薄发布约一个月后出现的,一个叫“转身陌生”的用户,杨小涵点进他的主页发现他刚刚注册不到半年;
然后又过了一个月,这一次集中出现了2条评论,其中有个叫“有一点点健忘吖”的用户,正是夏芷盈的那个小号;
又过了一个月,这次出现了4条集中评论,也都是没注册几个月的新账号;
又又过了一个月,在两天内有8个人评论,也都是新号……
以此类推,又又又一个月后,有16个人评论,都是新号。
最后一个月,也就是眼下的七月初……杨小涵数了一下,就只今天一天,已经有15个人留过言了!全部是新号!
而今天是七月一日,按照这样的规律,不知道明天是否会有其他人继续留言,凑够第六个月32人留言的规律?
这种特别的规律,让杨小涵不知怎么就想起了一句广告语……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
“这个李延章该不会是加入到什么邪门组织了吧?”
这件事越想越邪门,杨小涵忍不住打开浏览器,在新闻资讯中搜索“李延章”三个字,并将资讯发布的时间范围限制在了12月份到2月这两个月之中。
但是这段时间并没有什么关于李延章的特别的新闻,她又换了一个关键词“华章集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
同样的,“华宝章”检索出来的尽是一些古玩信息。
到了这里,这一条线索似乎已经到了尽头,杨小涵没有继续纠结,直接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了这个疑问,然后继续浏览他的下一条微薄。
这之后的内容就正常多了。
多是一些语句通俗的抱怨和记录,对工作、对另一半……其中他提到了工作的艰难,提到了无法面对妻子。
而杨小涵也发现了另一个在她看来很像是疑点的地方。
那就是他的文字习惯,主宾谓结构,相较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一发现令杨小涵再次变得兴奋起来,她立刻切换到另一个屏幕,翻开了李延章的大号微薄,发现他的习惯变化竟然也是发生在12月底的这段时间。
人的语言和文字习惯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通常来说这种变化往往发生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日常的阅读和学习,从文学作品、影视剧包括身边的对话无时无刻吸收不同的文化元素,进而理解、模仿最后发生变化。
但李延章这里的变化却并不是这样,他的变化是那种一夜之间的变化,完全没有中间过程……例如12月份前的他,可能源于家学的影响,他的文学底蕴很明显要高于同龄普通人,文字简练精准,词汇量也十分丰富,有着文人的细腻,但骨子里又是个商人思维,两者结合在一处便时有一些有趣的观点。
那是真正意义上只属于他一个人的思想。
但12月底,以及1月后的他,无论是大号还是小号上面,他的语言开始变得……怎么说,通俗?
他还是在对一些时事品头论足,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种有意迎合大众的书写方式,因为在正常人看来语句依然通顺,也依然很有思想。但是在杨小涵的眼中,它文字里的精神内核却已经消失了。
总之李延章的文字变化发生在12月与1月相交的这段日子,并且很突兀。
这是一个不小的发现,杨小涵感觉自己似乎已经触摸到了什么,只差最后临门一脚。
继续梳理,但在此之后,杨小涵便再没有那种让她惊喜的发现了。
当然,也不是全然白费功夫。她知道了李延章和夏芷盈认识的具体时间,是在今年的1月中旬,春节前的那段时间。
1月……
看着自己笔记上的这一条信息,杨小涵忽然记起她听李长明说起过,今年过年的时候夏芷盈还曾跟他回老家见过他的爸妈……
看来有必要再和这个李长明聊一聊啊?
可是……她拿起手机,看着康杰的微讯界面,忽然有些犹豫要不要在这个时候给他拨通语音电话……
听说男人在做那事的时候,突然受到惊吓对那个很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