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若在调查这些的时候,谨小慎微,不敢有半点马虎。
可偏偏,这件事请,与姐姐顾漫希的死有关。
而顾漫希的意外生死,还牵扯到了两家人靖平侯苏家和镇南候曲家。
于是,靖平侯世子苏慕禹和凤阳郡主曲潇湘,也意外地搅入此局之中。
曲莲漾与林敬栩私定终身,远走高飞,但也知此举甚是艰险。林敬栩是金陵林家少爷,这个身份,众人皆知,唯有隐瞒曲莲漾的真实身份,才将这件事掩盖下来。
所以,即便是被悔婚的吕家也好,重查金陵林家的各位官员也罢,都只知林敬栩娶的那位女子,姓柳,是来金陵投奔亲眷的落魄女子,与曲家没有半点关系。
说道这里,林谦重重地叹了口气。
居安思危的道理,他不是不懂。实在是因为这件事,牵连太广,令他在被勒令三缄其口之后,不敢跟任何人吐露半个字眼。
可惜,老天爷却意外地安排了林若和被逐出镇南侯府的貐水卫参将韩世峥遇上了,将这个被包裹地严严实实的秘密,撕开了口子。
林若越听越心惊,脑中猛得闪过一个念头:威胁舅父,不得将此事吐露的人,不会是那个……她一直称呼为“皇祖母”的当朝太后吧?!
曲家的女儿,皇家的媳妇,东鲁的太后。
这三个身份,便是曲莲滢的一生。
三十年前,昭明殿婢女林鸢儿舍身救驾,护得太后周全,身为皇太后的曲莲滢为这份忠心感动,不是假的。但当她知晓救她的人,是那个为了情爱私定终身、不顾曲家生死的任性的五妹的女儿时,她的心里五味杂陈,也是真的。
康和七年,金陵林家的惨案,事发当时,她品级太低,没有太多机会伴驾君王左右,确实不知。但她凭借才思心智,获得先帝垂青,后宫之中步步高升,一路升为妃、贵妃,乃至皇后,就算是为了避嫌,动用手中的翼火卫探查到金陵林家的遭遇,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貐水卫的参将韩世峥曾秘密联络过翼火卫,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告知于她,请她出手,相帮寻找曲莲滢的下落。
但是,她没有让翼火卫给对方回音。
甚至,暗中设计,让那几个貐水卫成了通缉犯,被官府追辑,将他们赶出京城,走得远远儿的,再也不曾让他们与翼火卫有所联系。
毕竟,在得知金陵林家的惨重代价之后,曲莲滢在唏嘘、心悸之余,还有一丝庆幸庆幸自己当机立断,将整件事情瞒了下来,没有人知道,酿成这样一出惨重结果的另一个罪魁祸首,是曲家的女儿。
要不然,曲家便会和金陵林家一样,祸及满门!
金陵林家因为林敬栩的任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同样的代价,她不想让曲家重蹈覆辙!
狠下心来,彻底断绝与林柳氏的关系、与貐水卫的联系,是她没有退路的选择,因为她是曲家的女儿,也是皇家的媳妇。
至于金陵林家,与她没有任何关系。
虽说曲莲漾是她的亲妹妹,但对方任性妄为,她帮着对方隐瞒,将曲家从中摘了出来,已是仁至义尽。
为了皇家的赫赫威仪,为了曲家的荣华安定,她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直到,那支乌木发簪重新出现在眼前。
其实,即便是拒绝林鸢儿的要求,不为金陵林家洗刷冤情,她也能狠下心来。但她没有。因为,同样的乌木发簪,她也有一支。
那是她们的母亲,当时的镇南候夫人,在她们出发去京城之前,亲手交给她们的。
一支刻着“漾”,一支刻着“滢”。
临行之前,母亲告诫她们要姐妹同心的谆谆教诲,有犹在耳。
握着那支乌木发簪的时候,才成为皇太后不久的曲莲滢,迟疑了。
连贵为皇帝的儿子都不知道的秘密,就这样被林鸢儿撕开,重新呈现在她的面前。
在得知了曲莲漾与林敬栩的颠沛流离、尤其是曲莲漾在得知金陵林家之事后,惊惧之下,第一个孩子在怀中夭折,作为姐姐,曲莲滢也有不忍。
林敬栩和曲莲漾,为了追求他们想要的感情,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家破人亡,求告无门,最后郁郁寡欢的林敬栩英年早逝,曲莲漾悲痛悔恨之下,带着乌木发簪和一双儿女,来到京城,想要找已是皇后的姐姐为林家伸冤。
但曲莲漾最终没有如愿,在病痛和哀伤中去世。为林家伸冤的责任,便落到了长女林鸢儿身上。
金陵,回不去了京城,想要留下来,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极其艰难。
好在苍天不负苦心人,林鸢儿终于进了宫,又救驾有功,与太后相认,但这“幸”,只是对于林鸢儿和林谦而言的,对于太后来说,这是“灾”,是“难”,是有可能让曲家、皇家都为曲莲漾的任性而埋单的灾难!
最后,皇太后还是选择帮助金陵林家伸冤,这份恩情,不可谓不大!
但林鸢儿和林谦要承受的代价,也是极其之重的。
其一,林鸢儿和林谦必须发下毒誓,此事到此为止,绝不能再多一人知晓林柳氏的真实身份,包括皇上,否则便是灭族之灾其二,林谦不得走仕途,子不得娶官宦之女,女不得嫁官宦之子其三,林家必须世代维护、保护曲家之人,绝不食言。
至于其他的,诸如不得离京之类的小事,不足一提。
只是后来,或许是因为当了太久的皇太后,没有了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多了些与孩子们之间的天伦之乐,曲莲滢的心也慢慢地柔软了起来。那年林若的以意外的方式出现在眼前,让曲莲滢想起从前在南境时无忧无虑的孩提时光。
尤其,林若小时候的模样,真的很像孩提时候的曲莲漾,当然,现在的模样也还有七分相像,但性子更为相似看似乖巧温和,其实倔强地很,特别是耍小性子的时候。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虽然明宗皇帝和皇太后之所以偏爱林若,都是因为爱屋及乌,但这作为缘由的“屋”,却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