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觉死后,北国依旧箭弩拔张。
大宋官家还在做着盛世皇帝的梦,河北路的千里良田却早已经被晒裂了土。
“跪”
太阳高照,擂鼓鸣响,数千农人高举镰刀,齐齐朝着庙宇下跪祈福,一伙巫师身着奇异的服饰,在一段诡异的歌曲中翩翩起舞。
“迪哥儿,朝廷下征了,这次是新一轮的花石纲和秋征税。”
几伙皮肤黝黑的农人迫切地看着肤色同他们一样黝黑的张迪。
张迪屹立在庙宇高处,束发扎巾,手中举着一把破镰刀,眼睛遥遥凝望着南方。
南方是出政令的地方,是大宋官家的住所,一轮轮数不清的花石纲就出自那里,一轮轮数不清的苛捐杂税也出自那里。
太阳红着脸,刺得他的双眼发疼,但他却依旧睁大眼睛,直视太阳。
天被烧红了一片,残阳如血。
数不清的流民们渐渐汇聚过来,他们多半是从燕云一带逃难而来的,跪着的人越来越多。
巫师的舞蹈跳得更加尽兴。
张迪长叹一气,“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
流民越来越多,一眼望去,密密麻麻黑乎乎地压了一片天地。
金灭契丹,久居在燕云一带的百姓遭了殃,昔日的故土被金人铁骑踩踏,腿脚不灵活的早已被抓为奴才。
南方两百年的故国却并不接纳他们,反而将他们成堆抓捕,送于金人。
那是汉土,如今汉土却不容汉人残喘了。
镰刀高举,数万穷苦人民抬起了脑袋,顺着西方的残阳,张迪的镰刀被照耀地如此通红,比鲜血还红。
“伙计们斩洺州转运,一路攻到汴京,杀了官家,砸了艮岳”
如火星落进了一堆干柴,无数人高举起自己的镰刀,仰天长呼同一个名词:
“刈麦”
河北东路与京东东路交接的地方,有一座山,叫望仙山。
黄河改道决堤时,这片地方一泻汪洋,唯望仙山高耸挺立。
传说黄河蔓延时,天上有一仙人,大发慈悲,把一座东海的仙山凭空移动到此处,从而让饱受黄河之灾的流民们有了一片落脚之地。
四周的平原凸显了望仙山的高大伟岸。
此时的山顶上,却设有一法坛,一黄袍道人正在眯眼作法。
四周打了火炬,山中却仅他一人,而山下却是一片黑影。
夕阳落下,道人忽然起身,神色诡异,仰天大笑。
“朕乃东海望仙仙人,敢问今夕何年?”
山下一人,也是身着黄色道袍,一路从山地跪步走到半坡,匍匐在地,答道:
“禀东海望仙仙人,今乃宋国宣和五年。”
法坛上的黄袍道人突然消失不见,只有一篇空荡的声音回响:
“宣和五年,房梁柱倾,水川允无子,德行在东北,义军于河阳。”
半山的黄袍道人神色激动,慌忙爬上法坛,朝着四方高呼道:
“房梁柱倾,乃宋之木也!水川允无子,乃流也,流者,民也!”
“仙人之箴言在上,黎庶怎敢不从?”
“久闻望仙山德高望重者,唯高托山是也,近何不高举义旗,而高托望仙山,灭宋廷,以平生灵之怒焉?”
有宋以来,起义不断,但北宋前期中期的起义多以招安为目的,但是到了宣和年,宋江方腊的起义便是以清君侧,斩奸臣为由而揭竿起义。
如今才过去几年,山东河北一带的百姓却无论如何也活不下去了。
“朝廷不让我等过好日子,那么我们就推翻朝廷!”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只有望仙山山顶的法坛四周的火炬闪着火光。
接着以望仙山为圆心,四周平原上,忽然燃起了点点灯光。
高举火把的百姓越来越多,直到方圆几里之内,成一片火海。
那是人民的怒火。
法坛之上,不知何时,立了一位紫袍中年。
紫袍中年高举火把,朝着四方大吼一声,打出了历代末代王朝农民起义一样的口号:
“诛暴君,分田地!”
数十万人用着不同的口音,吼出了一样的话:
“诛暴君,分田地”
声波激昂,震动了周围的所有草木虫兽,于是火海瞬间炸开,朝着四方疯狂蔓延
“高托山义军已破滨州,携三十万人欲入京东东路,张大哥,我等是否提前举义响应?”
张先闭目沉思,案几上的炉火烧得茶壶发出轻快的哼声。
张万仙却摇摇头,道,“我等原计划宣和六年元月起事,而今却要提前三个多月,如此仓促,断不可行。”
张先却睁开了一支眼睛,挑着眉毛,两只手指捏着自己的一边八字胡,道,“张千,你有多少人马?”
张先张万仙二人乃农民出身,而张千倒是个城里人,在千乘县的衙门当值,是个弓手头子。
张千拍拍一身皂吏黑服,道:
“衙门弓手六十七人,大半和我关系好,深交的有十几个,个个都是好汉,若起事,我便可立即带他们攻入衙门,捉拿知县主簿,斩典史,胁手分,控制衙门。”
张先又望向张万仙,“万仙,你又有多少人马?”
“一里之人,三百四十户,两千余人,皆以我为首。”
张先点点头,“不错不错,我还有一乡之人,三千可战,若起事,则张千带弓手拿县衙,我与万仙二人,携乡里之众,从千乘南北两洞城门杀入,届时张千需打开武库,我等有了兵甲,才能封锁城门,绞杀城南一坊厢军。”
“但高托山即将入山东,兵锋直指青州而来,如他要转战山东,则必须经过青州,若要过青州,必须要路过千乘。我等,已是不得不起义了。”
“九月一日举事。”
“世道炎凉,那望仙山的高托山打的诛暴君分田地的旗号,我等的旗号,就得比他更加响亮。”
张先提起茶壶,倒满了三个杯子,三张一人拿了一个,站直身子,目光凝重。
张先哈了口气,朝着西方,将杯中茶水全倾倒在了地上。
“那就叫”
“祭大周,灭狗宋,分了田地不纳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