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和蒙古人的合作,李沐十分赞同,并且,还让人把五千匹马和弓箭,全部送到登州。
其他地方,也养不活这五千匹马。
等到他回来后,登莱半岛就可以再次增加一万部队。
如此一来,不管是海的,还是陆地的人,想要打登莱半岛的主意,就几乎不可能了。
这里,也将成为他在大明的最好根据地。
为什么要说是回来后,因为他要去江南了。
第四商会现在已经遍布大明,虽然也能做这人口买卖。
可是,他们如果真的做了,再想接收流民,信任度就没了。
没有信任度,谁愿意加入第四商会。
要知道,第四商会可是明年推广红薯土豆的主力。
最新消息,第四商会已经在全国各地,都拥有了数量各异的土地,很多都是开垦的荒地。
而红薯土豆种子,也已经储备足够,只等明年开春,便要让红薯种满大明。
这些是绝对不能耽误的。
李沐这次去江南,便是因为他准备在江南建造几处兵营,甚至于,如果有可能,在长江航道的重要城市,都建造一座兵营。
这些地方,可都是明朝最富裕。
根据中情局传来的消息,这些地方的地主官员,甚至于商人,都囤积了大片的土地。
而这些土地之中,甚至有很多,都一直荒废着,没人种植。
李沐的目的,就是准备换一个思路,来进行移民。
先让这些人,去大户人家做佃户种地,种地的同时,都去找媳妇去。
娶到媳妇的,就可以在秋收之后,安排移民,分房分地。
如果能把媳妇一家都带去的,同样分房分地。
如果能买一个丫鬟回来,奖励五只鸡。
两个丫鬟一头羊,三个丫鬟一头牛。
但是,这个钱要靠自己赚,能赚到多少,看自己的本事,只要这些人是心甘情愿的,多多益善。
李沐第一站,就来到了现在的海,如今还没有一点港口城市的样子,李沐直接在海和崇明岛建立兵营。
之后的日子,坐着船只,一路之在各处开始了建造兵营的旅途。
就在他建造兵营的同时,杨嗣昌这边的蒙古人,也已经全部被运送离开了,他并不知道,同时被送走的,还有五千匹马和弓箭。
在人被送走之后,杨嗣昌一声令下,旅顺之的一大片树林,被烧成灰烬。
看着熊熊燃烧的大火,杨嗣昌很满意,当即一纸奏折拿了出来,让人立马送京城。
没几天,旅顺大捷的消息,就从京城穿了出来。
“大明收复旅顺,灭杀一万鞑子。”
一时间,大明百姓沸腾了,这可是从未有过之大捷啊。
这一次,因为李沐是总兵,所以,李沐再次火了,杨嗣昌也不遑多让。
特别是在给朝廷的圣旨之中,他可是明确的说了,战斗打响之前,李沐就回到登州招兵去了,战斗根本没有李沐什么事。
朝廷自然也想这么写,可是军队都是李沐的,你一个监军,如果敢把功劳都算到你头,那就太不合理了。
于是他,李沐成为了大明战神。
对李沐来说,名声好了很多,对杨嗣昌来说,更是得到了大量的好处。
薛国观那边的回信已经送到,两人各派出五十多人,已经随着蒙古人前往漠北,如果成功,就能带来数不尽的金钱。
这世界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哪怕不透风,李沐也可以绕道而行。
中情局在北平已经建立了情报网,李沐这边之前已经给他们下达了命令。
只要旅顺大捷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就开始在北平散布漠北淘金的事情。
“你们听说没,杨嗣昌大人从鞑子口中得知了一个秘密,听说他的几十名亲信,已经前往漠北了。”
“什么秘密啊?”
“嘿嘿,这你就问对人了,听说漠北发现了大量的金矿,已经有很多人跑去淘金了。”
“我说怎么前段时间,一大帮晋商全部安排人往蒙古跑,原来是为了黄金啊!”
“何止是晋商啊,他们没有黄金时,就不往草原跑了吗?我可是听说,连边关的守将和大族,都有安排人去漠北。”
“可惜啊,我们没那个能力自保,不然,我也去,听说那里很多黄金都在河里,直接就能捡到啊!”
“别说了,我们平民老百姓,想这些干什么。”
是的,平民老百姓也就想想。
但是,京城的各家王府,国公府,官员家中,大户人家,纷纷行动起来。
有能力的,自己组织几十百人,前往漠北。
没有能力的,几个家族一起行动。
这下子,北平热闹了,北平去往漠北的路,更加热闹。
消息传来之后,甚至于一些山贼强盗,都动了心思。
有的强盗是想要去看看能不能找到金矿。
还有很多强盗。则是看了这些肥羊。
只等他们带着金银回来,就将他们抢了。
也是因为大家都准备去找金矿,对于杨嗣昌的要求,就没什么人反对了。
不就是一些火药,火枪,火炮吗,给你。
不就是要粮食吗?只要守住旅顺,也给你。
不就是要银子吗?没看到鞑子脑袋,但是可以给你一万两,多了没有。
对此,杨嗣昌很满意。
因为薛国观已经传来消息,他以支持汤若望在大明各省传教的名义,换来了汤若望的帮忙,会在的时间内,购买四艘盖伦船回来。
同时,汤若望表示,为了让购买回来的战船,更加具有战斗力,还送了两本书。
虽然都是复印本,却是能否成功造出大炮的关键。
第一本,名为《火攻挈要》,该书讲述了欧洲16世纪的火炮制造知识。
第二本,是汤若望翻译的德国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定名为《坤舆格致》。全书共分12卷,涉及矿业和相关冶金工序的每个阶段。
两本书加起来,绝对可以制造出这个时代最好的大炮。
对于这两本书,杨嗣昌和薛国观一样,看都没看,直接丢给了魏不二。
魏不二可是知道这两本书的重要性的,直接交给去往海参崴的船队,将书送给装备厂的工匠。
当天,盛京穿出消息,黄太吉的北方人口已经回来了不少,军队更加庞大,这次更是调集五千八旗兵,前来旅顺,领队的,更是多尔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