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内,刘明躺在床榻上,根本睡不着。前些天他的睡眠还算不错,可今夜却心神不宁,总觉得哪里不对,仿佛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怪了,莫非是我太久没碰女人了……”刘明晃了晃脑袋,将这个荒唐的想法抛开。他的身体他自己清楚,已经没有淫乱的本钱了。现在的首要目标还是教育好自己的太子,然后将这个帝国平稳交给自己的接班人。这一切完成了,再考虑消耗生命的事情。
虽然大概率是完不成了。
“难不成是世家又开始搞事了?”刘明闭上眼睛翻了个身。
自从他罢免主和派,施行党锢以来,以李、段、许、何为首的世家就没消停过,几乎每过两三个月,就能搞出点事来。然而现在已经半年没有收到来自世家的“惊喜”了。
“不会真是这群混蛋搞事了吧?明天叫许子纲过来问问,应该能有所收获。”刘明闭上眼。
躺了大概几分钟,刘明又睁开了眼睛。不知为何,他虽然能感觉到自己有些困,但就是睡不着。
“来人呐,刚刚有发生什么事情吗?”
刘明的声音不算小,旁边一名宫女上前道:“刚刚缇骑来报,从汉阳国有一封密信送来。奴婢见大王在休息,就擅自拦下来了。请陛下责罚。”
“拿来看看。”
宫女将一份帛书递上,然后端来一盏灯。刘明打开书信,阅读起来。
书信是太史绍这个老头子写的,格式极为考究。刘明直接略过前面的废话,阅读起主要内容来。
“《太一经》有问题?还有汉阳国和世家合作捕奴的时候,何家插手,导致少了一批军械?”刘明站起来,走到暖炉边,将帛书丢进去烧了,然后坐回床榻上。一旁的侍女则很自觉地将暖炉搬出了温室——在室内烧帛布实在是太呛人了。
“这消息来得真及时啊。”刘明说话时有些咬牙切齿。一方面是因为太史绍信中的内容,世家又开始背地里搞事了;另一方面则是对自己派到汉阳国的国相和国傅。
刘明想过高盛、江威这两人可能会得不到重用,传递不来什么有用的消息,但是真的没想到这两货真就啥都不干,直接闭门著书去了!
他这掺的都是些什么沙子啊!
“看来我看人还是不够准啊……特别是汉阳国那边,就没看准过。”刘明揉着自己的脑袋,汉阳国那边也有些难办了。
刘初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实力,是刘明和世家都没想到的。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光一个扬氏就足够刘初喝一壶,山里的汉江蛮会搅得汉阳国焦头烂额。没有个几年时间,汉阳国很难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谁知道刘初居然这么猛,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把扬氏灭了族,和当地世家达成合作,反手连喜欢躲山里的汉江蛮都打残了。甚至双方的攻守之势也彻底改变——以前是汉江蛮没事去汉阳国打打秋风,现在是汉阳国的捕奴队去山里抓抓蛮子……
整个过程完全没有大世家插手的痕迹。想想也是,那些一流的世家目光都在政治中心长宁,谁没事去帮汉阳国呢。
对这件事,各大世家都是当笑话看的。刘明在立储一事上纠结了半天,可见他是想立贤的。结果刘明前脚刚刚做出决定立了太子,后脚汉阳王反手就把刘明这个皇帝老爹的脸打得通红。
不过这些都没什么,毕竟是自己亲儿子。真让刘明头疼的,是汉阳国的实力日益强大,而太子依旧没表现出足够的能力。再加上太子并不宽阔的心胸,这兄弟二人迟早要做上一场。
别看刘明总是安慰自己,就算打起来问题也不大,皇位还是自己这一脉。这不代表刘明没有偏向,太子派人去刺杀刘初这事,刘明是知道,并且默许了的——别指望这傻太子办事能瞒过自己老爹,真当京城里的缇骑是吃干饭的?
“汉阳国的事情就告一段落吧,先把世家弄出来的麻烦解决。憋了这么久,麻烦应该不小。”刘明揉揉脑袋,脑海中又闪过军械这个字眼,又想起《太一经》。他总感觉有些不妙……
刘明绕到屏风后,擎着灯,照亮了屏风上的字迹。那些他认为重要的人物和地名,他都会顺手写在屏风上,忘记了,看一眼屏风即可。从某种层面上说,名字被写在这屏风上,也是受重视的一种表现。
朝臣们一般管这情况叫简在帝心。
“召祁原侯,晋阳太守文广进京,允许他带上五百人马随行。北境边事由都尉康发暂代。”
“宣南池侯、侍中许子纲以及三校尉进宫,朕要商讨要事。”
“另外……把朱昌叫来。”刘明摆了摆手。
一旁随侍的宫女行礼退下,眼中却充满了惊骇之色。这七个人,可都不是什么简单角色。
祁原侯文广自不必多说,北伐之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零开始,短短几年内打造出一支铁军。禁军以及长宁三卫,遍布文广的旧部,说他是军方第一人也不为过。而且这些年文广一直顶在北境,应该又组建了一支能打的部队。
南池侯丁超也是一个狠人,南征蛮子杀了至少二十万人,虽然自身伤亡也不小,但也称得上一代名将。如今更是身居中尉之职,掌管三千禁军。
三校尉也不是小角色。自永宁十二年,刘明因为国库空虚,将十二卫裁撤了九个开始,三校尉的地位就节节攀升,因为这三人合起来就代表了长宁三卫。而长宁三卫,无论是兵力还是战力,都不比中尉丁超的禁军弱。
大晋在长宁的中央军,由禁军、长宁三卫、宁水水军三部分构成。抛去几十上百年一直是凑数的宁水水军,中尉丁超和三校尉就是长宁城军权的代表。
侍中许子纲,更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刘明的许多计划都是由许毅负责的。自刘明玩起内外朝架空朝臣以来,不知不觉间,许毅已经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丞相的位置,其他近侍则代替了丞相府。
最后一个朱昌,虽然没有什么大权,没有什么恐怖的战绩,但他可是从小陪皇帝玩到大的人。皇帝最信任的一批人里,绝对有朱昌的名字。再加上朱昌还是中常侍,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面圣,朱昌实际上的影响力并不低。
而在不久之后,这七人除了文广不能即刻赶来,其余六人将齐聚一堂,和皇帝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