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到昨天买包子的那家店,买了十个肉包子,五个馒头。那老板娘见燕小雨昨天来了,今天又来买,笑着说多送给她一个馒头。燕小雨赶忙谢谢。
张翠兰看见燕小雨抱着一大堆的馒头包子回来。刚想说她两句,后想起来之前答应过得,不去管她怎么花钱,反正她有能力挣。
可张翠兰到底是个农村妇女,穷了半辈子了,这猛的有了钱,稍微花多了心里多多少少的有点别扭。
“爹,那边有卖馄饨的,去那边吃一碗吧,就着包子馒头。”燕小雨指着前头的馄饨摊说。
“你和你娘吃了没?”燕青山道。
“我和娘刚才吃过了,是白白的大米饭哟。娘答应我了,一会去买大米,以后咱们家也能吃天天吃上大米了。”燕小雨嘿嘿的笑着。
几步路就来到馄饨摊。“老板,来碗馄饨。”燕小雨三人找个空桌子坐下来。
“雨儿,你还没说,你们娘儿俩怎么挣得银子?”燕青山说。
“嘘!”燕小雨赶紧拉住燕青山。然后左右望望有没有人往他们这边看。
“爹,这可是商业机密,哪能在大街上就说出来。咱家还得靠它挣银子呢。”燕小雨趴到她爹的耳边小声的说。
“好好好,那回家再说。”燕青山笑着,刚想去摸她的头,想起来燕小雨刚说过不让摸。手停了半空。
燕小雨看见她爹的手正停在她发头上方,赶紧往后去躲开。
“爹,你是不是忘记我说的了,不能摸。”燕小雨噘着嘴装作生气。
“忘记了,嘿嘿。”燕青山憨笑着说道。
“馄饨来了,您请用。”卖馄饨小贩说。
“爹,你先吃吧。吃饱了待会儿好有力气拿东西。”
“嗯。”
燕青山就着这馄饨汤先吃了仨包子。
男人吃饭就是快,五分钟包子馒头少一半,馄饨汤也喝没了。
这边燕小雨和她娘还没说几句话呢,燕青山已经吃完了。站起来收拾着东西,喊了燕小雨和张翠兰准备出发。
燕小雨趁她爹吃饭的功夫和她娘商量着家里需要添置些什么。
“爹,咱们先去买把菜刀,娘用的大菜刀豁口太多了。切菜都切不断。”燕小雨想着这买卖活鱼也挣不了几个钱,还是把做鱼丸提上日程吧。
“好。”燕青山也挣了钱,自然也想给家里婆娘孩子添置些什么。
“娘,咱们还去前两天去的那家铁铺吧。”燕小雨扭头看着她娘。
“嗯,但是我不大记得路了。雨儿,你还记得吗?”
“我记得,前边路口左转过去。往前一直走。”燕小雨指着路。
“那我们走吧。”
仨人提着东西一路上说说笑笑的来到上次买小菜刀的李记铁铺。
还是那个小男孩守着摊子,见人来了,大声喊他爹过来。
燕小雨挑了两把趁手的菜刀付了钱。接着又去上次买肉的那家买了五花肉和肥肉,卖肉小贩又送了她几根棒骨。
燕小雨和她娘在前头买买买,燕青山背着篓子在后面拎东西。
转眼燕青山身上大包小包的都堆满了。张翠兰手上也拿了不少。没办法她们家什么都缺。
眼见下午了,小贩们都开始收摊回家。他们才去米铺买米。
挑了二等的粳米买了五十斤。白面五十斤。棒子面十斤。
在燕小雨挑米面的时候,在边边角落里发现了一袋土豆。
燕小雨又惊又喜,不知道这个现在有没有被推广,价格是多少?
问了米铺老板:“掌柜的,这个是什么?”
“这个是地蛋。五文钱一斤。”
“怎么那么便宜啊?”燕小雨惊呼。
其实土豆在现代这会也很便宜。有蔬菜店特价的时间也就一块钱左右一斤。不过燕小雨现在处的古代已经推广土豆了么?怎么那么便宜?
“这是农村人在山脚下的沙土地里扒出来的。也不是正经粮食,所以价格贱点。”米铺老板解释道。
“老板,就这一袋么?”
“还有一袋。你都要?这又不是什么稀罕物。吃着跟山芋差不多。”
山芋?是地瓜?妈呀,这怎么啥都有啊。
“山芋也有卖吗?”
“现在没有,山芋得秋天才有,再过一俩月吧。”
燕青山和张翠兰看着燕小雨要买山芋,赶忙要去拦下,他们村里自己种的都有。自己家一亩地的地头也种了点。
虽说不是正经粮食,但是能放很久。靠着山芋他们一家能撑过半个冬天。
“雨儿,买点粮食就可以了。山芋回头再说。”燕青山道。
在别人铺子里也不好说别的,只能使使眼色。燕小雨看见便不再讨论山芋了。
“老板,把剩下的地蛋一块给我称了吧。”
张翠兰惊呼:“雨儿,你买这么多的地蛋做什么?你若想吃,娘去给你挖几个。”
“娘,费半天劲也找不出几个,这有现成的就一道买了吧。也不是很贵。我有用。”
听着燕小雨说有用,可能是想到了赚钱的法子。便不再出声随了她去。想着回到家后,先看看她要做什么吧?
两袋有一百二十七斤,米铺老板给算了整,一百二十斤。加上米面什么的,一共花了三两半银子。
“掌柜的,您家有车么?能不能送下我们,车费我们付。”燕小雨看着大包小包的,再加上米面,天黑也走不到家,还不如花点银钱,到家也轻松整理东西。
“正好,今天卸货,驴车还在后院。你们家在哪里,近的话就不收你们银子了。”米铺老板见他们买了不少好米好面。自然想拉住这个长期客户。
“我们是石沟村的,离得不是很远。您看方便么?”燕青山道。
“嗯,行。来回差不多半个时辰。我去跟后院的伙计说声,你们拿东西过来吧。”
“谢谢掌柜的,生意兴隆。”燕青山抱拳说道。
“不客气,以后常来光顾。”
“以后咱就认准你家了。哈哈哈。”
“爹,酒还没买呢。差点忘记了。我还欠刘叔一斤酒呢?”燕小雨拍了一下脑袋道。
“啊?你喝酒了?你才多大?”燕青山惊了。闺女才十岁,可沾不得酒。
“不是,不是。我没有,哎呀解释不清楚。回家再说。你不是也得买么?给我捎一斤。刚我看那对面就有。爹你快去吧。”燕小雨推着他爹让赶紧去。
“你这丫头。好了,爹不问了。我这就去,你跟你娘先拿轻的,重的等我回来搬。”燕青山说完就去买酒了。
燕小雨和她娘大包小包的把今天买的东西搬到后院驴车上。还剩地蛋和米面没搬过来。
米铺的伙计忙完手头的活,过来帮她们搬。燕小雨连忙谢谢。
刚搬了一袋面,燕青山抱着了两坛酒回来。大的酒坛递给了张翠兰,小酒坛燕小雨接了过来。
看见地上还有几袋东西,赶紧去搬上了驴车。又去前头和米铺老板打了招呼,便坐上驴车往家去了。
路上燕小雨拿出一个包子和两个馒头递给了赶车的伙计。
“小哥,我这有馒头,你先垫几口。你们掌柜的虽说不收银钱了。你这赶车也是辛苦,咱其他的拿不出啥,这中午买的包子你先吃着。”
“不用,这赶回去正好能吃晚饭。”说着话这赶车小哥肚子变咕噜一声。脸上不自在的红了起来。
“你拿着吧,你们干的都是力气活。这会儿也没其他人不是,你吃了我们也不会说出去的。”
其实他们米铺的伙计都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因为要扛米面的,得出力气。中午吃的再饱,这一出力气胃里就消化完了。
这会儿闻见包子香,也怪不得肚子要咕噜了。
“真是不好意思,见笑了。那我就不客气啦。”赶车的伙计接过包子馒头便吃了起来。
“没事没事,就是咱没有带水袋。你慢着点吃。”张翠兰怕他吃太快,一会儿噎到就不好了。
“谢谢您。”赶车的伙计说。
过了一刻钟便到了燕小雨家。还是驴车快啊。再挣点银子我也要买车。燕小雨心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