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江亭。
此时的袁耀当然不会知道仁义无双的刘皇叔要代表天子来消灭他这个天下头号反贼了!
就算知道了也就呵呵一笑。
在没有得到一个可靠的谋士之前,刘备尽管拥有关羽张飞两位猛将,但几乎是连战连败,少有胜绩。
袁耀现在正忙着整编军队和招揽流民,可没什么功夫搭理这个新鲜出炉的刘皇叔。
袁耀在收降了五千降兵后,把他们打乱重编。
让自己手下的绝对忠心的一百羽林军去当这些降兵的基层军官,通过这些军官来控制整个军队。
这些降兵以前大多数也是淮南人,对于在袁耀手下当兵也没多大抵触。
毕竟普通士兵当兵只为吃粮,很少有忠君观念,特别是在这个乱世,反复跳槽也是很平常的事。
在安排好这些降兵后,袁耀手下已经有接近六千战兵了,算得是个小军阀了。
唉,顶着个皇帝的名头,干着个小军阀的事,看来自己的帝王之梦还是遥遥无期呀。
什么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就只能午夜在梦里想想就好了。
现实中连个贴身伺候的俏丫鬟都没用,只有五大三粗的抠脚大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袁耀给自己暗暗打气。
袁耀正在大帐中畅想未来时,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帐门掀开,一位中年文士走了进来,正是自己新任命的屯田大总管兼军师将军,阎象。
江亭小城濒临淝水,土地肥沃,极盛时有五千户人口。
但经过自己便宜老爹袁术穷奢极欲地搜刮和祸害,再加多年的战乱。
整个淮南郡已经是流民遍地,盗贼横行,曾经的百万人口如今估计是十不存一了。
但谁让袁术是他老子呢,老子坑儿子,他都没有地方可以去诉苦。
袁耀只能重新收拾旧山河了。
于是他便学习中原的曹老大,让阎象在江亭周边招揽流民,分发给他们番薯,玉米,土豆种子屯田种地。
不过袁耀没有照搬曹老大的屯田制度。
曹操虽然通过屯田制度获得了大量的军粮,有力地支撑了他手下的军队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最终一统北方。
但那是建立在对他治下屯田百姓的残剥削之。
很多屯田民不堪忍受残的剥削,举家逃亡之事屡禁不绝。
袁耀如今有了玉米,番薯,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当然不需要像曹操一样通过残剥削百姓来增加自己的粮食收入了。
毕竟把蛋糕做大了,才是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法。
所以前来投奔的袁耀的流民络绎不绝。
淮南地处南北交界,兼具南北气候,番薯,玉米,土豆都可以种植。
而且热量和降水都很充足,再加黄淮平原的土壤比较肥沃,第一批屯田已经喜获丰收了,解决了袁耀军队的燃眉之急。
毕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陛下,第一期的屯田工作已经完成,但是最近大批流民涌来江亭,我们人手不足,难以全部妥善安置。”阎象刚一进帐,就拱手禀报道。
“把所有的文臣派出去,都不够吗?”袁耀问到。
“陛下,如今仲国文士奇缺,屯田工作又复杂无比,不仅要登记每一个流民的户籍年龄,还要安排他们的吃住,分给他们田地,种子,耕牛,每项事务都需要大量的识字官吏来主持,如今臣已经是身兼数职,实在是分身乏术。”阎象无奈地叹息道。
看着一脸憔悴的阎象,袁耀心中也有几分不忍。
想想也是,要安排十几万流民的衣食住行,光靠自己手下不满百的官吏确实不够。
可自己又能怎么办呢,总不能把这些前来投奔自己的流民都赶走吧。
如果自己真的这么做的话,那这几个月好不容易收取的一点民心估计马就会荡然无存了。
缺东西还好办,缺人才,缺官吏,这个还真不好办,自己也不能大变活人呀。
袁耀这才感觉到自己这个仲国就是个草台班子,估计连一个郡太守都比不,顶多就比个县令强点。
看来得尽快去取庐江郡了,袁耀心中暗暗盘算。
没有干部,就突击提拔干部,流民中应该会有一些识字的落魄文士吧。
“阎卿,可否在流民中发布求贤令,宣布只要识字就可以任命为屯田官,这样总能招募到一些人才吧?”袁耀思索了片刻后,提议道。
阎象眼神一亮,赞道:“陛下,这倒是个应急的好办法,淮南战乱已久,不仅小民深受其害,一些豪强地主也饱受兵灾,家族破败沦为流民的估计不在少数,如果发布求贤令的话,应该可以招募到一些人才。”
“好,那这件事就交给阎卿去办了,还望阎卿能够不辞辛劳为我们仲国多多招揽人才。”袁耀给阎象行了一礼,郑重地嘱托道。
“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必定竭尽全力报效陛下。”阎象也回了一礼,郑重承诺道。
说完就急匆匆离去了。
袁耀心中感慨,幸亏自己有阎象这个能臣,不然事事都要亲力亲为,那岂不是成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了嘛!
自己还有大好的年华,可不能过劳死,要不然穿越一次就太亏了。
不过人才稀缺,倒是个大问题。
中原的曹操利用朝廷的名义发布求贤令来招募人才,可以说是典型的公器私用,以国家的名义来培养他曹家的人才。
不仅拉拢到了荀彧,荀攸这样的世家子弟,也获得了郭嘉,戏志才这样的寒门子弟的投效,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这也是他能够在中原这块四战之地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自己如今却只能在流民中发布求贤令,人才标准降低到只要识字就行,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袁耀知道他已经是别人眼中的反贼,名声估计早就已经臭大街了。
估计一般的世家子弟都不会投效自己,那么自己是否能够拉拢寒门子弟呢?
寒门子弟,也就是庶族地主,他们确实有可能投效自己。
因为他们并不是既得利益者,而是被士族排挤出权力体系之外的人。
士族牢牢把控察举制,互相举荐自己的家族子弟为官,形成盘根错节利益联盟,把寒门人才阻挡在仕途之外。
但如今自己还是太弱小,缺乏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各项政治体制改革也难以实行。
就算自己马宣布实行科举制,估计也不会有很多人来投靠自己。
毕竟一个朝不保夕的政权就算开出多么优厚的条件,给出多么美好的政策,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徒画大饼而已。
ps:跪求鲜花评价票数据支持!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