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特种作战是奈何不了经过加固的碉堡和封锁线上的装甲车的,不过……
流云抬头看了一眼正愁眉不展的刘玄礼:“想要敲开王八壳子,就需要一把铁锤子。”
“铁锤子?”刘玄礼眼睛一亮,可随即有暗了下来,“爹,远水解不了近火,咱们跟八路军还有犹太人混编的那个装甲旅,现在还在和田呢!”
话音刚落,刘玄礼就发现自家老头子的脸上那异样的眼神。
不甘心的刘玄礼想了想,马上有了主意:“装备留在原地,只运输人员,然后就近调集装备?”
流云点了点头,微笑着回答:“正好六盘山附近的装甲师准备换装了。”
刘玄礼一脸惊讶:“那您不是为了日军的特种部队而来的?”
流云笑了笑:“比起八路军的首长,你的反应够迟钝的。人家一收到我空降过来的消息,就猜出来我的目的。”
虽然嘴上是这样说,但一想起自己可能见证日军特种部队的灭亡,流云心里还是有些小高兴的。
而八路军总部,大家则是对某个“人形自走的灾难召唤器”诽腹不已。
“这位刘老先生,还真是够能折腾的。”
朱建德笑着看了看一脸苦笑的刘明昭:“明昭同志,这位老先生,现在可是西北的太上皇,咱们可是一直都在沾人家的光。”
“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刘明昭笑着摇了摇头,“不过,这刘老头子,藏得够深的,才大半天,把一个一百多人的精锐日军中队,给硬生生地耗死了。”
“虎父无犬子。”朱建德叹了口气,“光是这培养孩子的水平,就值得咱们学习的。”
“不过,老先生来得也真是时候。也该让日军见识一下咱们的装甲部队了。”
见刘明昭一脸期待,朱建德问了一个让他头疼不已的问题:“明昭同志,想好怎么分配这个装甲部队了吗?”
一听分配,刘明昭的脑袋都大了:自从年初装甲部队基本成军的消息传到八路军总部,八路军下辖的三个师的师长,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打一份申请报告,要求将装甲部队分配到自己师狼多肉少,编制只有一个团的装甲部队,怎么分配,成了一个大难题。
不过,更让刘明昭头疼的,还是装甲部队的油料消耗:根据八十而集团军提供的资料,酒泉生产的代号为39的坦克,油耗比八路军装备的酒泉十轮大卡车还要高出很多……
而在刘明昭心疼自家柴油的时候,八路军还没有编制的装甲团,已经被空运到了六盘山。
看到第199师训练场地长整整齐齐的39时,八路军带队团长许德华,心就是一凉:在和田接受训练时,39坦克的高油耗就让人咋舌,六百升的油箱,只能让坦克行驶不到五百公里……
于是,许德华轻轻地拍了拍马重山的肩膀:“马老大,怎么还是39?”
马重山笑了起来:“德华,外销的能跟自用的一样吗?和田基地那些坦克,用的都是最早的那一批发动机,皮实耐用是不假,可油耗高得吓人。至于这些坦克,真正的代号是395,已经大改过五次了。”
一听是改进型的,许德华双眼一亮,走到最近的坦克跟前,观察了一番:“对了,马老大,训练了这么久,还不知道这个代号里的是什么意思?”
“ighank轻型坦克的缩写。”马重山叹了口气,“以现在十八集团军的燃油产量和储备,这一型坦克是最合适的。”
“轻型,那就是还有重型的喽?”许德华来了精神,一脸八卦地看着马重山。
“不是重型,叫主战坦克,代号。”马重山自豪地笑了笑,“现在有了克拉玛依和塔里木,这两个产能巨大的大油田,第199师估计是要换装主战坦克了。”
就在两人说话的功夫,有一个人来到了俩人跟前。
见许德华朝自己使眼色,马重山一偏头,看见了自己的老熟人:“黄胜!”
“呦重山呀!”黄胜将马重山上下仔细地打量了一番,“你这是来接收装备的?”
马重山摇了摇头,然后给黄胜介绍了一下许德华:“这是来接收装备的许团长,华共方面的高才生。”
介绍完许德华,马重山有些好奇地看着黄胜:“黄哥,你不是装甲师的师长吗?现在?”
黄胜面带笑意看着马重山:“如果不出意外,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可能又要混在一起了。”
马重山一脸惊悚地盯着黄胜:“哥,你别开玩笑,你带的装甲部队可是有过实战经验的。”
“装甲部队师改旅的文件,还没下到你手里吧?”
见马重山确实不知情,黄胜只好解释道:“因为装甲部队的特殊性,也为了指挥更加经过,上边决定装甲部队不再采用步兵的师团连制,而是采用军旅营编制。”
马重山思考了一下,试探性地问了一句:“集中火力优势?”
“还有后勤辎重统一管理,减轻后勤压力。”黄胜叹了口气,“装甲部队对于后勤的要求你是知道的。”
旁边的许德华小声地问了一句:“那我们团?”
黄胜笑了笑:“按照我们的想法,最好是再在往里填充一些后勤和摩托化步兵,扩充成旅。毕竟训练的时候,除了没有辎重部队和摩托化步兵,你们团的装甲兵,就足够扩充起两个装甲营了。”
听了黄胜的解释,许德华才想起来:训练的时候,团里的装甲兵人手的确是有点多了。
看着满怀期待的许德华,黄胜感慨良深:从欧洲那边传来的情报,德国的装甲师还是师团连编制而华夏这边,对付以步兵为主的日军,根本用不到那么多的坦克,只能将装甲力量缩编,将剩余的编制用到摩托化步兵身上。
逛完了巨大的装备停放场,天已经黑了,许德华召集团里的骨干开会,商讨可能会遇到的扩编问题。
第二天,许德华接到了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上级要求他按照清海方面的建议扩充编制,不足的人手,由清海方面帮助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