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景岭原名叫做照镜岭,1905年的时候有位加拿大人,在这里办了一家面粉厂。结果不到三年就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而这位名叫伦尼的老板也在工厂里上吊自尽。
于是香港人就把这里称为“吊颈岭”,因为这个叫法不太雅观,后来就改为了谐音“调景岭”。
港英政府对这里的官方叫法,一直是Rennie"s Mill(伦尼氏磨坊)。除非是比较熟悉香港地名的本地人,否则根本就不知道这里。
调景岭在五十年代之前,并没有人定居。它的发端源于蒋某人在大陆失败后,大量来不及登船退往宝岛的溃兵涌入香港,港英政府把他们安置在了偏僻的调景岭。
当时的调景岭不通公路、没有水电,几乎自成一国,而且大量接收蒋某人的救济金。所以在香港回归前,这里一直是有名的“小宝岛”,讲国语、插青天白日旗,每年的十月十号都会举办国庆活动。
周阳当然不会真的去调景岭寻亲,实际上在他抵达香港的第三天,安德雷斯·克瓦纳这个身份就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港英当局在中环的金钟道,设有一个专门的华人延期居留事务处。没有取得永久居留权的华人,想要在香港长期停留,都需要到这里来办理临时身份证。
申请香港临时身份证的过程并不复杂,排队、发号、领表、填表、交表、问话、照相、交钱,周阳却花了三个多小时,才拿到了那张盖着绿色印章的临时身份证。
而之所以这么费时间,主要是因为周阳去的太晚了。他本想着办事处九点钟才开门,自己八点到达肯定不算晚。
结果等他到现场一看,早有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在那里排队了。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和周阳一样没有合法身份的偷渡客,许多人身上还穿着国内七十年代很流行的红卫服。
虽然香港和深海特区只有一河之隔,但偷渡过来依旧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路上边境查的比较严,许多人都是跳海游泳过来的。万一中途体力不支,就只能沉入海底喂鲨鱼了。
就算成功游到了香港,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罢了。新界并不算香港市区,离真正的九LC区还有十五公里的直线距离。
如果没有香港亲戚朋友过来接应,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想要穿越香港警察们的封锁线,可谓是难如登天。而中途一旦被警察拦截,就会功亏一篑,直接被遣送回内地。
相比之下,周阳就要幸运得多,一路吃好睡好,顺顺利利就抵达了香港。
获得临时身份证并不意味着,立刻拥有了香港永久居留权。他还要每隔三个月来一次延居办事处,续签自己的留港资格。
直到满一年后,才能真正取得香港的居留权。而这一年期间,周阳是不允许离开香港的,否则就会被拒绝入境。
在办好临时身份证之后,周阳又立刻就近去了一家恒生银行开户,把他手里剩余的美钞和运通支票,全都换成港币存入银行。
兑换支票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银行的柜台人员不敢处理,要找他们的主管过来解决。按照运通公司的规则,只要支票上的预留签名和二次背签笔迹一致,银行就可以兑付。
但周阳一次性兑换的金额比较巨大,而支票上面的签名又不是他本人的。所以那位主管现场打电话给运通公司,逐一核对了每张支票的号码,确认没有被挂失之后,才同意把这些支票兑现。
这么一耽搁之后,周阳离开银行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他立刻打电话约房屋中介过来签租房合同。
周阳之所以昨天没有去办理身份证,就是因为找了一天的房子。毕竟你填个人信息时,肯定是要留居住地址的,所以他需要一个落脚点。
周阳昨天跑了整整一天,总算看中了位于北角糖水道,仁德大厦第18层的一套房子。这套房子是两室一厅的结构,实用面积大概40平米,装修的比较整洁干净。
每月的房租是1500港币,这比香港目前大部分普通职员的月薪还要高一些。但周阳手里可用的资金,换成港币差不多还有5万块钱。所以他干脆一步到位,选择了宽敞一点的房子。
北角虽然比不上中环、湾仔,但也算港岛上热闹繁华的地方,街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因为周阳不会讲粤语,说的是普通话。帮他找房子的中介,还以为他是某个中资机构的经理。毕竟1500块的月租,不是普通职员能出得起的。
而北角历来就是中资机构的聚集之地,仁德大厦旁边的侨冠大厦、侨辉大厦和新都城大厦,从六十年代刚建成开始,就是香港有名的左派聚集地。
除了中资机构扎堆之外,北角的另一大特点,则是闽南话比粤语更流行。早在民国时期,出生胡建的南洋贸易商人郭春秧,向港府出高价购买了北角附近,大片填海所得的平地,用来建楼。
而因为乡谊的关系,北角及周边的区域,也就成了闽南人大量聚集之地。为了方便管理治安,香港警署六、七十年代在这边巡逻的华人警察,都要求会说闽南话。
周阳回到北角时,中介早已经在房子里等他了。租房合同的细节,早在昨天就已经谈妥了。但周阳因为还没办身份证的原因,所以只交了定金,拖到今天才签合同。
房子里的家具和电器都很齐全,他先去侨冠大厦底层的华丰国货商店购买了一大堆日用品,然后又去菜市场和便利店进行了一番扫荡,把厨房里的冰箱和储物柜全部塞满。
单身男人的晚餐自然不会十分复杂,楼下的街上就有烧腊店,周阳买了半斤叉烧,自己煎了一个鸡蛋,又用电饭煲烧了一小锅米饭,一顿简单的晚饭就算完工了。
吃完晚饭,他开始浏览之前买回来的《信报》,这是全港目前唯一一份以财经新闻为主的报刊。他接下来准备去港股试一试水,而《信报》是他判断市场走势的重要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