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七章 只因为像你(一)(1 / 1)玉在匣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这样,一路还愿,一路去当地的慈幼局了解情况,一路整理被拐婴孩的信息。走了大约半月,康氏主仆三人便来到了宝山县。

这宝山县虽然称为县,但却是一个人口极少的地方,只因这里不但没有什么特产,更无名刹古迹,就连气候都是极其恶劣的。

就拿夏天来说,别处不过是三十多度,忍忍也就过去了,可这里居然可以达到四十多度。至于冬天就更难熬了,又冷,时间持续的又长。

更为夸张的是,这里的土质似乎也有问题,经常会有硫磺的味道,许多水也天然带着这股味道。因此,一来二去的,这里的人口便极少,经济自然不太发达。

在众人眼里,像这样的地方,倒像是被上天给抛弃了。

康氏之所以在地里停留,是因为当初她行至这里的时候大病了一场,故而不得不住下治病。

说起来,那次是康氏第一次出远门,加之心里想着念着丢失的孩子,白天又是各种劳累,一来二去的便病倒了。当时她万念俱灰,甚至想到了死。

哪知,一个素不相识的尼姑突然在某个夜晚敲开了她们住的地方,带她去一处温泉泡澡。

这处温泉的泉眼有好几个,水便不少,但温度却刚刚好。加之有了水的滋润,此刻的花木长得极好,又被这尼姑修剪了,倒显得很是美妙。

泡着泡着,康氏便暂时放下了心中的烦忧。

说来也怪,泡了几次后,康氏便舒服多了。加之这尼姑善良,自己吃的差,却为康氏用草药做了些吃的,一来二去康氏便痊愈了。

因此,康氏当时在这个尼姑庵里发了宏愿,若是能找到儿子,一定来这里为庙里的菩萨重塑金身。

这次经过,却是一定要做这些的。

买好一应所需物品,康氏带着两个丫鬟来到尼姑庵。故人重逢,自然有许多话要讲。加之康氏的特殊心结,于是便在庵了多待了些时间。

等还愿完毕,了了心愿,康氏便下山了。

途中,康氏便陆续遇到些上山来祈愿的香客。无意间便听其中一个女子道:“哎,要说这孩子也是痴儿,也是个可怜的人。从小便被花子拐了,靠着乞讨生活。这不,日日守在这山下,一看见像自己娘的人便上前帮忙。”

另一个则道:“可不是么,只是他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我听说有次他看见一个妇人特别像他娘,结果这人家里有人生病花光了积蓄,这不实在是没法了便上山来祈愿。他听说之后,便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都给了那人。”

“所以才说他是痴儿啊。就这样等下去,猴年马月才能等到自己的亲娘。”

“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了,又何曾等到了呢?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现在肯定身无分文了。”

“那可不是,就算他再努力赚银子,遇到那些像他娘的穷人,还不是就全部散了出去。”

“诶,你说我怎么就长得不像他娘呢?”

“哈哈哈,我看你是想银子想疯了吧!”

二人就这样一路走一路聊,往庵堂走去。

这尼姑庵也是经营有道,除了祈福,还将那处的温泉对外开放。这里原本就只有妇人,且地方又隐蔽,渐渐地便来了不少香客。

先去庵里祈福,再去泡泡温泉,也是不错的选择。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二人的这些话弄得康氏心里非常不好受。她太清楚这种期待的感觉了。

她是一个成年人,经历了挫折,曾经尚且想到过死。可是,这个孩子,他就这样在山上一直等着,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绝望,要等到何时?

想到这里,康氏便做了一个决定。

主仆三人慢慢走到山脚,康氏果真看见一个孩子在帮着香客做事,想来是以此赚些零花钱。这孩子瘦瘦小小的,身子那么单薄,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

想到自己刚刚找到阴平时,他那瘦弱的模样,康氏便一阵心痛。没娘没家的孩子,若是没走入歧途,干些勾当养活自己,身体又能好到哪里去。

快步上前,康氏便道:“孩子,你过来,我有话问你。”

那孩子便赶忙上前,近乎卑微,佝偻着身子,也不敢抬头,只是以细不可闻的声音道:“夫人有什么吩咐?”

康氏便道:“你别紧张,我不需要你做什么,我是来帮你找爹娘的。你先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仿佛听见了什么不可信的事情般,这孩子的身子明显抖了抖,然后用尽全身的力量稳住了,这才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看了康氏一眼。

康氏敏感的注意到,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想来是因为康氏长得并不像他印象中的娘吧。

“我只记得小时候我娘经常喊我少康。”这孩子小心的说道。很显然,他对康氏说的要帮忙找爹娘有些心动,却又不是那么自信。

“那我以后就叫你少康了”康氏说着便温和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你告诉婶子,你是不是还记得家里的信息?我这里有不少孩子的信息,也有一些丢了孩子的家里还登记的信息。”

这孩子既然还依稀记得母亲的长相,想来应该记得家里的信息。若是能比对上,那就好了。

可惜,只听他说道:“我不记得了,我唯一记得的就是我娘的长相,以及她的闺名。”

康氏原本想通过他的描述与自己手头的资料相对照,看能否找到高度疑似的家庭。可惜,这孩子竟是什么都不记得了。这个时空里,女子的闺名轻易不示人的,因此寻找起来更有难度。

不过,康氏也不失望,只要继续坚持,总有成功的时候,因此,康氏说道:“我有个提议,你看愿不愿意。我和两个丫头这些日子走了不少地方,我们每到一处,便将这里的被拐婴孩的信息全部抄了一遍。但是我们人少,没有时间整理和对比,若是你愿意,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南下,一起帮助别人,一边帮助自己寻找爹娘。”

少康一听,立即心动了,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不但可以帮助别人,还可以帮助自己。他在这里已经守了五年了,从五岁守到十岁,可惜还是一无所获。

“我愿意,夫人,我愿意。对了,我小时候认识一些字,也会写,也许能够帮得上忙。只是,我识字不多的。”少康赶忙说道。

这孩子竟然识字,这有点超出了康氏的意料。看来,这孩子出生不会太差,至少是个家境殷实的。理论上,这样的家庭找起来更加容易。

就这样,少康便跟着康氏离开了。

同时,在康氏刻意的宣传下,少康的信息也开始向其他地方传播。那些信息是这样的:小名少康,十岁,男,五岁时在街上被花子带走,现跟随康氏一路南下。

原本两个丫鬟对于夫人带着一个十岁的男孩是有些微词的,当然,这是为康氏着想,她俩是怕世人说闲话。而康氏的清誉受损,她俩自然也没什么好下场。

她俩可是一直等着自由的那一天呢。

但是,她俩显然是低估了康氏在一众百姓心中的地位。特别是那些丢失了孩子的父母,听说康氏带着一个素不相识、从小被拐的孩子一起南下找爹娘,心里那点慈悲便泛滥了。

若是谁敢说出什么脏话来,下场可想而知。

再者,康氏已年近四十,带着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孩子,就算是外人想说什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跟着康氏回了住处,两个丫鬟带着少康去洗漱了,又去店里买了几身衣服。当少康再次出现在康氏面前时,康氏不得不感慨,这个孩子长得极好。

虽然这些年饱经风霜,却练就了他坚韧的品质。是以年纪虽小,眼中却透露着一股坚毅。

晚间,康氏又试了试,这孩子果真是识字的,只是只限于一些最基础的字。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她每日教他认几个字就是了,想必慢慢地就能帮助她做事了。

要说她最近收集到的信息实在是有些多,加之忙着赶路,根本来不及整理。久而久之,便堆积得有些多了。

就这样,少康和两个丫鬟跟着康氏开始识字。

要说小还和小愿两人一开始是非常抵触识字的,在她俩看来,二人总归是要离开阴家出去过活的,生为女子,注定了只能待在内宅,而不能出去有所作为,那么学了认字又能做什么呢?

哪知康氏却语重心长地对她俩说道:“你们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说句你们不爱听的话,当初,你们的父母之所以将你们卖掉,固然是因为你们是女子,但最重要的是他们觉得你们对家里的贡献少。如果你们一开始就识字,想来被卖的不会是你们。退一万步想,即便你们以后成家了,到了夫家,若是识字,能够帮着家里打理家务,想来是能得到另眼相看的。再不济,也不至于被下人联合起来骗。”

康氏的话是有些过分的,但出发点却是好的,只是为了帮助两人树立信心。她心里非常清楚,等有一天,两人真的识字了,就会认识到识字的好处。

少康倒是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小时候他过的是富足的生活,有爹娘疼,有机会念书识字。若是按照那样的轨迹发展,想来还会去考科举。

只是,被拐卖后,便再也没有机会了。

他的人生,从被花子盯上的那一刻起,人生便注定会不一样了。

现在,康氏给了他这个机会,他便会好好珍惜。就如康氏说的,等他识字了,万一哪一天他就在这些信息里找到自己的家了呢?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去寺庙还愿,同时去当地的慈幼局抄录被拐婴孩的信息,康氏这一路过得非常充实。

特别是名声传了出去后,这一路更是顺畅,早在康氏到达之前便早早地将历年来被拐婴孩的信息整理好,等康氏一来便交给她。

还真别说,经过几人的努力,几个月间竟是成功帮助十一个被拐的孩子找到家。那些家庭无比感恩戴德的,对着康氏又是哭又是磕头的。

这样一来,康氏的名声便更胜了。

这让胡氏心里暗喜,却让几个小妾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在她们心中,一个马上就要和离了的老女人,现在居然以这种方式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话题里。

这样一来,想来和离什么的是很难的了。

若是阴丽仁敢这么做,只怕会被众人的口水淹死。

这一日,康氏主仆三人来到了吴兴县。

吴兴县的地理位置极好,一来连接着南北的交通要道,也就是说,无论是南方的货物还是北方的特产,都要在此做一个短暂的汇合,然后再分别运到对方的地盘去。

第二嘛,则是因为此地有港口。

在现有的条件下,走水路自然比陆路要快得多。就拿一艘大船的货物来说,如果用马车载,真的不知道要载几车。且载路上耽搁的时间长了,货物便越发的不新鲜,哪里比得上顺风顺水的水路。

这样一来,吴兴县极其繁华,但也因为汇集了各地的商人,人口成分复杂得很,治安状况堪忧。因此,此地被拐卖的婴孩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

不过,这根本阻止不了南来北往的商人来这么寻找商机,梦想着一夜暴富。

在县城北面,有一座依山建成的古刹,当地人习惯唤作临江寺。因为这寺的山下便是江,这样一想,倒也贴切。不过,外地人却是不知道这些的,规规矩矩地按照寺庙的官方名字灵山寺来称呼。

这灵山寺因为离城近,且环境清幽,三面临江,历来便是个消暑的好去处。一到三伏天,有钱人家便会去山上避暑。这灵山寺也挺会迎合众人口味的,早早地扩大了寺庙的范围,建了不少专供这些富人度假的院子。

不过,他们却别出心裁地只提供素斋。

富人们吃惯了大鱼大肉,到了这清净之地自然是不介意吃素的,且不过是住上几天罢了,终究是要下山去的,权当洗洗肠胃了。

因此,一到夏天,这灵山寺的生意便出奇的好。

天气虽然炎热,但康氏一行却并未准备去灵山寺里避暑,她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为一路以来,三人识字越来越多,经过几人的努力,已经整理出一份详细的名单来,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吴兴县丢失的。

这也是康氏的刻意为之。

再到下一个县之前,便提前整理出当地丢失的婴孩信息来。这样一来,到了当地,再也当地的信息一比对,条件符合的便可以从当地出发去辨认了。

因为所涉及的孩童较多,康氏便在慈幼局附近租了一个住处,一安顿好便立即去慈幼局开展工作。她总是觉得,若是自己的工作效率能够高一点,那么能够帮到那些可怜的孩子的几率便大一点。

吴兴县慈幼局没有具体的负责人,因为很明显的是这项工作吃力不讨好,又几乎没有报酬,干的却都是极其辛苦的活。

倒是城里几个丢了孩子的家庭,因为家境不错,于是便自发地定期来这里照看。这几家人都是有银子的,加上灵山寺会定期送些香客送来的吃食,因此,这个慈幼局的孩子的生活还算过得去。

这几户人中,最热心的便是吴家和周家。很巧的是,两家人丢失的都是儿子。

刚开始的时候,两家人的主母都是死去活来的,只感觉天都塌了。这种事,怎么可能发生到她们这样的家庭。

但是,她俩很快认识到自己不能这样下去,若是不振作起来,一来主母位置都难保,也许很快便有不要脸的女人扑上来占了这个位置。二则自己只有长久地待在主母这个位置上,才能有更多的银子和精力去寻找孩子。

说的不好听的,还能把家产替那个苦命的孩子守住。

于是,两人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到底是过了下来。

这日,吴家主母黄氏听说康氏来了,立即带着丫鬟来到慈幼局相见。两人一见面,竟是大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聊了一会儿,康氏惦记着正事,便出言提醒道:“黄家妹子,要不你把咱吴兴县这些年丢失婴孩的信息给我看看吧,我也好拿回去让大家连夜对上一对。若是有那幸运的,指不定明天就有结果了。”

黄氏一听,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对对对,你看我,对你一见如故,便说个不停,我马上就让她们送来。”

说完便对丫鬟吩咐了几句,不一会儿,便有一个穿着红衣的丫鬟拿着一册本子过来了。

康氏双手接过,心道这吴兴县果然是富庶,就连被记录信息的本子都是丝帛做的,不过也从侧面反应出这些家长为了孩子也是拼了。

天下间的父母可不是这样的么?为了孩子,哪怕是命都舍得出,更何况只是银钱。

又聊了几句,康氏便起身告辞,哪知黄氏道:“我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姐姐你不要介意。我也是识字的,我能不能和你们一起去对照处理这些信息?”

闻言,康氏赶忙道:“我求之不得呢,如何不可,那就随我一起去吧。你不知道,我们就三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这一路下来,累了个半死,却还是没有核对完。想要找个人一起,一来忌讳,二则人家也不愿意。也只好就这样继续了。只是,我们就住在这附近,条件可不怎么好,妹子不要介意才是。”

“我怎么会介意呢,如果能找到我那苦命的儿子,哪怕让我日日蹲着看那些信息我都是愿意的。你不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怎么过来的?

想起自己经历的那些日子,康氏心里黯然。谁不是一边绝望,一边为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

到了住处,几人便开始对照信息。

这些信息的收集人和记录人根本不是同一个人,且字迹不一,因此辨认起来根本不易,加之要和当地的信息相对比,因此,几人看了半日,都没找到一个重合的。

到了晚间掌灯十分,康氏最终找了三个重合的信息出来。经过几人的对比甄别,发现说的都是同样的人,至少是高度吻合的。几人都十分开心,忙了一整天,到底还是有收获的。

看完这些信息,黄氏有些欣慰地说道:“我算是明白了,也真是难为你了,要说这事实在是太难了。咱们忙活了这一整天,也就找出三个来。”

康氏却道:“三个都算是多的了,很多时候几天都未必能找出一个来。”

闻言,黄氏对康氏越发的尊重,觉得这样的女子真的是少有。换了她,就未必有这样的勇气和精力。这些年,她忙着对付家宅里那些狐狸精和俗事,却是没有这样的精力的。

但付出也有回报。虽然没有找到儿子,但到底是把位置坐正了,也把家产守住了。

夜已深,康氏便道:“那我们歇息吧,明天再来对比。”

黄氏却道:“姐姐你先睡吧,我再看会儿就睡。”

康氏心里清楚,黄氏没有找到儿子的信息是有些失望的,所以想继续查看。因此,也不拦着她,将看过的资料做了记号,这才往卧房走去。

哪知,康氏刚刚卧床不到十分钟,便听黄氏在外面兴奋地喊道:“康姐,康姐,你快帮我看看,这是不是同一个孩子?”

康氏一听,心道也许是黄氏找到自己的儿子了,于是赶忙爬了起来。幸而是夏天,天气暖和,屋子里也都是女子,康氏也顾不上批上外衣,直接往黄氏走去。

黄氏激动的无以复加,双手一直在抖,抖个不停。康氏抓住她的手以示安慰,这才接过两份资料细看,对比,还真是同一个人。

资料显示,在离京城不远的易县慈幼局,有个孩子今年十岁,自称被拐前被家人唤作小宝,其额头上有块疤,说是小时候磕的。

最重要的是,他记得家里有个院子,院子里有座假山,这个疤痕就是爬假山时摔的。

天知道,这一切都与黄氏丢失的孩子对的上。

她家里也有座假山,她儿子小时候非常调皮,曾经偷偷爬上去,结果摔了下来,额头上便留了一个疤。而且,小名也叫小宝。

“姐姐,这就是我的小宝,这就是我的小宝啊”黄氏泣不成声。

康氏怕她因为激动出事情,又想到现在已经是深夜,于是便安慰了黄氏一番,这才将少康从床上喊起来,让他跟着黄氏的丫鬟回家报信。

不一会儿,得了信的黄家家主吴老爷便匆匆赶来了,拉着黄氏一阵安慰,又郑重感谢了康氏。

因为是夜间,康氏便觉得有些不便,不过说了几句便回屋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