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六章 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辛酸奋斗史(1 / 1)道觉亦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吉指挥着几名刚刚决定替天行道并学着别人拦路抢劫,却反被他们给劫持的新人,挖坑埋尸。

十一人十一骑,带着一只硕大的黄犬,道旁还有老虎和黑熊默默守护,就这样一路向东,不断地接近目的地山东半岛,登莱军镇。

若是路遇劫匪,他们便以关宁军的身份平推过去,听到有无恶不作的匪类,更是要铆足了劲儿追杀,好叫世人知晓,泱泱大明,仍有正义。

遇上有贪官污吏为祸乡邻,这群无法无天的少年,便免不得又要扮作仗义的游侠,狠狠地惩治训诫一番,好叫百姓晓得,当世大明,仍有公平。

在那几名被迫无奈沦落为盗匪,然而“人之初性本善”的新人眼中,这样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好像这些少年跟全大明的恶人都有仇一样。

尤其是为首的那个脸黑黑的少年,明明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却嫉恶如仇。

别看他连背后的大铁剑都很少拔出来,然而剿匪济贫,劫富济贫,惩官济贫,都是他想出来的,还美其名曰黄氏化缘法。

呸,就你喂狗都用整块肉的奢侈,还化缘?

不过,他们对于寻常百姓,乃至有良知的一些小贼小匪,却都颇为宽容。

尽管有些百姓其实十分贪婪,那些有良知的所谓小贼小匪,也很想把那只肥硕的黄狗宰了煮狗汤面吃。

然而,他对于贪婪却总是笑眯眯的,对于那些不怀好意的目光就没那么客气了,脾气一上来动辄拳脚相向,有时候还要祭出那柄一看就很重的大铁剑,唰唰唰地挽出几个剑花,再回剑入鞘,用以震慑威吓。

无独有偶,其他几个少年的作法也都差不多,态度甚至还要恶劣一些。

唯独那两个白净一些的书生模样的人,显得温和了一些,也更加悲天悯人一些,动辄长吁短叹,有时候还欲哭无泪地质问老天爷泱泱大明,何至于斯?

真是笑话,像你们这种白白胖胖一看就非富即贵的子弟,怎会明白在这片大地上苦苦挣扎的底层百姓之辛酸。

所求者也无非便是多一口吃的果腹,多一件衣裳御寒。

哪像你们,不是为了寻求荣华富贵,就是为了追求所谓的职业理想。

荣华富贵老子也想,但是去你娘的职业理想、天下苍生吧,老子只能自己和自己的兄弟,能有一口饱饭吃。

至于那个稍微年长一些的青年壮汉,则老是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架势,看样子应该跟山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吧,兴许还是个当官的,或者武将哩。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大明王朝早就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

以前的时候,每当老百姓的生活落至谷底的时候,还会有些回升,多少给人一些希望,可是自从张居正死后,大明便每况愈下,终至一落千丈了。

大家都说,再兴盛的朝代都不过两百来年,五十年上升,五十年衰落,五十年中兴,五十年苦难,然后战乱纷争个几十年,最后轰然倒塌。

大明以驱除蒙元而莅临华夏,两百多年来,无论是南边的无尽蛮荒,北方的广袤草原,还是东北的雪域森林,西北的漫天风沙,都曾为之深深震慑。

日月生辉,唯我大明这话一点儿吹嘘的成分都没有,这个得国无出其右的纯汉人王朝,确实很让人骄傲。

然而行至今时,随着越来越大的士族阶层,越来越自肥,百姓无可避免地便越来越瘦骨嶙峋,所谓万国来朝的王朝气象,便也无可挽回地逐渐衰微了。

盛唐有个太宗说过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到百姓再也不堪重负的时候,国运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遗憾的是,这些从古至今传下来的道理,甚至便连普通百姓都能看透的地方,今时今日的当官当权者,却都保持着一致的态度视而不见。

为富该不仁的依然不仁,为官该贪腐的仍旧贪腐,如果像太祖爷爷那会儿那样剥皮实草,多少还能震慑一批,改善一批。

可惜当今皇帝做木工倒是一把好手,这样的魄力却无论如何都不会拥有的。

一路行来,那三个叫作大狗二牛三胖的小小少年,见惯了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关宁少年所使用的手段,以及展现出来的智计,倒是学到了不少,也想了很多。

虽然,他们仍像卑微的佃农一样被呼来喝去,但是那现学现卖的游侠儿模样,却令那些跟着他们受苦的半大孩子们,更加信服了。

这令重黄真觉得很是稀奇,便默默地仔细观察。

很快便发觉这些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人生信条的未成年热,却已担着成年责任的孩子们,其实都不是坏人。

他们聚在一起扮作劫匪学人截道,无非是想给自己,以及带着自己逃荒求生却再也走不动了的老人,或者嗷嗷待哺弟妹,努力而又不甘地搏出一条活路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流传华夏千古的话,道尽了多少穷人的辛酸自嘲,又道尽了多少底层百姓的奋斗历程呀。”黄重真悯其孝义,便在打磨之余谆谆教导。

有时兴致上来了,还会给他们讲讲水泊梁山的故事,以及断文识字的技能,还有擒拿厮杀的技巧。

尤其是太极,对于这些还有许多成长空间的小年轻大男孩们,是很有好处的。

吴三桂对此持质疑态度,认为会被有心人猜出身份。

黄重真却道:“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我挺喜欢我族尚武之风盛行的。况且太极乃是国粹,是国粹就该发扬光大,若是敝帚自珍,便迟早会失传。水浒传连建奴都好多人看过了,没道理本国百姓却无缘得见。”

“好吧,谁叫你是我大哥呢。”吴三桂点点头,便不再置喙。

吴三桂看得出来,虽只短短半月,但这些孩子对于自己等人,尤其是那个处事果决,手段狠辣,却隐含善良的少年,已产生了敬仰之情,乃至于十分依赖。

然而带着他们去登莱见袁可立,甚至是将他们带回辽东,显然都不合时宜。

届时一顶蛊惑乡民聚众作乱的帽子扣下来,便是袁大帅都要吃不完兜着走。

即便这些所谓的乡民,其实早已经被那些尸位素餐的当权者所忽视,甚至抛弃,但凡抓到便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要盘剥走。

于是,吴三桂思前想后,破天荒地的提出了一个靠谱的建议。

在进入山东半岛之前,让这些被裹挟着做了一路苦力,也学了不少本事的孤苦伶仃的半大孩子们,携带着一定物资,找个无人的山窝窝,自力更生。

黄重真对于吴三桂能够产生这样的念头表示很欣慰,于是欣然同意,还说:“那此时便由你安排吧。”

不知从何时开始,吴三桂对于重真的指使非但不再排斥,还很高兴他能分派点活儿给自己,于是便满心欢喜地执行去了。

看到瘦得只剩一副皮包骨的孩子们依依不舍,相顾无言的样子,他免不得便要恐吓再加安慰一番,还定了一个五年之约好好活着,五年之后,再行相遇。

这让黄重真怀疑,这小子也被人穿越了,因为五年之后,被袁可立治理得欣欣向荣的登莱军镇,差不多也要乱了吴桥兵变。

非但毛文龙的几号痞子手下,会在那场动乱中反水大明,投降后金,便连接替袁可立成为登莱巡抚的技术人员孙元化,也将间接而死。

并且,若重真没有记错,这场兵变最后就是由吴三桂带兵摆平的。

彼时的他,也已经由一介小小守备,升为了关宁军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将领。

“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意呀。”结合自己穿越而来的神奇经历,黄重真抬头望向冬日多云的天空,暖阳忽隐忽现,便如神祗的一只硕大巨眼,有感而发。

而在这样的乱局之中,存人,永远都是一个民族得以复兴的基石。

山窝窝的地址,是由精通祖国山川地理的黄重真,亲自挑选的。

因为首的三个小家伙大狗,二牛,三胖,小小年纪便已学人桃园三结义成了兄弟,却又皆打记事那天起便不知自己姓什么。

于是,又得重真建议,取“华夏”其中一字为姓,唤作华大,华二,华三。

现时大明多得是无名无姓,只有一个破名好养活的孤苦孩童,正好以此类推。

这三个半大的孩子领着一群更小的家伙,用双手扎起一圈篱笆以拒野兽的落脚点,整饬田地,很快便形成村落规模,并取名为华庄。

百十名孩子在此习武耕作,识文断字,倒也自得其乐。

只是少了那些凶巴巴的好人,多少有些失落。

于是,便又暗中关注着山外局势,翘首盼着五年后的相遇快些到来。

从关宁到辽沈,再到马兰峪山海关,直至京师登莱。

从吴三桂济尔哈朗,到姜镶马世龙,再到王朴曹变蛟,直至华庄诸孩儿,以及顾炎武黄宗羲卢象观等人。

黄重真很高兴自己的默默努力,多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些人,聚拢了一些人,帮助了一些人。

就像下围棋时落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棋子那样,有用无用,日后自有分晓。

我来自辽东关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